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如此,華人移民靠着超市創業,不僅在阿根廷站穩了腳跟,甚至不少人的生意還頗具規模,涉足領域越來越廣。阿根廷現有約20萬華人移民,大多都以經營超市爲生。

遍佈大街小巷和偏遠村莊,華人超市爲啥能火遍這個離中國最遠的國家

來源:環球

阿根廷與中國相隔兩萬多公里,是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度。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華人超市竟遍佈大街小巷。

阿根廷現有約20萬華人移民,大多都以經營超市爲生。與其他移民相比,華人移民歷史較短,需要克服巨大的語言文化差異,同時又缺少社會關係。儘管如此,華人移民靠着超市創業,不僅在阿根廷站穩了腳跟,甚至不少人的生意還頗具規模,涉足領域越來越廣。

爲何華人超市在阿根廷大受歡迎?華人移民的成功祕訣又在哪裏?

1

靠喫苦耐勞站穩市場

阿根廷導演費德里科·馬塞略拍攝的電影《從這裏到中國》用幽默的方式講述了這樣一段往事:上世紀80年代,主人公的父親開了一家雜貨店,生意雖不紅火但也湊合,90年代的移民潮讓阿根廷多了不少華人超市,它們就開在街區最方便的位置,漸漸地當地超市越來越少,華人超市越來越多……

初來阿根廷的華人因爲語言不通,難以與當地人交流,而超市被稱爲“用一臺計算器就能快速搞定”的行業,因此成爲絕大多數華人移民的首選行業。

遍佈大街小巷和偏遠村莊,華人超市爲啥能火遍這個離中國最遠的國家

資料圖(圖文無關)

百年前的阿根廷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雖然經濟幾度浮沉、如今面臨困境,但阿根廷人已經形成重視勞工權益、工作時間固定的高福利社會體系。上世紀的本地超市通常早上10點營業,晚上6點打烊,中午要午休,週末和節假日不營業。

雖然工作權益得到保障,但居民日常生活很不方便,華人移民正是抓住了這個商機。最初的華人超市通常是“夫妻店”,工作食宿全在鋪子裏,兩人輪流休息,站櫃檯、理貨、收拾倉庫全都自己搞定,營業時間“白加黑”,全年無休。

據阿根廷華人進出口商會會長薛文強介紹,阿根廷華人超市有1萬多家,主要經營領域是零售業,商品包括食品、飲料、化妝品、日化用品等,在阿根廷民衆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每個熱鬧的街區基本都可以找到華人超市的身影。如今首都的超市有所飽和,華人移民便把目光投向外地。

從事超市行業的覃先生來阿根廷已經30多年了,他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超市行業在阿根廷很興盛,只要勤勞肯幹就可以掙錢,初期投資幾萬美元,努力幹三年就能回本,現在形勢比較嚴峻了,華人不怕喫苦就去條件更爲艱苦的地區開超市。

如今就連在阿根廷最貧困的查科省,記者出差時在一個僅有2000人的村莊裏都可以找到一家較有規模的華人超市。

2

用商業技巧降低成本

華人超市另一個吸引顧客的優勢在於價格。賣同樣的商品爲什麼華人超市的價格可以更低?在阿根廷的華人超市店主普遍認爲“薄利多銷”是他們的經營策略,另一方面,巧用一些商業技巧確實能讓華人超市獲得比其他超市更低的進價。

首先,來阿根廷的中國移民大多來自福建,許多人彼此認識,華人超市雖沒有形成統一品牌,但可以在與供應商採購談判中形成合力。華人超市工會或是移民中語言水平比較好的人會幫助華人超市一起進貨,手中幾百甚至上千家超市的採購額足以讓供應商提供更大的折扣。

對於超市商品的選擇,華人超市採取的是實用主義策略——商品種類不會很多,選擇進貨的都是最暢銷的產品。對於一家規模不大的超市來說,更少的商品種類不僅可以降低初始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超市商品和資金的流動性。

