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矯正近視的主要手術方式是激光,還有很少一部分患者選擇做眼內晶體植入。許多還處在哺乳期間的患者考慮休假有時間,會特意選擇在產假做近視手術,這個是沒有必要的,因爲屈光手術恢復很快,即使術後你要面對大量的用眼,影響也並不大。

出品| 新浪科技《科學大家》、微醫

撰文| 王忠海 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中國微循環協會眼科屈光分會委員,微醫平臺特約醫生

2012年我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各類遠視力缺陷的患病人數大約在5億,其中近視的總患病人數在4.5億左右。可以說,中國幾乎每3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患有近視。而隨着暑期來臨,又到了各大醫院近視手術的高峯期。雖然現在近視手術很火爆,但很多人心中依然存在疑問:近視手術到底靠譜嗎?近視手術能根治近視嗎?選擇哪種手術方式纔是最安全的?

爲什麼近視看物體就會模糊?

我們把眼睛比作一個照相機,角膜、晶狀體等就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視網膜就相當於底片,要想照到清晰的像,必須通過鏡頭調焦把物像匯聚到底片上,也就是說要想看清楚,就必須把光線匯聚到視網膜上。

而近視眼在看遠處物體的時候,鏡頭的調焦出現了點問題,光線沒有聚焦在底片(視網膜黃斑)上,而是聚到了視網膜的前方,如下圖所示,所以看到的物體就是模糊的。

所以,近視眼想要看清楚物體,就要想辦法幫助眼睛的鏡頭調焦,使光線正好聚焦在視網膜上,於是就陸續有了我們的框架眼鏡、隱形眼鏡,原理是通過增加一個光學的鏡片,來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其實,近視手術的原理,同佩戴框架眼鏡、隱形眼鏡是一樣的。

人眼的屈光度70%以上是通過角膜,激光近視手術就是利用激光在角膜上切除一塊組織,通過改變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度,讓平行光線能夠匯聚到視網膜上,從而達到矯正近視的作用,說通俗點,就是利用角膜做出一個鏡片。而眼內晶體植入術,則是在眼內放入一個非常小的類似人工晶體的鏡片,來矯正視力。

所以,“近視手術只是對近視的一種矯正手術,並無法根治近視。”

近視手術主要通過激光進行的嗎?

目前矯正近視的主要手術方式是激光,還有很少一部分患者選擇做眼內晶體植入。

激光手術一般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表層切削,比較常用的是transPRK;另一類是基質內切削,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全飛秒和半飛秒。

近視激光手術使用的激光,主要是飛秒激光和準分子激光,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激光:飛秒激光也叫紅外激光,波長長、透射性好;準分子激光也叫紫外激光,波長短,但精準度比飛秒激光要高。

下面就來分別講一下這幾種近視手術:

transPRK:這種手術使用的是準分子激光,從角膜最外層開始削,一直削到角膜中間的基質層。

半飛秒激光手術:利用的是飛秒激光和準分子激光兩種激光,飛秒激光只在其中一個環節中用到,所以叫半飛秒。

第一步:用飛秒激光製作角膜瓣(相當於給角膜開了個蓋)。第二步:掀開角膜瓣。第三步:用準分子激光對角膜基質進行切削,並把切掉的這部分取出。第四步:把角膜瓣復位。這樣整個手術就結束了(跟把大象從冰箱拿出來,總共分幾步,其實差不多)。

全飛秒激光手術:整個手術過程使用的都是使用飛秒激光。第一步:飛秒激光直接照射到角膜組織的中間,對角膜基質進行切削,製作一個微透鏡。第二步:飛秒激光在角膜表層切開約兩毫米的微切口。第三步:通過微切口把微透鏡取出。

ICL晶體植入術: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是一種內眼手術。第一步:在角膜上或角鞏膜做一個切口,同時將晶體摺疊。第二步:把人工晶體植入進去。

切口會自然閉合,一般不做縫合處理,因爲縫線對角膜產生牽引力,反而可能會造成角膜散光。

那麼,transPRK、半飛秒、全飛秒、ICL晶體植入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先通過一個表格,看它們之間的優劣勢對比。

在這裏,要特別強調一點:有些廠家和機構片面誇大晶體植入手術,包括中低度近視、完全有條件做激光手術的患者,也建議他們去做晶體手術。

這是非常不合適的!!

上面的表裏也提到了,晶體手術有一個很主要的併發症——白內障!有研究顯示,ICL手術後三年內白內障發生率爲1.6%,也就是說200個患者中大概有3個患者在三年內可能就會出現白內障,這對患者來說風險非常大,他們的一個主要話術是“晶體手術是可逆的”,所謂的可逆是指晶體植入眼睛後,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取出,但事實上手術本身以及晶體在眼內存留的過程中,對眼睛內部結構都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從醫學而言,沒有任何一種手術是可逆的,“手術可逆”更多是一種營銷語言,不是嚴謹的醫學語言,把醫學問題太過商業化,是對患者極其不負責的!

手術沒有哪種好哪種不好,作爲醫生,必須要嚴格把握手術適應症。適合患者的就是最好的!

因此,對於有條件做激光的,儘量考慮做激光,晶體植入手術只應該是激光手術的一個補充手段,激光手術做不了再選擇做晶體,比如角膜薄、度數高、角膜曲率偏高、年齡偏大等等。患者心中期盼的可逆實際是不存在的!

