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往近了看,從2012年起,金士傑與搭檔卜學亮的雙人戲《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巡演不斷,2013年金士傑開始固定飾演賴聲川話劇《如夢之夢》中的伯爵,2018年他的導演作品《演員實驗教室》受邀成爲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金士傑一直沒離開過舞臺。張國立、張鐵林、王剛三位明星演員齊聚舞臺,很明顯能感覺到,買高價票上千元的羣體並不是通常意義下的戲劇觀衆,而是這三位的粉絲。

明星“批量”演戲劇,圖什麼?

作者|Cici,編輯|吳懟懟

這兩年影視行業不好過。

除了稅務之外,各種帶有「限制」字眼的監管條款接踵而至。投資方們謹慎投入甚至撤資,明星們的機會大不如以前,雖不至於無戲可拍,但選擇少了很多。

與此同時,看似單純的戲劇領域被一些明星演員們看中,成爲一片新的「紅海」。

但這並不是真·紅海,2018年北京全年營利性演出票房爲17.76億元,包括戲劇、演唱會、音樂會、雜技馬術等,其中戲劇類票房超過6億,這個數字還不足一部電影的票房零頭。

對於明星來說,選擇走上戲劇舞臺完全是個賠錢賺吆喝的事。

戲劇演員們的單場演出費用以千元計算,主演通常爲2000左右,音樂劇雖然比話劇要高一些,但也高不了太多。若單場演出收入過萬,確實能成爲戲劇圈新聞。

戲劇製作成本雖然不高,可花錢的地方不少,動輒數萬的場租是大頭,舞美燈光道具是少不了的固定成本,因而相對影視劇,演員酬勞反而不佔大頭。反觀收益,劇場座位和演出場次都有限,票房收入幾乎就是全部。

就算明星加入,他們也不會得到所謂與身價匹配的酬勞。畢竟10部戲劇的製作成本可能也抵不過他們隨便出席一場商業活動,賺吆喝的目的非常單純。

在一些媒體和粉絲的鼓吹下,走上戲劇舞臺成爲所謂證明演技的最好方式。排練一個月、拿低酬勞,然後獻上一場「背好多臺詞、中間沒有卡」的表演——這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話說回來,做不得假的舞臺的確成爲照妖鏡,明星下了多少功夫一望便知,畢竟戲劇圈不可能發生嘴上不停說「12345」再後期配音。

01

老戲骨重回舞臺、流量渴望轉型、小生希望磨練、「文藝」女神進一步坐實人設……明星們出演戲劇的理由各有不同,走上舞臺,勢必要經受檢驗。

其實有很多明星本身是戲劇演員出身,只是成就他們的永遠不是舞臺,而是熒幕。

1986年,賴聲川導演的《暗戀桃花源》在臺灣公演引起轟動,演員金士傑在其中飾演男主角江濱柳,「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過我」成爲中國戲劇史上的經典臺詞。

1992年,金士傑與女神林青霞聯袂出演了《暗戀桃花源》的電影版,可直到他轉戰大陸,從13年起接連出演《繡春刀》《師父》《一代宗師》等電影,才作爲配角爲人所知。

明星“批量”演戲劇,圖什麼?

往近了看,從2012年起,金士傑與搭檔卜學亮的雙人戲《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巡演不斷,2013年金士傑開始固定飾演賴聲川話劇《如夢之夢》中的伯爵,2018年他的導演作品《演員實驗教室》受邀成爲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金士傑一直沒離開過舞臺。

因爲《都挺好》上了多次熱搜、拿下白玉蘭最佳男配角的郭京飛,交出《繡春刀》《長安十二時辰》等多部作品的雷佳音,都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簡稱上話)的演員。

郭京飛2004年進入上話,雷佳音200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話。兩人在與李光潔組成「TF老Boys」組合之前,不僅是校友、同事,還在2007年搭檔演過話劇《武林外傳》,郭京飛演主角莫小寶,雷佳音是配角莫守信。有趣的是,郭京飛先一步進入影視圈,莫小寶這個角色就由雷佳音接棒,但沒過多久,雷佳音也去影視圈闖蕩了。

像金士傑這樣一直沒有捨棄戲劇老本行的演員,以及像郭京飛、雷佳音這樣專攻熒幕、尚未迴歸的演員——都不算這一輪明星跳入戲劇浪潮的典型。

02

我們想重點討論的是挑戰與迴歸。

過去幾年,一些戲劇作品完成度很高,明星表演可圈可點,這類作品既讓粉絲滿意,也能讓原本的戲劇觀衆滿意,明星們既能得到鍛鍊,也能收穫讚揚。

不過,在明星選擇舞臺成爲新的「政治正確」的潮流下,誕生一部好作品卻越來越難。這其中有明星本身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最近愈發顯示出戲劇行業的蓄力不足。

賴聲川編劇、導演作品,2002年首演於香港的《如夢之夢》是好作品的典型代表。在2013年穩定開始巡演的這些年,所到之處一票難求。

明星“批量”演戲劇,圖什麼?

