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器傳世品發現很早,在20世紀初國內外的一些書刊中就有著錄,但其年代均被定在商周或更晚時期。60年代以前,雖然紅山文化已被正式命名,但考古發掘並未出土玉器。內蒙古赤峯和遼寧朝陽等地方博物館收藏有少量傳世紅山文化玉器,不過對其文化性質和年代均未作出界定,也未引起學術界注意。70—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和遼寧的紅山文化遺址和墓葬中發掘、採集了一批玉器,資料逐漸豐富。這一時期紅山文化玉器的主要發現有: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墨綠色玉龍,巴林右旗葛家營子、尖山子、那斯臺等遺址採集到玉豬龍、箍形器等100多件玉器:遼寧阜新胡頭溝、凌源三官甸子紅山文化石棺墓出土玉勾雲形器、玉豬龍、玉箍形器等;凌源和建平交界的牛河梁遺址石棺墓出土大批玉器。其中牛河梁玉器種類豐富,造型特徵突出,雕琢工藝精良,代表了紅山文化玉雕業的最高水平。90年代,紅山文化玉器研究開始進入縱深階段,綜合性或專題性論述甚豐,研究方法趨於多元化。將紅山文化玉器作爲西遼河流域文明起源的研究,以及對紅山文化玉器材質的地質學研究和玉礦的探尋等等,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國內外博物館的紅山文化玉器傳世品也依據考古資料而得到較爲準確的鑑定,並以圖錄形式公開發表。另外,大量的紅山文化玉器贗品也在這一時期充斥海內外古玩市場。

出土紅山文化玉器的墓葬主要是以石材爲主築墓的積石冢形制,多分佈於山樑或土丘的頂部,形狀有方有圓,有的則冢壇並排分佈,氣勢宏偉,體現出濃重的宗教祭祀氛圍。這些積石冢的最突出特點就是隻葬玉器,不葬或基本不葬陶、石器。例如牛河梁遺址共發掘墓葬61座,有隨葬品的墓葬31座,其中只隨葬玉器墓26座,佔有隨葬品墓葬的83.9%:隨葬玉器同時隨葬石器或陶器的墓各1座,各佔3.2%:只隨葬陶器墓3座,佔9.7%。有的學者稱這種現象爲“惟玉爲葬”,是當時宗教信仰的直接反映。紅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是原始薩滿教,主要信仰是相信萬物有靈、靈魂不滅和崇拜多神,認爲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之分,上界爲神靈所居,中界爲人類所居,下界爲鬼魔和祖先靈魂所居。而薩滿則爲人們與鬼神交往的中間人,充當神媒,施行巫術,爲人們消災求福。

紅山文化墓葬的墓主是主持各種祭祀活動的祭司,即巫師,也就是“紅山薩滿”。牛河梁第十六地點4號墓出土一件玉人,眉頭緊皺,雙眼半合,嘴巴半張,雙臂曲肘扶於胸前,雙腿並立,額間凹陷,肚臍凸鼓,儼然一副神靈附體進入癡迷狀態的表情,無疑是紅山薩滿作法時的形象。紅山薩滿墓葬反映出的“一人獨尊”觀念和玉器使用的壟斷性,說明薩滿在當時的社會組織中屬特權階層。墓中的薩滿是穿着生前的薩滿服下葬,綴佩的玉器和其他法器也一同隨葬。可以想象,紅山薩滿墓裏的玉器只是薩滿衆多法器中的一類,其他法器還應包括木質、皮質及織物的器具,但因時代久遠腐朽而不存。紅山文化玉器中最爲重要的是3種器形,即玉箍形器、玉勾雲形器和玉豬龍。出土這3種玉器的墓葬往往是中心大墓,位於墓地顯著位置,身份最高。

】在雕琢過程中,需要將柱狀體玉料中部琢空,內外壁大面積拋光,雕琢工藝相當複雜,難度較大。東北地區早於紅山文化或年代相當的史前文化遺址中均未發現此類玉器,可以認定玉箍形器是紅山文化所獨有的器類。

中國館紅山文化古玉、巨型康熙青花瓷瓶以及噴漆雕龍屏風等重量級拍品將亮相美國Elite裝飾藝術拍賣行亞洲雕刻藝術作品拍賣專場上。 其中紅山文化古玉估價爲300,000到400,000美元,古玉長約爲13.625英寸,已經通體鈣化並結晶。古玉上雕有云彩圖案。之前,在中國澳門舉辦的拍賣會上一件紅山玉器拍得500,000美元。

中國紅山文化古玉將亮相美國Elite拍賣會

年代:漢代 規格:重2425g;長48.5cm;高21.6cm

成交價:RMB 13,440,000

說明:白色玉質,局部有赭紅色沁斑。璜較大,兩端作龍首形,龍眼用管鑽痕裝飾。璜身滿飾谷紋,碾琢精緻。下端透雕雙鳳紋,姿態優美。

高古玉指的是戰國和漢以前的玉器,這段時期的玉器主要用於祭祀,有神祕的宗教色彩,多爲帝王皇家達官貴人用玉,從用料、製作工藝、文化氣息上有着厚重深奧的內

近期,紅山文化玉器的收藏又熱起來,各拍賣公司也競相推出有關紅山文化玉器的拍品,像玉鷹、玉豬龍等,這無疑將在玉器愛好者、特別是紅山文化玉器的收藏家中引起特別的關注,並有可能引發紅山文化玉器收藏和價格的新一輪高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