近視手術是不會感覺到痛的,只是有的患者可能在蓋孔巾的一瞬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可能會感到眼睛發黑,看東西模糊,甚至暫時處於失明狀態,也可能聽到特殊的機器切削比較清脆連續的聲音,同時聞到焦糊味,就是燒焦的羽毛味。

但是手術時間是很短的,一位熟練的醫生,三分鐘到五分鐘就可以完成激光手術。至於晶體植入手術,一個熟練的醫生,一般在十分鐘到二十分鐘應該可以完成。所以,完全沒必要因此而產生心理負擔。

近視手術後,可能會出現以下的不適感:

眼乾:這和角膜神經組織損傷有關,一般術後三個月到半年之內都會有眼乾症狀,神經組織一旦恢復了,那麼幹眼也就恢復了。眼乾症狀一般出現在早上起牀時,但一般眨眨眼睛就緩解了。如果是中午或者是傍晚出現的眼乾,多是用眼過多導致的,跟手術本身的關係並不大。

近視手術引起的眼乾並不像網上說的很嚴重,如果你感覺很嚴重,可以用一些緩解的藥物,比如玻璃酸鈉。

眩光:比如夜間看交通燈會有一個光圈,這就是眩光,即使不近視也會有眩光,因爲我們每個人的眼睛都不是標準眼睛,所以成像都不是標準的,都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眩光。

近視患者做完手術以後眩光症狀都是增加的,但這種增加對於絕大部分患者不是一個大問題,不影響正常生活。如果感覺眩光對生活有很大影響的,除非手術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否則很有可能是心理耐受的問題。

異樣感:做完手術後,因爲角膜神經末梢是暴露的,所以會出現超敏的感覺或其他異樣的感覺,比如對空氣流動感覺特別明顯。這也是正常的情況,且是可恢復的,一般半年到一年就可以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爲什麼很多眼科醫生給患者做手術,自己卻選擇戴眼鏡?

這個問題很多人提出過質疑,便於理解,我來分別作答。

第一,醫生自己接受近視手術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下圖這位和我合影的醫生,就是中國第一位接受近視手術的、從事眼科屈光手術的大夫,是我的同事也是校友,他接受的是PRK手術(那個年代只有PRK),至今已有20多年了。

其實,包括我所在的協和醫院,很多眼科醫生也都接受了近視手術。

第二,爲什麼那麼多醫生都帶眼鏡?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片面化。首先,眼科醫生帶的眼鏡不一定全是近視眼鏡,比如我戴的是老花鏡。其次,近視手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就像前面提到的特殊疾病,如糖尿病、代謝性疾病等,是不建議接受近視手術的。

最重要的一點,手術與否決定權在於患者個人,而每個人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近視手術是爲了給近視患者帶來更便捷的生活,但是有的醫生覺得眼鏡並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選擇不做手術,這個應該也很好理解。

歸根究底,手術的安全性不能僅憑醫生自己是否接受手術來判定,這在邏輯上就存在問題。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 我身邊所有的眼科醫生沒有一個接受晶體植入手術的,因爲眼科醫生更清楚晶體植入的風險,一般都會選擇做激光手術。

所有人都可以做近視手術嗎?

做激光手術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個是在年齡上有要求,一般18歲到20歲以後;另一個條件是屈光度數要連續穩定兩年以上,即每年變化不超過50度。

當然,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剛滿18歲、度數還在增長,但是面對一些特殊的職業要求,比如要參軍、從事演藝職業,不能戴眼鏡,除了做手術沒別的辦法,那也只能選擇近視手術了。

但是,這些人術後,就有可能會出現視力回退的情況。

回退分爲兩大類,一是手術效果不好,沒有到預期,這種需要一年以後補做一次手術;二是原有近視的發展,就是近視度數加深了,絕大部分患者的回退都屬於這種情況,而不是大家通常以爲的切削掉的組織又重新長出了。

作爲眼科醫生,還是建議等視力穩定後再做手術,但如果爲了就業來做手術,這是不得已的方法,建議患者仔細考量。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做近視手術!比如糖尿病是相對禁忌症,不建議糖尿病患者接受這個手術,而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更是絕對禁忌症,比如系統紅斑狼瘡。這些患者一旦接受了激光手術,就有可能面臨傷口癒合不良、角膜融解等問題,是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所以,術前篩查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排除近視手術禁忌症。

另外,懷孕哺乳期間,這也是相對的禁忌症,建議患者最好避開這些特殊的階段。許多還處在哺乳期間的患者考慮休假有時間,會特意選擇在產假做近視手術,這個是沒有必要的,因爲屈光手術恢復很快,即使術後你要面對大量的用眼,影響也並不大。

近視手術後,這些運動要遠離

近視手術過後,一般來說一個月之內眼睛不能進水,所以游泳、潛水之類的運動,最起碼要在一個月以後。這是術後需要注意的一點。

對於其他的極限運動,比如蹦極、跳水,一般不會引起手術傷口裂開。但是高度近視的人要注意了,這些極限運動會對你眼球本身產生影響,因爲高度近視眼往往由於眼周過長,易有潛在的視網膜破孔、視網膜脫離的風險。

所有震動的運動對於高度近視都應該儘量避免,偶爾玩一兩次可以,如果長期從事某些極限的運動,風險相對較大。

推薦

《科學大家》欄目精彩文章彙總

《科學大家》專欄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稿請註明姓名、單位、職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