總計8小時的《如夢之夢》分爲上下本,觀看全場需要單獨購票。胡歌的戲份集中在上半本,許晴、金士傑、譚卓的戲份集中在下半本。這部被稱爲 「史詩」的作品,李宇春、馬思純也都曾參演。

從故事結構來說,這是一場由果到因的追溯。29位演員飾演300多個角色,既有一人分飾多角,也有一角由多人飾演,交錯的時間和空間格外吸引人。但最特別的還是環形舞臺,蓮花池觀衆可以近距離觀看錶演,演員就在身邊走過。這是《如夢之夢》最與衆不同的體驗。

客觀來說,胡歌的表演中規中矩,但金士傑、許晴和譚卓都堪稱驚豔。很多人是衝着蓮花池買的票,黃牛票常常翻倍。從戲劇的角度來說,售價達到千元完全值得,第一是作品質量對得起票價,其次是明星們表演足夠精彩。

單看戲劇文本就能夠打到80分以上的作品,明星只要自己不拖後腿,基本都算是加分。

與之類似的,稱得上好的還有張若昀參演的林兆華導演復排作品《三姐妹·等待戈多》,王學兵主演的《酗酒者莫非》。只是這兩部作品過於「核心向」,偏藝術而非大衆娛樂,戲劇界內口碑不錯,到外面真還沒什麼水花,粉絲們都看不太懂,還怎麼吹呢?

也有小劇場作品表現不錯。專業戲劇製作、出品方椎·劇場帶來的《抄寫員巴特比》由王傳君主演,另一部《爸爸的牀》請到了王學圻。

兩部戲票房收益都不錯,前者討論在當代社會說「不」,後者探討一個父親喪偶後很快再娶,由此跟女兒產生的矛盾糾葛。在當下大衆對戲劇還停留在找樂子、看故事的階段,這兩個戲又很小衆。

像《斷金》這樣真·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作品不多。鄒靜之,就是寫《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那位著名編劇,專門爲「鐵三角」寫了這部作品。鄒靜之老師不是跨行硬拗,他在戲劇文本的創作上也是行家。多年前的一部《我愛桃花》,至今還是經典,高校學生們很喜歡排演。

明星“批量”演戲劇,圖什麼?

2018年春節前,巡演了幾個月的《斷金》終於來到上海。張國立、張鐵林、王剛三位明星演員齊聚舞臺,很明顯能感覺到,買高價票上千元的羣體並不是通常意義下的戲劇觀衆,而是這三位的粉絲。

劇情並不複雜:清末民初,三兄弟結拜成兄弟做了生意。眼看生意興隆,三人也有各自的想法。富小蓮(張國立 飾)代寫書信、樂於清貧;魏青山(王剛 飾)精於算計、追逐名利;貴寶(張鐵林 飾)性情中人,喜歡唱戲。

舞臺上看過去就是紀曉嵐、和珅和乾隆,三個人物形象幾乎完全一一對應,甚至還考慮到了現實生活中張鐵林的著名票友身份。

《斷金》文本紮實、人物立體、文風幽默、地域特色明顯。單說臺詞都值得品味,能看出鄒靜之多年打磨的成果。若要說不好,那就是《斷金》太實、填得太滿當,就怕觀衆看不懂,但也特別適合沒看過戲劇、就衝着三位來的粉絲們。

然而,一個懂戲劇的影視圈金牌編劇+三個老戲骨,劇本經多年打磨、量身定製,演員們實打實地花時間排練——這樣配置的戲劇作品多少年才能出一個?

