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供应保民生,电力企业显担当!

去年年底的“气荒”已得到缓解,一年一度的春运又紧跟而至。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发电企业既要承受能源供应的保供压力,又要面对极端天气对保运力的挑战,顶住这些压力并奋斗在一线的企业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民生。

近段时间以来,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各大发电企业坚决贯彻中央“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指示精神,确保电源稳定供应及价格稳定,及时做好电力保障的综合协调,发挥出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的精神。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发电企业,发现这些发电企业秉持高度的大局观和责任感,视保民生为己任,加强产运需动态监测,积极落实资源、运力,从采购、生产、储煤、库存等多方面提高保供能力。业内人士评价:“电力企业战冰雪,讲政治,宁亏损,有担当!” 千方百计保供应

近期,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全国日发电量创冬季历史新高,湖南、湖北、辽宁等地电网先后创下用电负荷最高纪录。在此背景下,多地限电保供。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入冬以来,全国发电量日均191.29亿千瓦时,日发电量最高达201亿千瓦时,比去年冬季最大值增长了15%,创历史最高值。面对较大的保供压力,发电企业特别是中央四大发电集团坚持从大局出发加强谋划组织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电煤供应。

“虽然遇到了严寒天气,造成了市场一定程度的供需紧张,但我们依然有信心保障电力供应。”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燃料部负责人表示,华能近期召开了多次落实电力保障的专项会议,坚决贯彻和配合国家工作,通过与“四大矿”对接、协调铁总运力等手段千方百计保证电力供应不出问题。

在这段时间内,涌现出了很多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上述负责人介绍了华能的保供经验:“市场供应紧张从2016年下半年就有苗头,我们吸取教训,2017年开始就提前做好‘迎峰度冬’的能源储备工作,而且多方面协调分公司进行生产调动和应急值守。”受1月份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地区迎来连续降温降雪天气,最低气温达零下36摄氏度。面对极寒天气,担负着省内多地供热责任的黑龙江能源销售公司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全面启动极寒天气应急预案,多措并举、严密防范,全力确保极寒天气供热安全稳定。

“目前,公司煤矿生产、燃料供应、供热设备运行维护都比较正常。”国家电投集团燃料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四大发电集团之一,国家电投集团认真落实国务院和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保障电煤稳定供应的指示精神,早组织、早谋划、抓落实。

详尽的顶层设计是国家电投集团“迎峰度冬”的重要抓手。据了解,国家电投集团及时制定并下发《关于春节、“两会”期间保障安全生产、稳定电煤供应的紧急通知》,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路政管理部门及燃煤运输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强铁路运力计划的协调沟通,落实资源和运力,按照保供热、保民生的要求,春节、“两会”期间要优先保障供热电厂的电煤库存达到7天及以上,其他电厂存煤应保持在合理范围。

除此之外,国家电投集团尤其重视加强电厂接卸组织。业内人士指出,严寒天气下不止给供应带来压力,也对装卸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快速、准确装卸,才能让一线工人们少挨冻、居民早得电。国家电投集团燃料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着力加强电厂接卸、输送、配煤设备的维护消缺,保证设备健康完好,可靠投运,真正做到即到即卸、不堵不压。”此外,国电投还加强煤炭产运需动态监测,进一步完善电煤供应日报机制,及时向集团公司、电网公司、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同步报送煤矿生产、铁路批复计划、电厂来煤、接卸情况等。各单位科学制定、完善电煤供应应急预案,完善供应保障机制。目前,各有关单位均制定了应急预案。 雨雪无情企业有情

在采访中,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发电企业在低温恶劣天气下依然视保民生为己任的精神感触很深,这些企业普遍通过加强产运需动态监测,积极落实资源、运力,从采购、生产、储煤、库存等多方面着力,切实担起保供主体责任,发挥着央企敢担当的精神。

