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北京倒过来抖一抖,倾泻下来的动物可不只有猫和狗,还有黄金蟒、土拨鼠、蜜袋鼯、熊猫狐、陆龟、猪鼻蛇、鳄鱼、绿蜥蜴、耳阔狐、水獭……想象一下吧,霎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原来生活在一座神奇动物园里。不止北京,在中国稍具规模的城市里,除了人和常见的宠物外,还散落着大量另类宠物,人们通常称它们为“异宠”。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名单,仅54种陆生野生动物可用于商业性经营,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异宠”买卖都游走在灰色地带。

“异宠”:隐身城市里的神奇动物

眼看狭小的笼门打开了,它们滴溜溜从笼子里窜了出来,好似两个大大的猕猴桃。还没等主人反应过来,它们已经迅速跑到沙发后面,随后,类似锯东西的声音在屋里响起。那是它们在磨牙。

那是两只一岁多的土拨鼠。一会儿,深褐色那只先出来了,它叫“袜子”,立起身盯着四层笼子里的猫,猫咪闻声后退。接着,它的女友,名叫“背心”的那只也从沙发后面探出脑袋。“背心”发现一只几个月大的英国短毛金渐层猫正在屋里散步,当即扑了过去。小猫连连后退,被鼠辈追得绕着茶几跑了三圈。

在“喵小院”的大厅里,齐着两面墙码放着四五层笼子,23只猫各得其所。这是一家从事名猫繁育等工作的猫舍。从数量和体积看,“猫军团”完胜。但只要这两只脚掌大小的土拨鼠出动,哪怕身在笼子里,猫都退避三分。

“袜子”和“背心”的主人叫兜兜,一个90后北京女孩。她从小就爱招猫逗狗。兜兜自己养了只长得像外星生物的无毛猫,叫“nuai nuai”。那是只斯芬克斯猫,被誉为“世界上最贵的猫之一”。这是兜兜最喜欢的宠物。

当然,也许“袜子”不会同意这个说法。它是去年来到猫舍的。在此之前,兜兜注意到一只叫“刘二柴”的黑尾土拨鼠小网红。它的主人在微博上不断更新它的日常,记录它是如何“每天起来先打主人,再拆主人家的”。二柴虽然淘气,爱咬数据线,但很可爱,且给人感觉聪明,通人性。每当主人叫它名字,它会窜起上身,大声回应。

兜兜决定也买一只土拨鼠来养。她和丈夫来自宠物世家。兜兜的舅爷最早在十里河卖鸟,她还没出生时,家里就养着一群鹦鹉。她的丈夫从小则是看着家里一排鸽子比赛的奖杯长大的。加上又是从事宠物行业,两个人对养异宠,并没有太大顾虑。

异宠原本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但最近几年,借着社交媒体传播,喜欢异宠的人也越来越多。网络交易平台则为异宠粉们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交易渠道。

据新闻报道梳理,大约在2004年到2006年,蛇、变色龙、大蜘蛛算是“初代”流行的异宠;2010年左右不少人开始养鳄鱼;2015年之后,一些像章鱼、蛙类这种有剧毒的海洋生物和热带生物受到追捧。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一份报告中说,从网络上很容易“就能发现大量展示老虎、蜜袋鼯、球蟒、海龟、水獭等异宠的照片和视频”,其中,亚洲水獭可以算“是当下最潮的异宠,在网络中成为关注和社交分享的焦点。”

15%被调查的异宠主人承认他们购买异宠的想法源自YouTube视频,在中国,则是微博、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袜子”和“背心”就在它们的帮助下,成了当地的小明星,在小区和附近宠物店有了一批粉丝。

在家时,二鼠享受着主人献上的美食和按摩服务,心情好时,它们还会戴着土拨鼠专用的牵引绳出门逛街。毕竟不常见,人们看到它俩,会好奇,有时候还会围上去拍照。两只黑尾土拨鼠,俨然明星一般。

“异宠”:隐身城市里的神奇动物

城市里的异宠千奇百怪,养异宠的理由也各有不同。有人是真心喜欢,比如兜兜和她的老公;有人为了商业目的;还有人单纯是为了猎奇,看到网络上的视频后头脑发热买一只玩玩的也大有人在。