03

再說回《如夢之夢》,這也並不是一直都處於巔峯水準的戲。

2018年,金士傑在北京、上海、重慶三站中只演了最後一站。伯爵這個重要角色,北京站由新加入的翟天臨飾演,上海站伯爵由劇組原本的一位演員閆楠飾演,而他空出來的王德寶A由孫堅飾演。

孫堅這位演員出道挺早,微博粉絲也有2000萬,不過被熱議最多的還是他的粉絲在演出時偷拍視頻上傳。後來他本人發微博替粉絲道歉,倡導大家一起遵守劇場規則。翟天臨的名氣比孫堅大了不少,儘管現在因爲學術造假已經涼涼,但那時候滿天飛的通稿都寫他矜矜業業花了5天時間背臺詞和排練,「觀衆沒看到一絲紕漏」。

通常來說,一部首演戲劇的排練時間大概在1個月左右,朝十晚六,但在上臺前,沒有任何演員會認爲自己完全準備好了,反而覺得「時間永遠不夠」。《如夢之夢》下半場時長3個多小時,演員不只需要表演,還需要記住繁雜的動線走位。用5天時間準備,真的不是「高級黑」?

至於一些不太行的作品,比如陳妍希、董璇主演的《大話西遊》根本沒必要探討,超過70%的四星五星好評看似是很高分,但一眼就被豆瓣反水軍算法識破——最終得分只有5.5。

有一種跨界讓人害怕。

田壯壯首次擔任導演、趙薇首次主演的話劇《求證》一經官宣便賺足了噱頭。電影導演會帶來新的靈感和思潮嗎?可開演之後卻發現,這位電影導演不懂舞臺規律,趙薇的臺詞功底也暴露無遺。

《新京報》刊登的一則評論文章認爲,趙薇沒有理解角色,將天才演成神經質,而田壯壯也沒有很好地調教演員,放任他們自流,場景轉換之際賦予舞臺轉瞬即逝的電影感值得稱讚,但田壯壯並沒有很好利用,反而讓舞美成爲束縛。

但戲劇出現更大的困境是,國內很難拿出好的原創作品,哪怕是給明星。

前文提及的椎·劇場一向以高品質著稱,可他們的最新作品《默默》卻遭遇滑鐵盧。《默默》改編自德國童話,演員萬茜擔任主演。萬茜此番是迴歸,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她坦誠當年演話劇太窮,於是跑路到了影視圈。

明星“批量”演戲劇,圖什麼?

4月底,《默默》在上海美琪大戲院開演,劇場大廳全都是萬茜的粉絲送的花籃,一起走了戛納紅毯的學弟胡歌也送了花。

很遺憾,整部作品非常低幼,故事零散且沒有重點。主創所言對時間的探討、每個人對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均未得到很好的體現。萬茜的表演沒什麼問題,鍋在於劇本和導演。

最新消息是《默默》在北京的演出加入演員葛優。葛大爺能力挽狂瀾嗎?票房保證沒什麼問題,但按照原有的劇本和導演手法再排一遍,不會有什麼實質性改變。

今年6月,賴聲川導演、倪妮主演的話劇《幺幺洞捌》在上海首演。故事跟抗戰有關,加上了穿越的設定,倪妮一人飾演兩角:暢銷書作者舒彤、臥底安娜。在音樂的巧妙連接下,舒彤穿越回1943年,與做地下工作的雕塑家白石相戀。

對比萬茜,倪妮的「優勢」在於,出道便以文藝著稱,粉絲玩豆瓣,也是話劇的潛在觀衆。比起《默默》4.8分的慘淡,《幺幺洞捌》在粉絲努力下達到7.9分,評分用戶多是真實的豆瓣活躍用戶。

明星“批量”演戲劇,圖什麼?

戲劇從業者觀後都在稱讚倪妮的美,因爲實在沒什麼可誇的。粉絲除了誇倪妮美之外,還誇她炫了日語和南京話。

臥底安娜的技能是一字不拉複述對話,卻沒有分析判別能力。除此之外,舒彤與白石莫名其妙地相愛、舒彤現代社會的助理變身小三、結尾前正反派之間的槍擊……完全沒有邏輯。

不合格的劇作、中規中矩的導演手法,倪妮不出意外地成爲最大看點。

兩部作品不足以代表整個業界,但卻透出了一些危機。當明星們已然選擇非常專業並且知名的製作方,都不能保證拿出100%高質量、對得起觀衆的作品,那麼還能有什麼選擇呢?

都說影視圈沒有好劇本,放在國內戲劇的語境下也是一樣的,尤其是缺乏原創。在明星加盟之後,這個問題一下被放大,粉絲們彩虹屁吹上天也不能掩蓋作品本身不夠好的事實。

明星們願意演戲劇是件好事,無論對自身的提升還是爲戲劇吸引的關注都值得肯定。可當他們發現自己願意空出一個月檔期,卻看不到一個好的本子時,戲劇還有什麼可圖的呢?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