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原著作者爲劉慈欣,科幻文出產較高的國產作家。全文共計約2.3萬字,預計閱讀時間約2小時,快速閱讀者預計30分鐘左右(達到這個速度的一般都是像我這樣博覽羣(小說)書的,囧)。

邱嵩松點評:先看電影或是先看小說皆可,沒什麼劇透,可以放心先看。看過影片的更可以看了。

如果你先看電影,再看小說。會覺得小說怎麼寫那麼短,意猶未盡,這種文應該二次擴寫成長篇,幾十萬字纔對。

如果你先看小說,再看電影,一樣會有新鮮感。因爲電影閹割、改編了一些內容。原著中最震撼的部分應該是反叛(電影沒播相關內容,是因爲你懂的原因,這也解釋了爲什麼一次飽和式救援,主角的救援小隊的軍人的配置那麼高了,因爲打劫的部分被和諧掉了,但瑕不掩瑜。),電影中換成了逃離木星和一些催淚的感情類內容。和美國電影不同,美國是個人英雄主義文化。我們是集體主義,不倡導單個人力挽狂瀾,一個人幹掉一個師同時又毫髮無損。我們更倡導團隊力量,向心力,合作共贏。此片也給很多外國人帶來了震驚和讚美。

最無法直視的是那首“海草舞”歌,“人海啊,茫茫啊隨波逐流浮浮沉沉。”第一次你在影片中聽到會笑場,第二次你看到,你會哭場,這裏看到了什麼,爲什麼會哭,大家在影片中去找。

最震撼的是中國的特效也能做的這麼宏大,也能給我好萊塢式硬科幻的感覺。雖然豆瓣評分從8.2跌到了7.9,但不可否認,此片的成功必然促使中國工業科幻影片的井噴式發展,這個纔是大國該有的氣象,一個大國的領袖風範,大國風範就是要體現在方方面面纔是真正的偉大復興。

大型運輸、挖掘機械,行星發動機和國際空間站的設計都複雜及用心,纔看到1/3的時候,就想着,這如果是10集那樣的美劇該多好。估計在國內難以實現了,因爲電視劇很難像電影那樣賺錢。我們能期待到的應該也只有電影的續集和前傳了。

至於小說和電影情節是否在科學領域有可操作性,答案是沒有。可漫威(像超人、閃電俠)之類的科幻影片也沒有啊。如果非要在這方面較真,又何必去看科幻片呢?

關於吳京,有很多觀衆並不喜歡他,我也沒有像喜歡曾經成龍那樣喜歡他,但他拍的不差,不是麼。沒他中途投資,鬼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引領起中國的科幻風潮?此劇讓衆多影視人、投資人相信,中國,不是沒條件、沒錢去拍。而是,中國有這個大的市場,可以開始大製作了!把錢浪費在什麼無級、滿城盡帶黃金甲上面有什麼意義?如果噴的話,古代真有那麼有錢講究,也不會改朝換代了。古裝片一部接着一部,宮鬥、修仙,是時候換點新口味的有誠意的東西給觀衆們了。

至於吳孟達,我很喜歡的演員,他的生活情感問題不作評價,去飯店喫到好喫的,需要關心廚子是不是坐過牢麼?很欣喜他又能回到熒幕上,沒周星馳,他一樣可以。

周星馳的新片表現不佳,要去抄冷飯拍功夫2了,其實我感覺應該到了他功成身退的時候了,要麼就得更用心地打磨作品,而不是靠特效、靠情懷。百姓們口味越來越刁,越來越現實,你看老羅的錘子都快掛了。

至於小鮮肉們,到處都是,沒什麼亮點,俊男美女們只能讓我劉強東式臉盲。

那個俄羅斯大叔,性格我還是很喜歡的。有句話叫死了的毛.子纔是好毛.子,然劇中真的死了,不死體現不了太空的恐怖,和地球的珍貴,死自己人不合適。

最終如果評分的話,我給8分,剩下的2分給續集。

新年檔已過,現在票價也便宜了,歡迎去電影院刷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