但正是这些千奇百怪的理由,造成了一系列出其不意的后果。比如不经意间,人们总是能在城市里遇到各种奇怪的动物。

2012年,北京朝阳区蓝色港湾物业管理人员在小区的公共水池,发现了一只暹罗鳄,吓得他们赶紧向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寻求帮助——这一年,该中心共接收了5条鳄鱼,都是因主人无力饲养而放生的。

去年,沈阳市一个小区楼道里,出现了一只攻击性特别强的狐狸——好在它被关在笼子里,一有人靠近笼子,它就会突然张嘴撕咬,并发出凶狠的咆哮声。沈阳市家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最终收下了它。

野生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深知城市里的这类秘密。原本潜伏在居民楼里的异宠忽然出现,受到惊吓的人们常向他们求助,亦有宠物主养不下去了,最终把宠物送到那里。有一次,一个市民打电话求助,不知谁家的蛇,跑到了自己屋里。另一次,他们不得不联合消防人员,爬到树上抓一只猕猴。

养宠物,看起来带感,养起来才知道多麻烦。26岁的余心目前共养了五十多种动物。它们分居在画室、公司、和家里的阁楼内。

余心笑谈自己有点“中二病”,每当猪鼻蛇盘旋缠绕在手臂上时,他觉得好像自己和神更亲近了,会自行脑补自己拥有蛇仙的力量。

不过,余心爱养异宠,主要还是喜爱,而且他算是“专业人士”。可是,即便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也避免不了意外发生。有一天,他同时失去了三只爱宠:猪鼻蛇自己“越狱”出来,不巧被三只花枝鼠分食;刺猬因不适应新环境绝食而死;云斑鹦鹉因被余心的同事拴脚链,自己气死了。一系列意外发生后,余心在单位哇地大哭。

事实上,很多异宠饲养者都面临着种种问题。甚至,宠物的死亡还不算最严重的,2018年,陕西一名21岁女孩网购银环蛇当宠物被咬伤,不幸身亡。兜兜也曾被一只迷你土拨鼠咬伤,她边哭边开车去医院,担心自己会被传染上鼠疫。而在纪录片《疯狂的消费时代》第一集《宠物有毒》中,广州一位养蝰蛇的年轻人黄君就曾被自己的蛇咬了一口,手指发黑,差点身亡。另一位同样险些丧命的毒蛇玩家说,“你既然养这个,你就应该是做好了被它咬的准备”。

大部分人并不想遭遇这种危险,于是不得不中途放弃。有些人会把它们送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不少人也会将异宠抛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任其流浪,自生自灭,或者送给他人。

兜兜就遇到了这样的朋友。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她一对蜜袋鼯。朋友原本觉得它们会很好养,结果养起来才发现,它们不但和人不亲,还会咬人,受不了,只好转给兜兜。

“异宠”:隐身城市里的神奇动物

毋庸置疑,仍有很大一部分异宠主人都深爱着自己的异宠。然而,问题在于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动物所经历的苦难以及圈养给动物带来的压力”。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狂野之心:异域宠物贸易的残酷现状》中写到,“我们的研究发现,47%的异宠初次购买者几乎没有花时间研究自己购买的动物。”

今年2月,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北京发布了这份贸易报告的中文版,首次揭露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全球产业链背后,由野生动物盗猎、走私和非法买卖带来的巨大危害。

很多异宠饲养者显然并不清楚这些动物的来源。以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非洲灰鹦鹉为例,该鸟类在过去50年中种群数量下降了79%。报告指出,全球野生动植物贸易年交易额高达300亿-420亿美元,其中200亿为非法贸易额,而异宠贸易是主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一位不愿具名的异宠饲养者介绍,目前市场上很多异宠都涉及违法违规的问题。比如他养过一只耳廓狐,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生活在非洲北部和西亚沙漠地带,在中国享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级别保护。这只耳廓狐就是此前通过泰国和云南边境,被人带着走私过来。

很多异宠经营者也知道这些宠物游走在非法的境地。据媒体调查,北京十里花鸟鱼虫市场的异宠商家也行事低调,一些珍奇动物都不放店里,只给熟悉的老顾客看货,交完订金,再约好时间地点交易。

“如果真心喜欢它,只有去占有,才是应该的吗?”在纪录片《宠物有毒》中,毒宠界威望高的专家劝说那位被蛇咬了指头的年轻人黄君放生毒蛇。经过几番思想斗争,黄君带着毒蛇,骑着摩托,从城市驶向丛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