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中秋前夕,美團點評在香港喜提上市。

開盤市值即超京東,成爲市值僅次於阿里、騰訊、百度、小米的中國第五大互聯網公司。這一路,王興走了八年。陪他見證這一刻的,是一干投資人,5萬多員工,53萬外賣小哥,470萬合作商戶,以及3.4億“在美團花錢的人”。

以團購起家,挺過千團大戰,合併大衆點評;進軍外賣,份額居首;發力酒旅,直逼攜程;攪局出行,直面滴滴;佈局零售,對決阿里。美團點評已然成長爲一個以喫喝玩樂爲中心的巨無霸平臺。

今天,且把美團點評引以爲豪的到店業務放一放,看看作爲它第二大利潤板塊的酒旅板塊,之後的路怎麼走。

美團旅行的過往:從偶然介入到明星業務

美團點評酒旅業務的開始,或許起源於巧合。

2011年,美團點評在和飯店進行洽談時得知,許多酒店也有進行推廣的需求,於是進行試水,陸續上線酒店團購業務。初期主要是酒店團購模式,彼時,攜程仍對低價酒店領域不屑一顧,去哪兒作爲比價平臺也尚未轉型OTA。

而團購模式在用戶體驗上具有明顯的缺陷:無法保證異地預訂到店有房,用戶用券需要提前與酒店溝通,商戶需花更多精力處理客戶預約電話。

美團點評高管團隊和美團外賣85後女騎手商戶和用戶代表共同敲響開市鑼

最初,美團點評酒旅業務並未嶄露頭角。直到2012年,美團點評正式開始啓動酒旅業務。2013年,美團點評確定了團購轉預訂的目標,開始與大型經濟連鎖酒店集團合作,進行系統直連。2014年全年,美團點評都在進行內部流程系統建設,同年,去哪兒強勢入局OTA,憑藉強大的地推團隊和價格戰迅速擴大在低星酒店領域的市場份額,美團點評受到壓力。

2015年年初,去哪兒進一步加大價格戰力度,美團、攜程加入價格戰。同年5月,美團點評籌謀已久的酒店業務新系統終於上線,該系統涵蓋後臺預訂,系統直連等整體預訂流程,此後美團逐漸實現從團購到預訂的轉變。2015年7月,美團點評成立酒旅事業羣,由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陳亮負責,分爲住宿,境內度假,境外度假和大交通四個事業部。8月,美團整體收購酷訊,全面入局旅遊。

美團點評合併

2015年10月,美團和大衆點評合併。自此,坐擁鉅額流量的美團點評有如神助,一路高歌猛進,抓住攜程忽視低星、去哪兒被攜程和九大航司圍剿的機會,在低星酒店領域對去哪兒發起反攻。次年,去哪兒遭遇創始人離場、高層頻換等內憂及被攜程收購、失去百度資金支持和被九大航司圍剿的外患,無力繼續進行價格補貼,在莊辰超時代積累的低星領域優勢蕩然無存,而美團則異軍突起。

2016年下半年,不滿足於低端領域的美團點評開始開展海外業務,並且試圖進軍高檔酒店,並在2016年12月憑藉低佣金和獨特的CD模式成功和洲際簽約。2017年4月,美團點評宣佈旗下旅行品牌美團旅行正式亮相,9月9日,美團旅行獨立app正式上線,同年推出,榛果民宿在旅遊行業進行深耕。

突出重圍:酒旅業務成爲美團盈利擔當

坐擁美團和大衆點評雙巨頭流量的美團酒旅,在住宿方面的成果究竟如何,一直頗具爭議。

從美團點評的招股書來看,美團旅行實際數據被隱藏,到店、酒店及旅遊幾項業務的營收及利潤數據並未公佈。根據2017年7月美團點評副總裁、酒旅事業羣住宿事業部總經理郭慶公佈的數據:美團旅行平臺高星酒店覆蓋達15000家,覆蓋率達92%,高星用戶超1000萬,每月新用戶增長佔比60%。其中美團高星酒店和非高星的比例目前在1:9,在增速方面,高星酒店單日消費間夜同比增長最高達到300%;覆蓋方面,目前美團高星酒店已經覆蓋全國100%的地級市。

美團上市

質疑之聲也從未停歇,例如美團點評宣佈已經在2017年五一假期期間,酒店實現了單日入住間夜超120萬,並稱再次創造行業新高。但有酒店從業者指出,美團點評目前所有的每日酒店可售賣的庫存可能都不到120萬個間夜量。同時,客棧刷單、用低星冒充高星等質疑不絕於耳。

