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作者把张小敬当成孤胆英雄,拯救长安,拯救太子,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姚汝能”在《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身份就是张小敬的跟班。

“狠人”张小敬

本文约19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

在几乎零宣传的情况下,《长安十二时辰》火了。

这是一部与时俱进,按照美剧情节设置、节奏感,拍摄手法制作的一部反恐题材的电视剧,不过是把时间放在唐玄宗的天宝三载,地点设置在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长安。

此片一出来,有人便说,这是一部超越美剧的精美古装剧。不可否认,美剧也有拍得乱七八糟的,但真正像《反恐二十小时》《国土安全》这里反恐剧集,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古人的一个时辰是2小时,十二时辰就是24小时,《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一个我们熟悉的限期破案的题材。

整个线索不复杂。

上元节开灯之前的十二个时辰,要清理掉混入长安准备搞破坏的突厥人、狼卫。因为他们的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同时,一心修道的唐玄宗也准备在十二时辰后开灯时,宣布退位,把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交给右丞相林九郎(李林甫),而太子李亨就面临生命之危。

反恐离不开政治需要,决定政治利益的划分也得通过反恐获得圣上的支持。


“狠人”张小敬



因为上元节,还因为长安的开放度太高,人员、人种混杂,于是朝廷设置了临时情报机关和安全机构——靖安司,这个机构最高负责人是中央大秘何执正(贺知章),具体执行人是司丞、一心相当宰相天才少年李必(李泌),这两位是坚定的太子派。

这两位就是要利用得到的情报、实施抓狼行动,为太子加分,让太子顺利接班。

不料前期卧底特工被识破被杀,于是利用信息大数据——大案牍术找到一个死刑犯、不良群体的头头——不良帅张小敬。(不良群众类似有前科或瑕疵基层执法人员,混迹社会,当暗桩、当眼线,有点像一线特工)

于是,整个剧就是围绕独狼式的张小敬的反恐十二个时辰行动展开的。

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张小敬身上了。

这是一个喜欢看反恐题材的人都是非常熟悉这种套路:反英雄人物,有瑕疵、有污点、有前科,混于黑白两道,但个人当兵作战能力超强,正义感还存在,这类人物基本上听领导“家国情怀”一忽悠,立马冲杀在第一线。

张小敬就是这样一个人。


“狠人”张小敬



他以前是戍边部队中的“千里挑一”弓弩手,在经历一场抗击外敌的战斗中,以少对多,最后等到援兵只剩他、一个战友、一个队长。

后来退役,他进入不良人系统,当了不良帅。但,由于队长的家被强拆要盖迎接外国领袖的使馆,队长去和执行拆迁任务的黑社会谈判时,被杀。

于是,张小敬单枪匹马把三十多个黑社会连同幕后主使一起杀掉,他被打入死牢。

张小敬是个“狠人”。

为了破案,他可以自残,为了得到一条线索,他可以牺牲掉自己的“暗桩”,张小敬基本是一个不按规矩出牌,单独行动、混于黑白两道的人物。

张小敬的这种人设,我们经常在美国的一些警匪片、反恐题材的影视作品看到,但他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无组织无纪律的人设放在国内那是过审都难上映难,别说反啥子恐了。

但把这个恐怖事件放在大唐,我们替大唐反个恐,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就是作者、导演的高明之处。

这部《长安十二时辰》拍得比较精美,展示了盛世唐朝的恢弘气度,加上缉凶的紧张感、节奏感,服化道上的精致感,该剧是历史剧的上乘之作。

严格地说,《长安十二时辰》光从服化道而言,个人感觉不如陈坤的《天盛长歌》。要从历史的厚度和深刻度来说,个人感觉不如陈宝国的《大明王朝1566》。

但前者收视率太差,尚未播完就咔嚓一下撤档了。否则呢?几乎被禁播。

从某种角度来说,《长安十二时辰》胜在题材上,反恐大热啊。

像《天盛长歌》这样慢悠悠的历史剧不少,而《大明王朝1566》也是我们擅长的严肃历史剧,而《长安十二时辰》剑走边锋,选了一个反恐侦破的动作戏,不火不行。

张小敬作为基层执法人员,原本在历史上就是一小人物,是不能笔下留史。

可是,“张小敬”的确在历史上留名了,不在影视剧中而是在一本古书中。

这部书叫《安禄山事迹》,作者叫“姚汝能”。这个“姚汝能”在《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身份就是张小敬的跟班。

当年的马嵬坡之变中,太子李亨、大将陈玄礼密谋发动兵变,铲除奸相杨国忠,当时第一个开弓把杨国忠射下的人就叫“张小敬”。

看得出,古书上的“张小敬”是站在太子这边的,可以第一个站出来射杀当朝宰相,基本垫底了太子李亨当皇帝的基础,你说张小敬是不是个份角色?那么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作者把张小敬当成孤胆英雄,拯救长安,拯救太子,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狠人”张小敬



当然,据说把60集的《长安十二时辰》删减成25集,避免了注水,这是该剧的幸事。

《长安十二时辰》现在播了12集,基本过半。

张小敬不出意外,会一直狠下去,取得最后的胜利。

张小敬,坚持住。

刘著民,媒体人,评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