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白酒龍頭同時在2018年加快新班子組閣進度,並且都對少壯派精英委以重任,這僅僅只是巧合嗎?

  文|雲酒團隊

  很想知道,2018年8月24日這一天,季克良是怎麼度過的。

  也許很熱鬧。

  作爲中國白酒標杆企業的第一代掌門人,即便已退休多年,季克良的一舉一動仍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更何況是這麼大的舉動,消息靈通人士或許早已先知先覺。

  也許很清靜。

  畢竟這是他等待多年的清靜。自2011年10月從董事長任上退下,又經過長達7年的“退而不休”,如今終於可以卸下擔子,像一位尋常80歲老人那樣打打小牌,喝喝小酒。

  酒水行業此時尚處於一種不知情的平靜之中。直到數日後,這則由貴州省國資委在8月24日印發的《省國資委關於季克良等同志免職的通知》對外曝光並傳遍業內外。

  《通知》顯示,季克良不再擔任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技術總顧問,貴州省酒業高級技術顧問職務。

  媒體蜂擁而至。業界流傳的季克良回應是,頤養天年,若茅臺有需要,仍會盡其所能。

  寥寥數語間,這位在茅臺躬耕半個多世紀,成就茅臺巨大輝煌也爲自己贏得一身榮光的睿智老人,徹底告別茅臺。

  將舞臺留給他人。

  就在貴州省國資委印發《通知》的同一天,履新三個月有餘的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帶領班子成員,前往貴州省國資委彙報工作。

  儘管官方報道中並未明示李保芳所攜“班子成員”的具體結構,但其中應有張德芹。

  業界關於茅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原習酒公司董事長張德芹即將調動崗位履新的傳聞,從5月6日李保芳接任茅臺集團董事長一職後便逐漸流出。

  8月4日凌晨1點18分,張德芹在其微信朋友圈發佈了一段文字,以《孔雀東南飛》中“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暗指將要離開習酒。

  隨後在8月6日,習酒出現重大人事變動。原習酒公司總經理鍾方達接棒張德芹,成爲習酒新一任董事長,張德芹不再擔任習酒公司董事長。

  離開習酒之後,作爲茅臺戰略決策層的成員之一,張德芹的精力全面投向集團工作,參與茅臺集團層面重大事項的決策部署。

  以張德芹爲代表的年輕一代,爲茅臺管理層充實了新鮮血液。

  時間回撥至數月之前。

  5月6日深夜,一場毫無徵兆的人事風暴突然而至。時任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的李保芳,接替袁仁國成爲茅臺集團新一任董事長。

  關於袁仁國的卸任,他本人事後對媒體表示系年齡原因正常退休。

  從李保芳接掌茅臺、袁仁國退休,到如今季克良“全退”,包括茅臺集團前總經理劉自力根據《通知》也不再擔任茅臺集團技術顧問職務,再到下一步張德芹很有可能再往前一步,諸多動作讓2018年成爲茅臺的人事變動大年,而這一切其實早在三年前便已有預設。

  2015年同樣是茅臺的一個人事變動大年。這一年的8月24日,也發生了很多事。

  李保芳便是在這一天來到茅臺的。

  同一天,年滿60歲的劉自力因到齡原因,不再擔任茅臺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等職,不再代行茅臺酒股份公司總經理職責;時年76歲的季克良也正式辦理退休手續。

  接替劉自力的便是李保芳。除被提名爲總經理人選外,他還被任命爲茅臺集團黨委書記。

  在這次高層調整之前,茅臺高管團隊也剛剛經歷一場大範圍的人事變動。

  2015年7月13日,茅臺上市公司層面一口氣提拔何英姿、王莉、李明燦、王崇琳、鍾正強等5位副總經理,由此將茅臺副總經理隊伍擴容至12位。

  在這12人中,年齡在50歲以上的有6位,而新提拔的5位副總,年齡均分佈於43歲至47歲之間。

  從這輪人事變動的趨向來看,茅臺針對高管團隊進行新老交替的意圖非常明顯,這也成爲三年來茅臺人事調整的重要伏筆。

  張德芹們,似乎也在這輪新老交替中被寄予厚望。如是,則意味着這場持續長達三年的茅臺高管團隊“換血”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也標誌着“李保芳時代”新領導班子的組閣進程大局已定。

  “現在真是少壯派的天下了。”一位媒體界同行如此感慨道。

  他說這話有兩個背景,一是張德芹的大概率晉升,另一個則是原五糧液集團黨委副書記鄒濤,在7月18日他被任命爲五糧液集團副董事長、股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協助五糧液股份公司董事長劉中國分管銷售工作。

