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篤君按:婚姻是把枷鎖,也是一座圍城。

文藝復興的十六世紀是歐洲珠寶加工工藝的黃金時代。按照那個時代的習俗,新郎要爲新娘準備婚禮所需佩戴的全套珠寶首飾,以襯托新娘的美貌,並彰顯家族的財富。可惜這全套的結婚禮物實際上並不永遠屬於新娘本人,據十六世紀文獻記載,妻子死後,這些珍貴的結婚禮物將會歸還給夫家,用於續絃。

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基蘭達奧(Domenico Ghirlandaio,1449-1494)受佛羅倫薩銀行家洛倫佐·託納波尼委託,爲他早逝的太太喬凡娜·託納波尼作了一幅“遺像”。這位出身佛羅倫薩名門貴族——奧比奇家族的不幸少婦在1488年死於難產。

▲ 蛋彩畫《喬凡娜·託納波尼像》(1489-1490)

基蘭達奧 作

現藏於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

喬凡娜的美麗側影還曾出現在佛羅倫薩新聖母大殿內的託納波尼家族禮拜堂的壁畫上,這幅壁畫也是由畫家基蘭達奧創作的。看過喬凡娜“遺像”的人一眼就能認出畫面右側的她:

▲ 壁畫《聖母往見圖》(約1490)

基蘭達奧 作

現藏於佛羅倫薩託納波尼小聖堂

喬凡娜·託納波尼

▲ 壁畫《聖母往見圖》(約1490,局部)

基蘭達奧 作

現藏於佛羅倫薩託納波尼小聖堂

在這幅壁畫上,喬凡娜也佩戴着那一枚金鑲紅寶石珍珠墜子,這個項鍊墜應該是洛倫佐送給她的結婚禮物。珍珠和紅寶石分別象徵着女子的純潔和仁愛。

1488年10月,在她即將迎來第二個孩子之前,喬凡娜難產而亡,年僅19歲。此時距離她和洛倫佐·託納波尼在1486年9月的新婚才兩年。有藝術史家推測,在喬凡娜死後,她曾在“新婚紀念壁畫”和“遺像”中佩戴的那枚金鑲紅寶石珍珠墜子被她丈夫收回並用於續絃了,所以它又出現在另一位少女的胸前:

▲ 壁畫《施洗約翰誕生圖》(約1490)

基蘭達奧 作

現藏於佛羅倫薩託納波尼小聖堂

佩戴(曾屬於喬凡娜的)金鑲紅寶石珍珠墜子的少女

▲ 壁畫《施洗約翰誕生圖》(約1490,局部)

基蘭達奧 作

現藏於佛羅倫薩託納波尼小聖堂

這幅壁畫也是由基蘭達奧創作的,位於佛羅倫薩新聖母大殿內的託納波尼家族禮拜堂中。畫面正中央站着一位少女,對於她是誰,有兩種解讀:有人認爲她就是喬凡娜;也有一些藝術史家認爲這位少女很可能是洛倫佐·託納波尼在喬凡娜死後的新戀人——她袖子上描繪的紅色康乃馨代表着純粹摯愛,暗示着她與壁畫委託人洛倫佐·託納波尼之間的戀愛關係。假如她真是洛倫佐的新戀人,那麼她胸前的項鍊墜就是喬凡娜在“遺像”中佩戴的那同一枚金鑲紅寶石珍珠墜子;在喬凡娜去世之後,洛倫佐·託納波尼把曾經贈予她的結婚禮物轉送新人了。

下期預告:提香的女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