为确保煤炭能顺利“入厂”,华电长沙公司从1月26日第一场降雪后便向运煤道路洒融雪剂进行道路疏通。因持续降雪,1月27日晚又紧急接卸10吨融雪剂,并调来3台大型铲车,组织15名员工彻夜对公司输煤道路实施洒融雪剂和机械铲雪、人工冲洗除雪。截至1月28日,该公司西门和南门2条陆路运煤道路保持通畅,煤炭源源不断地从码头运抵公司煤场。随着1月27~28日湖南迎来本轮低温雨雪天气的降雪最强时段,华电长沙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从公司领导到一线员工都主动放弃周末休息,积极落实各项应对措施,投入到“安全生产”“煤炭供应”“电量供给”三大保卫战中来,全力以赴与低温天气展开鏖战,确保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和湖南省电力供应。

大唐南京电厂发电部主任陈天啸表示,南京作为江苏省暴雪中心,受灾尤为严重。他介绍,由于南京地处南方,发电机组常规工作温度设计一般按照最低零下五度设计,此次低温天气预报最低温度将低至零下十度以下并且低温持续较长,伴有大风和暴雪,鉴于企业应对此类恶劣天气经验不足,大唐南京发电厂提前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向北方兄弟电厂调研学习,编制了此次专项防寒防冻工作方案。“重点针对露天管道,紧急加装保温设施,能够停用的全部停用排空,不能停用的全部微开放水门,确保不上冻。室外的热控保护元件,都加装了临时防风设施和防雪设施,确保信号采集传输正常,机组自动运行稳定。”

不仅如此,陈天啸还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后,企业启动了应急预案,技术人员根据分工,每天对重要设备进行现场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由于企业地处长江边,寒冷的江风刮在脸上,夜间的体感温度早就到了零下十度左右,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他们坚持每天按照计划进行全覆盖式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抢修,确保了在十余天的低温期间,全厂没有一根管子、一个阀门、一台设备被冻坏。他感慨道:“从元旦过后到2月初,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大唐南电全体员工兢兢业业,以如履薄冰的状态,始终狠抓防寒防冻,确保了机组安全平稳运行,为南京地区提供了7.5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确保了居民取暖用电充足,未发生一起拉闸限电事故。” 齐心协力保民生

与此同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也群策群力,提供了“迎峰度冬”的有力方案。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近一段时期,部分电厂用煤紧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需求快速增长。今年1月份,发电量增长了接近21%。扣除春节的不可比因素,发电量增长速度也有15%左右,而且近一段时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运输产生一定影响。他强调,针对部分电厂存煤减少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平均存煤在15天左右的合理范围。“现在铁路部门重点予以保障,确保电厂存煤在安全范围内,在这一点上我们有足够能力和足够措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新也表示,电煤一直是铁路部门重点保证的物资,为做好相关工作,已集中运力加大电厂煤炭运输,目前各个电厂的存煤量还在安全范围内。“我们将充分利用2月春运高峰前十几天的时间,集中力量组织运输,确保发电厂的用煤需求。”

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江苏省有关单位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电煤供应保障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紧急通知》,就省内燃煤发电企业做好电煤供应保障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安徽省经信委召开全省发电企业主要负责人约谈会并指出,要落实各发电企业工作责任,确保不发生无煤停机,确保今冬电力供应安全平稳有序。发电企业作为发电用煤和电力稳定供应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电煤采购力度,提高煤炭库存,确保不发生无煤停机和非计划停机。

另一方面,近段时间受煤炭需求超预期增长带动铁路运力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供需持续紧平衡,市场煤价高企,这也导致了电力企业成本陡升,出现大面积亏损。为了综合平衡市场的煤电矛盾,国家多部门积极协调电力保供应的冬季安排,部署了有关的应急预案,并构建煤电沟通与协调机制。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委近期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业内预计,兼并重组、煤电联营将促进煤炭市场更加有序发展,这有利于国家更加准确地掌握煤炭产能,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电力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随着国家多部门协作、企业发挥担当精神,市场的供需紧张只是暂时的。而发电企业近期的一系列表现,体现出他们的勇担当、善作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有关保障电煤稳定供应的指示精神,早组织、早谋划、抓落实。眼下,让群众温暖过冬仍是这些带着温度的电力企业的最大心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