  資料顯示,鄒濤出生於1978年,現年40歲。

  與茅臺境況相似,五糧液當前也正處於高管團隊新老更迭的關鍵時期。

  2017年4月21日,55歲的李曙光接替63歲的唐橋,成爲五糧液集團新一任董事長。作爲公司的“二號人物”,現任五糧液集團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劉中國也即將年滿63週歲。

  此時鄒濤的職務變動頗顯得意味深長,特別是將作爲五糧液常務副總協助劉中國分管銷售,很有可能更進一步。這也是五糧液一年多來首次進行的重大人事調整。

  ▲鄒濤

  作爲兩家公司的一號核心人物,李保芳和李曙光或許纔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所在。

  儘管李保芳進入酒行業的資格要略老於李曙光,但嚴格意義上說,在2018年5月6日李保芳正式接掌茅臺之後,兩人才真正直面。

  酒行業似乎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對局了。

  在此之前,季克良和王國春這對“雙子星”毫無疑問是業界經典。之後袁仁國和唐橋由於交集不多,很難產生聯想。如今,“雙李”組合頗有些經典重現的意味,甚至兩人之間彼此也都有些惺惺相惜。畢竟他們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

  當然,業界更多還關注“三李”,即茅臺李保芳、五糧液李曙光、汾酒李秋喜。三人執掌三香,帶領企業奮力向前,推動中國白酒產業的進步升級。本文聚焦茅五管理團隊更迭,汾酒暫且按下不表。

  2018年7月4日,李保芳和李曙光主政後再度聚首。

  “我和曙光是多年的'老朋友',在我們分別執掌茅臺和五糧液後,我們就有個共識,要攜手共同推動中國白酒和諧發展,摒棄白酒發展的內鬥,共同做大中國白酒的蛋糕,共同做強民族產業。”在這樣的共識之下,“雙李”甚至相約攜手在2019年跨越千億臺階。

  原本應是劍拔弩張的一場交鋒,基於彼此賞識,變得如此談笑風生,舉重若輕。

  正如外界不吝讚揚的那樣,二人的胸襟、格局、氣度都非同一般,但除此之外,或許還有一個因素,即角色使然。

  作爲“空降”到茅臺、五糧液的官員派掌門人,李保芳和李曙光在當下的使命,既有跨越千億的重託,又遠遠不止於此。

  特別是對於李保芳而言,其接掌茅臺時已是60歲,未來在茅臺的執政年限是可以預見的。在這段可見的期限裏,李保芳之於茅臺的意義究竟在何處?

  是千億嗎?是,但又不完全是。

  今年6月4日李保芳在考察洋河期間曾表示,2019年茅臺實現“千億”目標已無多大懸念。很顯然,李保芳的目光所及,已經不只是千億。

  數日後,李曙光在五糧液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彷彿是在回應李保芳:2019年五糧液預期提前實現千億目標。

  就在茅臺、五糧液即將邁入千億門檻之際,李保芳和李曙光的另一層使命才真正凸顯出來。

  早一步火候欠缺,晚一步時機不再,2018年,此時此刻,剛剛好。

  “聯想教父”柳傳志曾說,“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是做企業的九字方針。可見,班子建設乃重中之重。

  對於茅臺、五糧液這類老牌國企而言,領導班子的組建與交接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從第一代掌門人季克良、王國春,到第二代袁仁國、唐橋,再到如今第三代李保芳、李曙光,三十多年間,兩家白酒企業的領導班子至今纔剛剛實現第二代向第三代的交接,甚至第一代的季克良此時才完成“全退”,可見其中人事更迭的複雜程度。由此導致的管理層整體年齡結構偏大,也一直是兩家企業所在地方政府的管理心病。

  李保芳曾在談及茅臺高管到齡調整時表示,茅臺集團的領導班子不是換屆而是換代,“換屆管三年,換代至少管十年”。通盤考慮的慎重周全之心不言而喻。

  對李保芳和李曙光來說,帶領茅臺、五糧液這兩大白酒龍頭順利實現領導班子平穩過渡,同時完善班子結構,爲後千億時代的茅臺、五糧液預先做好人才建設,不僅是管理要務,也是改革要務。

  “選好人,培養好人始終是茅臺的最大任務。”在6月4日的“茅洋會”期間,李保芳如是說。

  近年來已鮮少對外亮相的洋河集團董事局主席張雨柏似乎給了李保芳一些啓發。

  “我一直在研究,主席(張雨柏)是64年的,把團隊往前推,我60歲的人更應該把大家往前推,對於我來說,更大的任務是培養人,爲能人創造條件。”

  在年輕人的培養問題上,也許李保芳和李曙光也已達成了某種默契。

  無論是對於45歲的張德芹們,還是40歲的鄒濤們,此刻言及太多或許還爲之尚早,但的確,一個更好的時代正在來臨。

  名酒人事大動的2018,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