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2008年,宜農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王聚冰(中歐EMBA2018)離開工作多年的金融機構,開始創業。過去11年裏,他一共走訪了1200多個村莊,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爲“王村長”。至今爲止,他在中國16個省和自治區的2萬多個村莊裏開設了村級綜合服務網點“鄉鄰小站”,給農民帶去了便民金融、電子商務等服務,也帶去了致富途徑。他說:“自從我開始做農村事業,我就從來沒想過離開,因爲它不僅實現了我的商業夢想,還滿足了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是他的故事。

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把銀行帶到村裏

王聚冰出生於華北平原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和大多數去城市求學的農村學子一樣,畢業後他留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他卻始終割捨不下對農村的感情。“我骨子裏跟農村是有緊密的血脈聯繫的。在享受中國城市發展紅利的同時,我也對農村與城市相比的落差有着清晰的認識。”他說。

在衆多城鄉差距中,王聚冰對農村金融的痛點深有體會。村民要去銀行辦手續,往往需要趕幾十里路到縣城,有時好不容易趕到,銀行已經下班了;缺乏徵信數據,讓大部分銀行不敢貸款給農民;而正規金融機構的缺失,讓非法機構在村裏有了可乘之機,也讓一些農民的血汗錢打了水漂。

中國的農村幾乎是整個中國現代化服務的空白區,不僅商業銀行在農村難覓蹤影,就連以服務農村爲定位的農信社,也只能下沉到鄉鎮。許多農民連最基本的現金存取的剛需都難以被滿足。”王聚冰說道。

王聚冰不僅看到了困難,也看到了金融服務在農村的廣闊前景。他想用技術手段,把銀行帶到村裏。

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我一直認爲商業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力量。我想用一種可持續的辦法,藉助商業的力量,來解決鄉村的問題。”王聚冰說。

王聚冰開始摸着石頭過河。在創業的第一階段,他在河北和山東進行“村莊實驗”。一方面,通過與銀行合作,進村入戶給每家每戶發放一張儲蓄卡,把農民從存摺時代帶入到卡時代;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服務,藉助POS機等銀行卡受理終端,向農村羣衆提供小額取款和餘額查詢服務,讓他們不用去銀行,也能實現現金存取。

這一實驗深受農民們的歡迎,也得到了合作銀行的認可。但是要大面積推廣這種模式必須得到監管部門的支持。讓王聚冰欣慰的是,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於推廣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設立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推廣助農取款服務。這一文件爲他的“農村金融實驗”提供了制度保障。之後的幾年,銀監會等部門又陸續出臺了政策性文件,進一步爲農村普惠金融鋪平了道路。

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從1到N

解決了從0到1的問題,王聚冰的下一個挑戰是如何將這一模式推廣到更多區域。2013年,他成立宜農科技,逐漸放棄和出售了其他業務板塊,開始專心致志地在全國農村建立和推廣村級服務網點“鄉鄰小站”,並引入更多產品和服務。

作爲人行規定的助農點,鄉鄰小站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徽商銀行、中原銀行等20家商業銀行合作,讓村民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門口取款匯款;村民們不會用手機在網上購物,鄉鄰小站手把手提供幫助;小站還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務,如話費充值、繳費等。鄉鄰小站的站長也是宜農科技在每個村的業務代表、推廣員和創業合夥人,收入來源主要爲業務提成。

鄉鄰小站身兼數職,其選址和站長人選自然成了宜農科技搶灘農村市場的關鍵。起初,王聚冰很自然地想到了能實現人流、信息流和物流交匯的農村小賣部作爲鄉鄰小站在每個村的網點。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他發現成功的站長必須是在村裏有一定威望的能人,並且願意接受新事物、專心致志做服務,而小賣部一般都不具備這些條件。

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村莊的特點就是熟人社會,有家族、有傳承,在這個社會里,很多事情跟城市裏是不一樣的。用今天城市的思維來看今天中國的農村,其實很多路走不通。”他總結道。

王聚冰很快對鄉鄰小站的戰略進行了調整。由於村民是農村的核心,鄉鄰小站改爲直接開設在村民家中,成本很低;每進一個村,宜農會先考察想要加盟站點的村民情況,選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口碑好、有創業熱情的村民作爲站長。爲了提升站長的業務能力,宜農專門成立了自己的培訓部門“遠征學院”,通過遠程視頻、下鄉授課等方式給站長提供培訓,使他們有能力、有知識來服務整個村莊。

