張韌鋒“轉正”任安華農險董事長 如何突破經營管理困局?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道

自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華農險”)原董事長李富申被罷免之後,擔任臨時負責人,代行董事長職責四個多月的張韌鋒終於被扶正。

在經歷了兩位前任董事長的折騰,如今的安華農險不僅業績鉅虧,還因數據造假、股東舉報增資違規使其聲譽嚴重受損。張韌鋒能否帶領安華農險突破困境,頗受業界關注。

兩位前任的落寞離場

近日,安華農險在官網披露了一則更換董事長的公告。公告顯示,中國銀保監會已經覈准了張韌鋒任職資格,張韌鋒自2019年6月26日起擔任安華農險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張韌鋒生於1973年,本科學歷,同濟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專業學士學位。曾在東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豐華金屬納米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哥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高級經理、董事總經理等職。自2015年11月起出任安華保險非執行董事。

目前,張韌峯還擔任安華佳和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熾聚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而安華佳和投資有限公司是安華農險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爲17.02%。

此前,安華農險原董事長李富申和原總經理張劍峯雙雙被罷免。

隨後由張韌鋒自2019年2月14日起擔任董事會臨時負責人,代行董事長職責;由公司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總精算師周縣華擔任經營管理層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目前,周縣華的任職資格仍未獲批。

事實上,安華農險前兩任董事長的經歷都不“平凡”。

安華農險成立於2004年12月,由吉林糧食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股東發起設立,股權分散,初始註冊資本2億元,是保監會農業險新模式四家試點企業之一。

創辦之初,安華農險並未繳足開業資本金。彼時,保監會爲扶持農業保險的發展,在吉林省政府承諾1年內補足欠繳資本金的前提下,資本金低於法定要求的安華保險被破例獲准開業。欠繳資本金的前提下,破例允許安華保險開業了。

但是幾年過去了,安華農險的資本金不僅沒有補足,公司還虧損嚴重,資不抵債。危難之際,2007年前後,劉志強攜2.7億元資金投身安華,使安華農險註冊資本提高到4.1億元,第一次達到法定資本金的要求,“一個即將被中國保監會停業的公司從深淵的邊緣解放出來了”。

但在劉志強實際履職董事長的兩年間,雖然經營情況有所好轉,但卻屢次因爲“不務正業”收到監管處罰。2009年8月,保監會下達處罰公告,安華農險存在未經批准投資關聯企業股票、違規設立安華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關聯借款違規運用資金、2007年度及2008年度財務數據和償付能力報告不真實、報送虛假的報告、文件和資料、董事長期實際履行董事長職責未報保監會覈准等情形。

2011年4月,劉志強經保監會覈准擔任安華農險董事長,同年11月,安華農險註冊資本即由4.1億元增加至8.3億元獲批。2014年,安華農險註冊資本進一步增加至9.33億元,並於11月獲批增資到10.575億元。

不過,也就是在2014年6月,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被中央紀委調查,成爲“十八大”後第一個落馬的在任的副國級官員。作爲蘇榮女婿之一的劉志強,也接受了中央紀委的調查。

2016年,劉志強因涉內幕交易罪、挪用資金罪被被河北省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萬元。

劉志強獲罪後,安華農險時任副總裁兼董祕李富申緊急補位。

但與前任相比,李富申的話語權明顯弱了很多。安華農險的股東多達21家之多,所謂“衆口難調”,李富申上任後的一系列動作都無法令所有股東滿意。

一位業內人士曾告訴本報記者,保險公司股權較爲分散,就容易出現股東內鬥爭奪話語權的情況,也會在公司經營決策上出現分歧,從而影響到公司的業績和發展。

這一分歧尤其體現在增資擴股一事上,安華農險自2015年就開始醞釀的增資計劃在經歷多次調整後,不僅遭到部分股東的反對,還被匿名舉報其增資程序違反規定,償付能力報告涉嫌“造假”等問題,最終於2018年初被撤回,歷時3年,無疾而終。

2018年底,在股東大會上李富申被股東們集體罷免。上任三年半後,最終落寞離場。

經營管理陷入困局

縱觀安華農險經營狀況,不僅淨利潤起伏不定。保費收入增長幅度更是被成立於2008年的國元農險以及成立於2015年的中原農業等農險圈的“後輩”甩在身後。

原保費收入方面,2009–2018年,安華農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爲22.27億元、25.88億元、26.35億元、23.61億元、27.23億元、32.63億元、38.78億元、44.10億元、48.61億元、49.84億元。

淨利潤方面,2009年與2010年分別是0.25億元、0.73億元,2011年達到峯值2.47億元,2012–2014年持續下滑,分別爲1.29億元、0.60億元、0.51億元,2015年略有回升至0.88億元、2016年與2017年滑至0.12億元、415.08萬元,2018年更是虧損2.94億,2019年一季度淨利再次虧損約5800萬。

不過,此前,安華農險曾向本報記者解釋稱,近兩年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承保區域的農險遭受大災。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在2018年底撰文指出,農業風險比較大,在年際之間會發生較大波動,而且農險不可能爲其經營者提供較大利潤空間。

2016年時,安華農險投資收益由2015年的3.18億元降低至0.90億元;2017年,“承保區域農險遭受大災所致”,安華農險賠付支出由23億元幾乎翻一番至43億元,2018年該公司賠付支出有所減少,爲32.58億元

作爲農險公司,其2018年報顯示,該公司保費收入前五的險種依次爲機動車輛保險、責任保險、企業財產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和貨物運輸保險,但這五大商業保險均處於虧損狀態。

2019年一季度,安華農險償付能力有所提高,爲173.15%。但淨現金流由正轉負,一季度淨現金流爲-1.5億,而上季度該數值爲6.97億。

如今,來自第二大股東方的張韌鋒任扶正任職董事長,能否帶領安華農險突破經營管理困局,還面臨諸多考驗。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