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張成誠 通訊員 邢永田 /文圖

孕28周的胎兒,患有重度肺動脈瓣狹窄、右心室發育不良。如果不及時干預,胎兒隨時都可能發生心衰、終止生命。

終止妊娠還是選擇保住胎兒?河南省人民醫院、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兒童心臟中心、產科、超聲科、麻醉科多學科專家齊心協力,成功實施了一臺世界罕見的手術——“胎兒重度肺動脈瓣狹窄介入手術”,爲胎兒打開生命通道。

【無奈】

中期孕檢查出心臟“病”

26歲的郭女士是一位幸福的準媽媽,家庭和睦、丈夫關愛、寶寶即將出生,每天幸福滿滿。

然而中孕期的產前超聲檢查發現胎兒患有重度肺動脈瓣狹窄,右室發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讓郭女士瞬間陷入絕望。本身就是醫務工作者的郭女士明白,肺動脈瓣狹窄,意味着胎兒血液循環系統異常,如果心臟停止發育,孩子很難有機會看到這個世界的光明。超聲檢查顯示,胎兒患有重度肺動脈瓣狹窄,右室發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目前心臟病變已經對胎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難度】

胎兒心臟僅有杏仁大小,隔着肚皮做手術

“這種情況下,手術治療是唯一機會。”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河南省兒童心臟中心主任範太兵教授說。

近兩年,在國際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手術方式,在超聲引導下,經母體穿刺實施“胎兒介入手術”,可以爲胎兒帶來一絲光明。

可是手術談何容易?胎兒的整個心臟僅有杏仁大小,在那個狹小空間裏面手術,難度極大。而且,手術介入導絲想要達到胎兒心臟,必須要先後穿過孕婦腹壁、子宮壁、胎盤、羊膜腔、胎兒胸壁、胎兒心尖等十幾層隔膜……期間稍有偏差,就會導致手術失敗。正是因爲難度大,爲媽媽腹中的胎兒做先心病手術,在全世界都是最新的技術,在國內只有4例,整個華中地區此前沒有先例。

怎麼辦?選擇手術,胎兒還有一絲希望;如果放棄手術,孕婦只能選擇終止妊娠。難題擺在面前。範太兵多次查看超聲檢查結果,仔細模擬手術路徑和方式,和劉琳博士再三探討手術可行性。幾經推演,範太兵教授下定決心,實施“胎兒重度肺動脈瓣狹窄介入手術”。

【手術】

整個手術過程僅用時41分鐘

萬事俱備後,調皮的小傢伙卻給專家們開了一個玩笑,漂浮在羊水中的胎兒一直背部朝外,無法順利進行手術。在超聲引導下,劉琳教授嘗試用手法輕推孕婦肚子,幫助寶寶調整到合適的體位。與此同時,安排醫護人員陪伴孕婦在手術室走廊裏“散步”。一個多小時後,寶寶終於配合地轉過身,正面朝外,體位符合手術要求。

隔着媽媽的肚皮爲胎兒手術,聽起來像“矇眼”操作,但實際上,超聲影像專家劉琳教授、王睿麗教授是手術醫生的眼睛。穿刺針從哪裏進入孕婦的肚皮,穿過子宮進入宮腔,每一步都需要超聲醫生豐富的經驗和精準的判斷。

通過大家的通力協作,超聲專家應用超聲引導,介入專家專家精準操作,穿刺針準確地穿過媽媽的腹壁、子宮、羊膜腔、胎兒胸壁、胎兒心尖、右心室,到達右室流出道。隨即,專家們準確地將導絲及擴展球囊準確送達近閉鎖的肺動脈瓣,成功擴開了近閉鎖的肺動脈瓣膜。

超聲影像顯示,肺動脈瓣張開,經肺動脈血流明顯增多,三尖瓣返流減輕。

屏幕上,胎兒的心跳越來越穩健有力,肺動脈瓣血流增加,三尖瓣反流明顯減輕,心包未見明顯積液。胎兒心臟恢復正常,將在媽媽腹中繼續發育,等待足月降生。術後2小時複查心臟超聲顯示,胎兒心包積液完全消失,完全確定手術成功。

整個手術過程僅用時41分鐘!

9月21日上午,範太兵教授、武海英教授等專家查房時確認,孕婦和胎兒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基本達到出院標準。

範太兵教授介紹,胎兒的生命非常脆弱,心臟經不起多次穿刺,最好能夠一次成功。此次手術穿刺目標位置實際不是右心室,而是狹窄的肺動脈瓣膜,目標更小,難度更大。不僅如此,肺動脈瓣膜和右心室還有一定夾角,胎兒體位稍有改變,穿刺角度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刺破胎兒大動脈,造成胎兒死亡的嚴重後果。

專家表示,先心病位列出生缺陷首位,肺動脈瓣狹窄發病率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8%~10%。胎兒重度肺動脈瓣狹窄介入手術的成功實施,爲患有嚴重肺動脈瓣狹窄或膜性閉鎖、動脈導管反向血流、右心室生長停滯、嚴重右心衰、嚴重三尖瓣反流的胎兒帶來了生存的機會。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