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家規模較小,卻擁有中東地區人數最多的耶魯大學校友。以色列的識字率爲97.1%,是中東地區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以色列12%的人口擁有碩士以上學歷,工業從業人口中40%是從事研發工作的,每一萬人當中有135人工程師,居世界第一,而他的人口只佔全球人口的0.2%,出來了126位的諾貝爾獎得主,佔諾貝爾獎人數的20%。爲什麼這樣的少人口國家卻擁有如此強大的腦袋呢,這都歸功於完善的精英培育系統,他的天才是培養出來的。如此大的教育成就,值得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學習。

首先是家庭教育方面,採取鼓勵教育。鼓勵孩子從遊戲中快樂學習。

而學校義務教育方面,5-18歲的主要培養學生從羣體中發展質疑辨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培養的是通才。每間所都有防空避難所,這時刻提醒人們國家的處境的憂患意識,使他們時刻明白,使國家富強,人才是最有利的資源。

以色列一系列的培養計劃:

第一個篩選就是每年開學之前,全國年滿8歲的兒童都要經歷智力測試,從中鑑別出大約15%的智商高於同齡人的孩子。接着還有複試,要選出7%最有才的學生。挑選的這些學生都是必須有全然想學習的興趣,而且對學習有很強的求知慾的。再後還有面試,學生和老師一起面試,看學校,看環境,看教學方式和規矩是否適合他們。

公立學校,每個年級有一個天才學生特色班。也有特殊私立學校,有些家長會讓他們智力出衆的孩子直接讀專收天才學生的私立學校。教師教授方式更重視啓發和實際操作,教師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思考,打破常規思考問題的固定方式。科技實驗中心除了非常好的實驗設備,還有攝影錄像棚,記錄學生的表現,以此來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造力。早在高中學校就開始培養學生進入職場的能力。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與意願,重點培養這些天才孩子的意志力,認知能力,創新思維和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科學課程,音樂,繪畫,等藝術上也是專才培養的“不止啓發他們成爲成功的科學家,因爲國家也需要藝術家和音樂家的”。

大學與研究機構爲天才培養承擔了更大的責任。例如維茲曼科學院,聚集了頂級2500多名研究員,有50多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五大領域,數學與計算機,物理,化學,生化和生物類。同時還負責培養天才學生。這科學院由科學家贊助成立的,而且也由科學家負責運作。

其實,我們目前推進的教育改革方向和這個是比較一致的,道理我們都懂,看來是關鍵在於落實了。去除以權謀私和學術腐敗以及讓大學歸大學自己負責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