如今,更多華人的生意涉足進出口領域,華人超市也成爲這些商品銷售的重要渠道,紅酒、馬黛茶等阿根廷商品也因爲華人的進出口生意降低了出口成本。

將一些商品放在超市顯眼位置、使用現金支付供應商……這些方法都可以獲得更低的進貨價格。此外,不需要僱用太多員工、人工成本低,也讓華人超市的價格優勢變得明顯。

遍佈大街小巷和偏遠村莊,華人超市爲啥能火遍這個離中國最遠的國家

資料圖(圖文無關)

“華人超市的價格優勢是相比較而言的,肯定無法做到和大賣場一樣便宜,但比當地超市價格都能低10%左右,民衆也不會因爲5比索(約合0.8元人民幣)跑去好幾公里外的大賣場買一瓶可樂。”覃先生說。

在來阿十餘年的鄭綿煒看來,華人移民來阿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也都有一技之長,這會幫助他們打開生意門路。鄭綿煒在中國是學烘焙的,如今就利用自己的技能,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兼具超市和咖啡館功能的店面。店裏針對附近上班族較多的特點,研發了午餐盒飯、餐後蛋糕等產品,超市裏還賣中式的麪包和蛋糕,他的店面生意紅火離不開這門手藝。

3

人情味彌合語言障礙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西北部,一家名叫埃爾雷曼索的華人超市是阿根廷的“網紅店”,開門營業之前的半小時,超市門口就已經陸續排起隊。女店主陳劍峯酷愛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促銷廣告,她肢體動作豐富、富有感染力,很快周圍的鄰居被她的幽默和超市溫馨的氛圍所吸引。

通過社交網站推銷商品的想法也源自於陳劍峯的一個客人,相比從前靠紙質傳單發放廣告,這樣的方式更有親和力,客人也不會反感。陳劍峯熱情地與入店的顧客打招呼,還經常與客人玩自拍,前來購物的阿根廷人就好像來到鄰居家做客一樣。

這樣的運營模式吸引了許多品牌來陳劍峯的超市打廣告,她又把優惠折扣返給顧客,形成良性循環。

在華人超市購物,顧客一來二往就認識了老闆,忘記帶錢了可以下次再給,要出去辦個事可以在櫃檯寄存一下東西,結賬時拉掉個零頭……相比大賣場,華人超市更有“人情味”,事事好商量;而其他雜貨店店員並不是老闆,許多事情沒有辦法做主,就缺少了靈活性。

阿根廷人喜歡華人超市也源於提供的優質服務:如果買的東西太重,超市可以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在禁塑的阿根廷,顧客忘記帶購物袋,老闆會借他一個,下次購物時還上就好……

對待超市的員工,陳劍峯開玩笑說,“他們就像家人一樣,我照顧他們比照顧丈夫還多。”

帕索斯在埃爾雷曼索超市從事收銀工作兩年了。在她眼裏,陳劍峯善解人意,“不僅是老闆,更是朋友”。“我們每個月都會開會,討論在社交平臺上促銷哪些商品、怎樣吸引更多潛在顧客等等。”

埃爾雷曼索超市只是阿根廷衆多華人超市的一個縮影。

華人移民雖然語言並不佔優勢,但幾乎所有的華人超市運營者都在努力學習西班牙語。也許他們說得不好,但微笑和熱情是無國界的,友好和善意可以感染陌生人。

華人超市在阿根廷的發展史也是一段華人在阿根廷的移民史,大多數的阿根廷人認可華人超市帶來的便利和這些華人移民爲阿根廷社會創造的價值。從陌生到了解,從隔閡到接納,從排斥到喜愛,華人超市和移民逐漸融入阿根廷的主流,成爲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來源:參考消息、新華國際頭條

編輯:曾小威

遍佈大街小巷和偏遠村莊,華人超市爲啥能火遍這個離中國最遠的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