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評價:“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李國斌 張敏 | “中國共產黨”這個名稱是誰提出來的?


▲ 蔡和森寫給羅學瓚關於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事宜的明信片(正面)(1918年8月9日)。湖南省檔案館 供圖

李國斌 張敏 | “中國共產黨”這個名稱是誰提出來的?


▲ 蔡和森寫給羅學瓚關於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事宜的明信片(背面)(1918年8月9日)。湖南省檔案館 供圖

李國斌 張敏 | “中國共產黨”這個名稱是誰提出來的?


▲ 1920年7月,蔡和森(後排右二)等部分新民學會會員及工學勵進會會員在法國蒙達爾紀杜吉公園合影。湖南省檔案館 供圖

檔案故事

在湖南省檔案館,保存了一幅經典歷史照片,照片背後的故事註定要永遠載入中國共產黨史冊。

1920年7月6日至10日,赴法國的新民學會會員蔡和森、向警予、李維漢等和部分工學勵進會會員共20餘人,在蒙達爾紀召開會議,史稱“蒙達尼會議”。會後,他們在蒙達爾紀杜吉公園留下了這張合影。


“蒙達尼會議”是一次不尋常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蔡和森主張組織俄式共產黨,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以此改造中國。會後不久,在給摯友毛澤東的信中,蔡和森更明確提出了“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箇中國共產黨”。

這是中國革命青年第一次提出“中國共產黨”這個名稱。從雙峯走出的蔡和森,以其遠見卓識,推動了建黨的進程。

“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箇中國共產黨”

2019年6月20日,如火的驕陽,把大地烤得滾燙。

雙峯縣的蔡和森紀念館,裏裏外外人聲鼎沸。館外,“蔡和森光輝一家”羣雕前,不時有人前來敬獻花籃,鞠躬緬懷。館內,參觀者川流不息。

“我們今天上午就接待了7批團體觀衆。”紀念館的講解員都感受到,今年以來入館參觀的人明顯比往年多。

紀念館裏,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檔案,串起了蔡和森短暫的革命一生。蔡和森對建立中國共產黨所作的探索和貢獻,在紀念館第二展廳,可以找到答案。

“蔡和森關於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在他給毛澤東的兩封長信中,進行了全面闡述。”站立在展廳中央,蔡和森紀念館館長尹曉奔徐徐道來。

翻開《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其中收錄了“蒙達尼會議”後,蔡和森給遠在國內的毛澤東寫的兩封長信,以及毛澤東給蔡和森的回信。

蔡和森在信中闡述了成立共產黨之必要,主張“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箇中國共產黨”。在1920年8月13日給毛澤東寄出的第一封信中,蔡和森旗幟鮮明地提出:“我以爲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爲他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後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9月16日,他又迫不及待給毛澤東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長信,並在信中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

1920年12月及1921年1月,毛澤東給蔡和森的回信中,對蔡和森的主張,表示“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

“組織勤工儉學事”

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時,蔡和森年僅25歲。逾弱冠之年,有此卓爾不凡的思想,在蔡和森紀念館副館長譚劍翔看來,這主要歸功於蔡和森赴法勤工儉學的經歷,“走出國門,接觸新思想,使他的眼界迅速開闊。”

說到赴法勤工儉學,不得不說新民學會。

初夏時節,長沙嶽麓山下,草木爭輝,到處是生命的律動。蔡和森故居劉家臺子,如今是新民學會舊址,掩映在綠樹之中。

百餘年前的1918年4月,正是萬物競發的時候,毛澤東、蔡和森等14位風華正茂的青年相聚劉家臺子,發起成立青年進步團體新民學會。之後,他們又創辦了《湘江評論》,宣傳新思潮。

這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覺得僅僅在長沙學習或者工作,不能擴大知識面,渴望出國學習,尋求革命真理。而充滿着改造社會雄心壯志的蔡和森,是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中最堅決最積極的一個。

據新民學會會務報告記載,1918年6月召開的一次會員會上,新民學會確定進行留法運動。會後,蔡和森赴北京聯繫赴法的準備工作。

一生中寫下70餘萬字馬克思主義理論著述的蔡和森,墨跡極少存世。慶幸的是,湖南省檔案館保存了一張珍貴的明信片,是蔡和森1918年8月從北京寫給羅學瓚的。

明信片略爲發黃,用毛筆書寫,墨跡雖淡,但字跡清晰。明信片中,他表示“弟北來目的,全爲組織勤工儉學事,四旬之中略得頭緒”,“僑工局業已答應借五六千元與吾輩,限額約在25名”。

1919年12月,蔡和森和妹妹蔡暢、母親葛健豪以及向警予等30餘人,從上海乘船赴法。

“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著作

“到達法國後,大家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努力學習瞭解新思想、新理念。”譚劍翔說,蔡和森通過大量文獻的閱讀、比較,確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顯然爲無產階級的思想”,迅速成爲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法國蒙達爾紀雷蒙特列街15號,是一幢3層樓的古樸建築。這裏曾是蔡和森等人的寓所,如今成了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在展廳裏,擺着蔡和森用過的桌椅。當時,他每天對照字典翻譯法語版馬克思主義小冊子,供大家交流。

尹曉奔介紹,儘管最初蔡和森的法文基礎很差,但他“日惟手字典一冊”,用湖南人“霸蠻”的精神,“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先後譯出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一批馬列著作的重要章節。

蔡和森還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身邊逐漸團結起一批進步青年,並與周恩來、趙世炎等一起籌組中國共產黨旅歐早期組織,成爲其創始人之一。1921年,蔡和森回國後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遭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年僅36歲。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對黨鐵的紀律的遵守和執行。

毛澤東曾評價:“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而今,離蔡和森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已經過去近一個世紀,中國共產黨已成爲擁有9000餘萬黨員、爲中華民族謀幸福謀復興的執政黨,先烈泉下有知,當感欣慰。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原載2019年7月1日《湖南日報》,原文標題《蔡和森:“中國共產黨”名稱提出第一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