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张成诚 通讯员 邢永田 /文图

孕28周的胎儿,患有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发育不良。如果不及时干预,胎儿随时都可能发生心衰、终止生命。

终止妊娠还是选择保住胎儿?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产科、超声科、麻醉科多学科专家齐心协力,成功实施了一台世界罕见的手术——“胎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手术”,为胎儿打开生命通道。

【无奈】

中期孕检查出心脏“病”

26岁的郭女士是一位幸福的准妈妈,家庭和睦、丈夫关爱、宝宝即将出生,每天幸福满满。

然而中孕期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患有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右室发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让郭女士瞬间陷入绝望。本身就是医务工作者的郭女士明白,肺动脉瓣狭窄,意味着胎儿血液循环系统异常,如果心脏停止发育,孩子很难有机会看到这个世界的光明。超声检查显示,胎儿患有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右室发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目前心脏病变已经对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难度】

胎儿心脏仅有杏仁大小,隔着肚皮做手术

“这种情况下,手术治疗是唯一机会。”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说。

近两年,在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在超声引导下,经母体穿刺实施“胎儿介入手术”,可以为胎儿带来一丝光明。

可是手术谈何容易?胎儿的整个心脏仅有杏仁大小,在那个狭小空间里面手术,难度极大。而且,手术介入导丝想要达到胎儿心脏,必须要先后穿过孕妇腹壁、子宫壁、胎盘、羊膜腔、胎儿胸壁、胎儿心尖等十几层隔膜……期间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手术失败。正是因为难度大,为妈妈腹中的胎儿做先心病手术,在全世界都是最新的技术,在国内只有4例,整个华中地区此前没有先例。

怎么办?选择手术,胎儿还有一丝希望;如果放弃手术,孕妇只能选择终止妊娠。难题摆在面前。范太兵多次查看超声检查结果,仔细模拟手术路径和方式,和刘琳博士再三探讨手术可行性。几经推演,范太兵教授下定决心,实施“胎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手术”。

【手术】

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41分钟

万事俱备后,调皮的小家伙却给专家们开了一个玩笑,漂浮在羊水中的胎儿一直背部朝外,无法顺利进行手术。在超声引导下,刘琳教授尝试用手法轻推孕妇肚子,帮助宝宝调整到合适的体位。与此同时,安排医护人员陪伴孕妇在手术室走廊里“散步”。一个多小时后,宝宝终于配合地转过身,正面朝外,体位符合手术要求。

隔着妈妈的肚皮为胎儿手术,听起来像“蒙眼”操作,但实际上,超声影像专家刘琳教授、王睿丽教授是手术医生的眼睛。穿刺针从哪里进入孕妇的肚皮,穿过子宫进入宫腔,每一步都需要超声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判断。

通过大家的通力协作,超声专家应用超声引导,介入专家专家精准操作,穿刺针准确地穿过妈妈的腹壁、子宫、羊膜腔、胎儿胸壁、胎儿心尖、右心室,到达右室流出道。随即,专家们准确地将导丝及扩展球囊准确送达近闭锁的肺动脉瓣,成功扩开了近闭锁的肺动脉瓣膜。

超声影像显示,肺动脉瓣张开,经肺动脉血流明显增多,三尖瓣返流减轻。

屏幕上,胎儿的心跳越来越稳健有力,肺动脉瓣血流增加,三尖瓣反流明显减轻,心包未见明显积液。胎儿心脏恢复正常,将在妈妈腹中继续发育,等待足月降生。术后2小时复查心脏超声显示,胎儿心包积液完全消失,完全确定手术成功。

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41分钟!

9月21日上午,范太兵教授、武海英教授等专家查房时确认,孕妇和胎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基本达到出院标准。

范太兵教授介绍,胎儿的生命非常脆弱,心脏经不起多次穿刺,最好能够一次成功。此次手术穿刺目标位置实际不是右心室,而是狭窄的肺动脉瓣膜,目标更小,难度更大。不仅如此,肺动脉瓣膜和右心室还有一定夹角,胎儿体位稍有改变,穿刺角度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刺破胎儿大动脉,造成胎儿死亡的严重后果。

专家表示,先心病位列出生缺陷首位,肺动脉瓣狭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10%。胎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手术的成功实施,为患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或膜性闭锁、动脉导管反向血流、右心室生长停滞、严重右心衰、严重三尖瓣反流的胎儿带来了生存的机会。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