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浙江省衛健委疾病預防與職業健康處(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處)副處長羅華標、主任科員塗慧敏、科員趙棟,省疾控中心科長蘇丹婷一行四人來到我院解放路院區就臨牀營養工作進行調研,浙醫二院醫務部主任張秀來,燒傷科主任韓春茂,營養科主任張片紅,後勤管理科副主任邵小玲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胡海英,主治醫師吳悅等陪同調研。

張秀來主任首先致歡迎辭。他從醫院層面介紹了浙醫二院總體情況及燒傷營養、營養師門診與跨團隊治療相關情況。

羅華標副處長致辭。他指出,營養健康工作關係到全民全生命週期健康,大有前景。浙江省已印發浙江省國民營養計劃,接下來如何推進、落實營養工作至關重要。羅副處長強調,本次調研希望與會專家介紹醫院營養科總體情況,臨牀營養干預與健康食堂工作。此外,目前保健市場亂象亟需整治,需要在醫院層面做好預防工作。

隨後,張片紅主任做醫院營養科工作彙報。張主任首先介紹了我省臨牀營養行動計劃落實情況,指出浙江省國民營養計劃對2020年與2030年營養風險篩查率與營養不良治療率有所要求,目前需再次調查省內營養篩查與支持情況;隨後,張主任從臨牀營養示範基地建設、管理體系建立、營養產品使用等方面介紹了無餓醫院建設。並且從我院臨牀營養路徑與制度、營養科專科特色與跨團隊治療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臨牀營養干預工作。他指出,健康產業亟待規範,需要從教育、制度、管理層面共同促進特醫食品發展。最後他強調,臨牀營養學科建設需納入醫院發展規劃,爭取政府部門支持、完善營養科收費體系、建立有效醫保支付途徑、加強營養科專業人才培養、醫院營養支持小組/MDT等加強團隊協作對於臨牀營養髮展至關重要。

在雙方交流環節,塗慧敏主任科員指出目前國內營養師隊伍建設仍需國家層面予以規範。蘇丹婷科長提出如何將建立醫院-社區-家庭慢病管理模式問題,指出儘管平臺介入可將病人信息推送至社區,但社區醫生缺少相關處方、干預資質。張片紅主任指出,我省已進行11期基層醫生營養實踐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將營養支持理念傳遞到了基層醫院中去,但要做到醫院-社區-家庭慢病管理,仍需制度來進一步規範。張秀來主任也指出,社區醫生的相關資質需要醫政層面開放給予,在慢病管理上仍需改進。

羅華標副處長隨後詢問了臨牀科室與營養科的協作模式及特醫食品的適用範圍。韓春茂主任指出,協作管理可通過IT、第三方平臺共建管理體系,可以試點先行試驗。張片紅主任指出,特醫食品註冊要求較高,目前已有適用於兒童的產品,接下來產品品類會越來越多,利用好特醫食品,可以縮短住院時間,節約住院費用,促進病人康復。其後羅華標副處長與張片紅主任、邵小玲副主任交流了健康食堂工作,邵小玲副主任介紹了健康食堂的配餐、送餐流程及對轉運工具、轉運時間的改進工作,張片紅主任指出,健康食堂要嚴格遵守規範。

調研會後,羅華標副處長一行前往營養食堂與病房開展實地調研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