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楊夏    

3月20日早間,遠大醫藥(0512.HK,股價3.81港元,市值135億港元)發佈2023年度業績,全年錄得收入約105.3億港元,剔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15.8%;正常化歸母淨利潤約20.4億港元,剔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0.2%。

遠大醫藥最受市場關注的是核藥板塊。核藥又稱放射性藥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醫學診斷和治療用的一類特殊藥物,主要包括診斷放射性藥物和治療性放射性藥物兩大類。

數據顯示,2023年,遠大醫藥核藥抗腫瘤板塊實現收入約2.2億港元,核心產品全年收入增速近300%。其中,釔[90Y]微球注射液(商品名:易甘泰)是當家品種,主要用於經標準治療失敗的不可手術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治療,於2022年2月在中國獲批。截至報告期末,易甘泰已有近60家醫院已完成了核素轉讓手續,已在17個省市的近40家醫院展開正式手術。

去年5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陸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該技術在國際上是一個很成熟的技術,可以精準殺滅、控制腫瘤,爲腫瘤體積很大、腫瘤外肝臟體積不足和有癌栓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能實現有較好的療效。

但他也提到,在國內,核藥治療肝癌的創新療法剛起步,業內認知仍待提升。從技術操作看,釔[90Y]內放射治療的難度與一般的動脈栓塞等介入手術很類似,只是過程要更加複雜、繁瑣。

遠大醫藥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易甘泰在國內上市後,同時公司已對70家醫院超過1000名醫生進行了易甘泰手術理論或技能培訓。至2023年末,易甘泰已進入36個省市地區惠民保。

過去,人們談“核”色變,隨着2013年拜耳研發的鐳233藥物Xofigo獲批上市,核藥正式走進大衆視野。雖然中國核藥市場起步稍晚,但近幾年在政策支持以及行業研發水平提高的情況下,臨牀上有多款在研的核藥產品。

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我國放射性藥物年複合增速僅次於生物藥,預計未來5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1.4%,於2023年達到78.1億元,是2018年的2.63倍。在全球市場中,中國市場佔比僅爲6%,北美市場達到40%。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放射性藥物使用率仍較低,市場空間十分可觀。

遠大醫藥也提到,目前核藥板塊共儲備14款全球創新產品,涵蓋6种放射性核素,覆蓋了肝癌、前列腺癌等在內的7個癌種,產品種類涵蓋診斷和治療兩類核素藥物。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052893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