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皓月當空,抬頭仰望,一想到這輪明月和千百年前古人歌詠祭拜的沒有區別,心裏會不會有點開心!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

這個中秋節,可能無法與親人團聚,也可能已經被無數奪命call召喚回。

《道光帝喜溢秋庭圖》

秋意正濃,皇家庭院裏一幅和睦美好的家庭生活照。

《道光帝喜溢秋庭圖》軸,清道光,紙本,設色,縱181cm,橫202.5cm。畫面題“喜溢秋庭”。鈐“道光之寶”、“慎德堂寶”印。

可能約了三五好友把酒言歡,也可能毅然投入人山人海浪裏個浪。

《月下把杯圖》

有詩句曰:“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觀花”在這“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美景月下,好友相伴便是極大的精神慰藉。

《月下把杯圖頁》,宋代,馬遠,絹本設色,冊頁,縱25.7cm,橫28cm,天津博物館藏。

可能你根本不愛喫月餅,只想安安靜靜地啃一隻大肥蟹…

《荷蟹圖》頁

時已臨秋,雌蟹鮮活有力,荷葉逐漸頹敗,宋人寫實畫作的典範。《荷蟹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8.4cm,橫28cm,故宮博物院藏。

不管你心頭的“白月光”是什麼樣,都不妨看看水墨丹青裏的中秋,無論你在哪裏,月光如水,你與你的心,不過是抬頭與低頭間的距離。

《月色秋聲圖》

一位高士臨流而坐,沉吟幽思,“山林做伴,松桂爲鄰”的優遊自在不禁令人神往。左上方有趙孟頫款詩句“白沙留月色,綠樹助秋聲”。

《月色秋聲圖》南宋,馬和之, 絹本淡設色,縱25.9cm,橫60.5cm,遼寧省博物館藏。

中秋人氣小姐姐天團:嫦娥、玉兔、桂花

《梅月嫦娥圖》

你心目中國的嫦娥小姐姐長什麼樣?畫中所繪嫦娥鵝蛋臉,古典秀美,體態婀娜,氣質嬌柔,描繪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理想美人。墨梅斜逸的枝條、秀美的花形,更加烘托出嫦娥清雅脫俗的仙姿。

《梅月嫦娥圖》扇頁,清,費以耕、張熊繪,金箋,設色,縱17.9cm,橫52.8cm。

《月中桂兔圖軸》

把月中玉兔、桂樹的優美傳說演繹的美輪美奐。詩、書、畫三者緊密結合,上有乾隆的御製詩和大臣們的應和詩,可見君臣以詩畫共度中秋的雅集場景。

《月中桂兔圖》,清,蔣溥,紙本,設色,縱99.3cm×橫43.5cm,故宮博物院藏。

《嫦娥執桂圖》

唐大才子筆下的嫦娥裙帶飄拂,意氣風發,面如月色清凝,皎潔典雅,一掃哀婉孤寂,多了一份美好。

《嫦娥執桂圖》,明,唐寅,紙本設色,縱135.3cm×橫58.4cm,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月餅:爲一切圓圓滿滿的食物代言

中秋節的三個關鍵詞是:思念、月餅、賞月。就算不愛喫月餅的人,也得意思意思,沾點喜慶。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喫,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祭月圖》

《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祭月是禮儀制度中重要的一項。這幅《祭月圖》描述的便是中秋夜人們面月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古人對大自然有着崇拜、敬畏之心,在祭祀天地、鬼神等活動中,不敢怠慢月神,於是就有了祭月儀式,意在消災祈福。

《五代人浣月圖》

明月高掛天際,滿園秋色撩人,一個穿着華麗的婦人,手中捧着明珠,欠着身子想要用水洗滌明珠。貴婦對月祈福,身旁三位侍女,臨案焚香、捧奩、荷琴,莊嚴靜穆。

賞月,富有詩意的審美活動

祭月原本可是很神聖、很神祕的事!

隋唐之後,人們對月亮的認識褪去神祕色彩,帶有歡娛性質的中秋“賞月”“玩月”風尚盛行,相傳《霓裳羽衣曲》的誕生便與唐明皇賞月有關。

賞月,可以說是一種很富有詩意的審美活動。

有歡樂祥和,也有念古懷今。

“何夜無月”?或許還能在詩畫中,品到人生哲學的深意。

清·陳枚《月曼清遊圖》

陳枚的這幅畫作與其他11幅畫作是對清妃嬪一年宮廷生活的整體呈現。在這幅八月中秋賞月圖中,除了表現後宮女性的生活狀態之外,亦能看到她們在富貴閒逸宮苑生活下的精神世界。

宋·馬遠《月下把杯圖》

畫面右上題詩“相逢幸遇佳時節,月下花前且把杯”,其後亦有楷書“人能無着便無愁,萬境相侵一笑休。豈但中秋堪宴賞,涼天佳月即中秋”。

明·文徵明《中庭步月圖》

三位好友小醉後,在庭院中賞月夜談,寂靜而明亮的月光,攜無限情思。中國文人熱愛夜遊,明月在天,萬物寂籟,月光加持,天人合一。長篇題詩和跋文,幾乎佔盡了畫面上半部分的空白。文徵明不但畫出了清幽秋夜,也寫出了明澈超脫。

中秋節玩法指南

八月十五前後,還有很多詩情畫意的事可以做。

觀潮

《錢塘觀潮圖》

每年農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是錢塘江的大潮汐期。觀潮成爲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自南宋延續至今。《錢塘觀潮圖》卷,南宋,李嵩繪,絹本,設色,縱17.4cm,橫83cm。

種花

《種秋花圖》軸

秋高氣爽時節,小孩子在房前空地處種植花卉,蜂蝶兩三縈繞籬徑,生動活潑,一幅太平盛世、安居樂業的生活圖景。《種秋花圖》軸,清,餘省繪,紙本,設色,縱165.8cm,橫93.7cm。

龍舟、踏歌

《龍宿郊民圖》(局部)

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山下河流中有兩艘“龍舟”奮進,岸上一羣人踏歌作樂,一派慶賀節日的歡樂。

《龍宿郊民圖》五代,絹本,設色,縱156cm,橫160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秋節,實在是畫不盡也寫不完。願您珍惜團圓的時光,豁達面對人生的“陰晴圓缺”。無論懷抱是“小確幸”、還是“小確喪”,都祝您中秋節快樂!

遼代·《竹雀雙兔圖》(局部)

作者介紹

曾孜榮,中信美術館執行館長,有20年藝術普及工作經驗,語言生動易懂,他的講解可以說是欣賞中國畫的入門捷徑。

{!-- PGC_COLUMN_CARD:{"thumb_url":"http://p6.pstatp.com/large/9b1f0005e0d7e7f48e72","title":"30分鐘看懂千里江山圖到底牛在哪","author_description":"曾孜榮ART-在視覺的森林裏,尋找美學的黃金葉子","price":9.9,"sold":1,"column_id":"1607500337586180"}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