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簡稱“中漿病”,是指液體在視網膜下積聚,導致視網膜脫離和視力喪失的病症。 CSC最常發生在年輕男性身上。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Camiel Boon教授是研究該病的世界領軍人物,本次EURETINA大會期間,《國際眼科時訊》前方記者有幸邀請到Boon教授就該疾病分享了他的見解。

診斷:FFA+ICGA+OCT,聯合檢測有必要

“CSC相對來說是一種常見病,在亞洲也是如此”,Boon教授說,“它被認爲是四大常見溼性黃斑病變之一,另外三種分別是新生血管性黃斑變性,糖尿病性黃斑水腫和視網膜靜脈阻塞。”

關於CSC的診斷,Boon教授強調,對年齡在50歲以下的男性要格外關注,對於OCT檢測懷疑是CSC的情況,尤其是慢性病例,不但要進行熒光血管造影(FFA),還要進行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A)。目前研究表明,CSC的主要問題在於脈絡膜,而ICGA與OCT一起使用能夠非常有效地可視化脈絡膜。通過ICGA觀察到的脈絡膜變化通常遠遠超過FFA觀察到的異常,後者通常只看到一個或幾個熱點而RPE沒有太多變化。因此,對於CSC的診斷,FFA和ICGA聯合OCT一起使用非常重要。

治療:PDT效果佳,值得期待

關於CSC的治療,長期以來一直備受爭議,實際上目前爲止仍然不明確。 今年5月,Boon教授發表了PLACE試驗的結果,這是第一項研究治療慢性CSC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在這項試驗中,Boon教授比較了ICGA引導的半劑量光動力療法(PDT)和ICGA引導的高密度亞閾值微脈衝激光療法,以視網膜下液完全消退爲主要觀察結果。結果顯示,PDT優於微脈衝激光治療。其中,PDT組約70%的患者完全消退,而微脈衝激光組患者只有不到30%的消退率。Boon教授還研究了局竈性疾病(單次滲漏)和更廣泛或多竈性滲漏的患者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在這些亞組中,Boon教授仍然發現PDT比微脈衝激光治療效果更好。

但對於急性CSC(沒有慢性症狀),比如年輕男性的第一次發作,目前還沒有大型試驗,因此尚存在爭議。來自亞洲的一項試驗表明,PDT在降低複發率和提高消退率方面效果很好,但除此之外,人們對急性CSC知之甚少。“我認爲針對急性CSC的觀察和等待策略是可以接受的。但對於慢性CSC,”Boon教授表示,“基於PLACE試驗的研究結果,我建議進行PDT治療。”

當然也有其他試驗即將上馬,比如Boon教授正在進行的SPECTRA試驗——將PDT與依普利酮進行比較,還有來自英國的VICI試驗——將依普利酮與假手術進行比較,這些試驗將幫助人們瞭解依普利酮的作用,但是現在,Boon教授認爲PDT是慢性CSC的發展方向。

復發:確實存在,重新診斷有必要

Boon教授承認,PDT治療後視網膜脫離復發是一個問題。PDT通常效果很好,但也有一些患者持續出現積液或PDT後再次出現積液。在PLACE試驗中Boon教授也看到過這樣的患者,那些兩個月PDT治療後沒能夠完全消退的患者,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對第二次PDT治療亦沒有反應。第二次PDT治療並不是沒有作用,只是效果不是很好(33%)。當慢性CSC患者PDT後存在持續或復發液體時,需要考慮重新診斷,是CSC,還是有併發症,如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或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在亞洲特別常見)?有必要再次進行FFA和ICGA血管造影,以確定是否仍存在與CSC診斷相關的滲漏點,然後再用PDT重新治療。但如果這些檢測顯示出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證據,則需要抗VEGF治療。

“CSC的鑑別診斷和治療有很多複雜情況,以上我所說的都需要牢記在心。”Boon教授總結道。

遺傳:肯定有關係,具體待探索

Boon教授在本次大會上發表了題爲“CSC和脈絡膜的遺傳學”的演講。儘管近年來一些關於CSC遺傳學的論文得到發表,但Boon教授表示,對於遺傳因素的確切作用其實仍然不完全清楚。

目前人們確實發現了補體系統中基因的影響,例如補體因子H(CFH)基因。並且有趣的是,Boon教授以及其他亞洲科學家們發現,先前在AMD中發現的與CFH基因相關的關聯也在CSC中觀察到,但效果卻恰恰相反:AMD中具有保護作用的遺傳因素是CSC的危險因素,反之亦然。還有一些關於膜功能以及類固醇途徑的遺傳學研究,在這些研究中也有一些發現,雖然具有統計學意義,但關聯性不是很強,其確切作用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但總的來說,遺傳因素肯定是有影響的。

YOURS以及Science Slam:年輕人的舞臺

近幾年EURETINA大會新設立了年輕視網膜專家(YOURS)版塊,已經舉辦了多次YOURS研討會,Boon教授作爲YOURS研討會的委員會成員,他介紹說YOURS設立的初衷是爲年輕(<40歲)的發言人提供一個展示研究和新發現的平臺,並以這種方式吸引更廣泛以及更年輕的受衆。本次會議的YOURS研討會還設有“科學大滿貫”(Science Slam)欄目,年輕演講者以輕鬆愉快的對話方式分享見解,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難以理解的研究。幫助年輕科學家展示自己,與年輕科學家一起工作,Boon教授表示很享受這一過程。

(來源:《國際眼科時訊》編輯部)

版權屬《國際眼科時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經本網同意並在文章頂部註明“轉自《國際眼科時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