“我們公司的理念叫‘改變一個人,致富一個家,造福一個村’。每到一個村裏,我們先改變一個農民,教會他怎麼去服務村裏的人,而不是由我們或合作機構去做。”王聚冰說。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鄉鄰小站在選人上的成功率從一開始的約20%,一路增長到了現在的90%以上。現在,加盟鄉鄰小站一年以上的站長平均年收入已達到3.8萬,每年還有一定幅度的增長。“致富一個家的目標基本實現。最難的是造福一個村,這是個沒有終點的事業。”王聚冰說。

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曾經說過,農村女性是最有動力和意願改善現狀的人。有意思的是,鄉鄰小站目前排名靠前的站長中,65%以上都是女性。“在農村裏有一句話叫‘一房好媳婦,三代好兒女’。女人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在農村的社會組織體系當中,女人特別重要,適合做服務。同時女人又有非常高的風險意識。所以我們培養了大量有服務能力和意願的女站長,他們都開玩笑說我是中老年婦女的偶像。”他笑着說。

截止到目前,從東北的遼寧,到南國的廣東,宜農科技已經在中國16個省和自治區的2萬多個村裏開設了鄉鄰小站。一個個鄉鄰小站,深入中國毛細血管般的農村,也將各種服務帶入了千家萬戶。目前,共有1000多萬農戶接受過鄉鄰小站的服務,鄉鄰小站成爲鄉村振興的一股民間力量,宜農科技也已經連續6年實現盈利。

有了鄉鄰小站作爲依託,宜農開始給村民做數據模型。“農村是個熟人社會,熟人社會里面信息比較透明。每戶具體情況在該村內部是通透的,包括每家有幾個孩子和老人,是做生意還是種地等等。”小站給農戶做數據畫像,作爲數據徵信的基礎。當農民有借貸需求時,小站會將信用評估信息提供給銀行,作爲給農民提供小額貸款的依據。過去3年,鄉鄰小站共促成總額8000多萬元的小額貸款,爲村民創業提供了金融支持。

近幾年,宜農還在鄉鄰小站平臺上引入勞務中介、土地託管經營等服務,並開發了鄉鄰App,由線下帶動線上,用“金融+科技”爲農村賦能。

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爲服務農村提供通道

2015年,當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和各種金融公司開始進軍農村電商和金融市場時,宜農科技已經在農村默默耕耘了7年。也是在那一年,宜農完成了由嘉御基金領投的2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王聚冰說,“要打下農村市場沒有近路,我們也沒有走過一步的近路。別看我們開了2萬多家鄉鄰小站,其實每一個站點都是一個一個地壘起來的。每個小站從選村、選人到站點開業,平均要跑20多趟,之後每月還要上門服務兩次。我們員工的車,里程數都快趕上出租車了。”

隨着城市市場逐漸飽和,下沉市場成爲新風口,想要進入農村的企業越來越多。王聚冰直言,村裏的業務也會有競爭,但面對競爭者,王聚冰持開放態度。“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技術的進步,農村的繁榮、鄉村的振興是個必然的趨勢。農村靠一家公司肯定振興不了,要千軍萬馬進農村,農村才能振興。目前看來,我們反而覺得農村市場的競爭還不夠充分,還有很多機會。”

作爲這一領域的先行者,王聚冰也在思考,如何讓宜農越來越好。這讓他想到了中歐。

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6年前,王聚冰加入了一個小型的企業傢俱樂部,7個成員中,有5個都是中歐校友。2017年,王聚冰又接觸到了中歐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現爲終身榮譽教授)許小年。許教授關注鄉村發展,曾經兩次前往宜農調研考察。

在與中歐校友和教授接觸的過程中,王聚冰感受到一種情感共鳴。再加上公司壯大後,發展困惑越來越多,2018年,王聚冰報考併入讀了中歐的EMBA課程,想爲公司尋找更好的發展之道。

在中歐,王聚冰認識了一批優秀的同學,也學習了許多經典的企業案例。但他覺得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帶給自己的思考。“別人只是給了你一個靈感,你自己去思考可能又會有很多新的收穫,這就是我的一點心得和體會。

11年服務超過1000萬農戶,他在村莊裏找到了一份“沒有終點的事業”

本文首發於中歐校刊《The LINK》。

Hi,我是中歐形象大使——團寵小熊

國際代號CEIBS Teddy

母校喜迎25週年之際,我也華麗上線啦!

膚色耀眼,笑容可掬

友遍四海,學貫中西

很高興在這裏遇到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