然而,這並不影響美團旅行成爲明星業務。早在2016年7月,美團點評CEO王興在亞布力夏季峯會上表示,7月份美團點評除外賣業務外,其他業務實現整體盈利,這意味着酒旅事業羣也已經實現整體盈利。

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興

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羣總裁陳亮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透露,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羣的住宿事業部、境內度假事業部、境外度假事業部和大交通事業部四個事業部中,爲盈利做出最大貢獻的是住宿業務。

相比起歷經多次千團大戰,才終於笑到最後的美團本身,美團點評酒旅業務簡直可謂順風順水。

經濟型酒店領域進入的早,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去哪兒還沒打多久價格戰就被收購,之後站在美團和大衆點評雙巨人的肩膀上,自帶流量,穩穩C位出道。而2018年行業老大攜程也是爭議不斷。

自己不主動挑起戰爭,而是在行業內進行深耕,等着對手犯錯。這是美團酒旅一貫的打法,現在看來頗有成效。美團點評有流量加持,同時推出CD模式,美酒學院等模式幫助商家推廣除住店外的其他業務,這是美團點評的巨大優勢。

上市之後,美團旅行並不輕鬆

對於美團,上市只是個起點,前路依舊漫漫。美團若想進一步發展,仍然有相當多的問題需要想清楚。

首先是行業理解與行業擴張戰略。

除了酒店業務,美團在旅遊行業的其他領域仍爲新手。高星酒店方面,美團目前渠道有限,主要仍是通過代理預訂,代理騙補現象非常常見,而度假業務本身也並不成熟。若美團想進一步有所作爲,需要深度瞭解行業規則。

按照美團既有的優勢打法進行強行突破,接入供應商到簽下商戶,再到建立完善的售後服務,這對其研發、產品、運營等能力均爲考驗。而在深耕多年的OTA系競爭對手前,美團點評要實現一次跨越,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其次是服務質量與用戶審判。

酒旅市場的紅海競爭慘烈程度毋庸多言,根據美團招股說明書,到店及酒旅是美團主要的毛利率來源,這是美團一直以來“低成本,高效率”路線的成果。而依託大平臺優勢和強運營打法的美團酒旅,很難跟攜程這樣OTA基因的玩家抗衡。

以客服體系爲例。作爲美團旅遊的首席競爭對手,攜程的客服體系已經極爲成熟:即使在知乎這樣監測優先級並非首要的互聯網平臺,攜程客服的基本可以實現關鍵詞監測並10分鐘內回覆,而美團的客服上次發文是在一年以前。強大的客戶服務體系是攜程能做好高星酒店服務的重要支撐,然而加大客服投入導致的成本高企則意味着美團的毛利率受損。

此外,即使客服體系強大如攜程,也難免客戶體驗帶來的負面影響。多數負面事件中,攜程有過,但往往酒店纔是實質上的責任的主體,然而在輿論高壓下,平臺往往成爲最終的背鍋俠。上市之後的美團必然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相對薄弱的客服體系能否經得住苛刻的用戶審判?

最後即行業本身的天花板和競爭對手。

上市後,留給美團的時間相對充裕,但某種意義上,“空間”可能真的不多了。

當前在線旅遊市場的主角依然是攜程、阿里旅行、途牛、同程、驢媽媽這些玩家。這是一輪血腥廝殺之後的結果。在當前的資本寒冬下,倖存者們已然從燒錢搶奪市場走向了理性,持續造血能力成爲資本眼中更有說服力的籌碼。

經過一輪洗牌後,在業務模式上,在線旅遊行業已經悄然從橫向擴張期開始進入縱向深度整合期。伴隨移動互聯網紅利難再,入口與平臺的爭奪基本已經宣告結束,對行業上下游的整合能力更加重要。

與其他互聯網垂直行業相比,在線旅遊對上下游資源的依賴程度更大,目前OTA行業平臺太多,許多業務如票務方面,一方面機票提直降代,未來增長空間不大,另一方面,攜程等平臺的滲透率也已經非常高,美團從存量市場的掠奪難度可見一斑。

此時的OTA市場,佈局海外、抓住出境遊的紅利已經是玩家們的共識,然而,出海困難重重。在二次元遊、醫療旅遊等細分領域的新風口,精細化運營的極限,或許決定了OTA對決下半場的勝負。

對於上市之後的美團點評,其盈利壓力巨大。外賣業務需要交易額和變現率等大幅提高,盈利前景不明,酒旅業務如果能強勢發展,或許仍能撐起美團的明星業務擔當。雖然成本高企,但由於美團的交易用戶和活躍商家數量增長態勢不減,外賣的高頻流量對酒旅等低頻服務的持續導流,美團旅行仍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