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6月29日,由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ADCC)ADCC生活藝術學院,與雲南紅星美凱龍共同舉辦的【在場·演講✖昆明】,在雲南省大劇院圓滿舉行。

在以“美”爲生產力的時代,深度挖掘中國當代思潮與在地文化,圍繞在地人文歷史,通過影響設計師而率先引領一個時代的美育,是【在場·演講】存在的意義。三年來【在場·演講】走過了烏鎮、蘇州、上海、敦煌、杭州等人文歷史重地。如今,終於抵達昆明……這片土地曾以極其“中國”的方式連接起了昆明與世界,也曾是一代人關於“遠方”的全部想象。

在這片“遠方”的土地上,雲南紅星美凱龍以“打造理想人居、助力城市更新”的視角,立足雲南,探索城市生活方式與“家”的終極意義。此次,特邀ADCC生活藝術學院攜【在場·演講】品牌,落地昆明,以“家與遠方”爲主題,在昆明的歷史年輪與山水鏡像之間,探討一座原本作爲“遠方”存在的城市,如何在大審美時代中重新出發,以自身在地歷史文化爲依據,進行城市更新,創造更契合的理想人居環境。

這也是近二十年來,昆明首次大規模藝文演講,華語屆六位重量級人文師者,以他們基於專業領域內所生成的思想高度與時代洞見,引發在地思辨。這樣的思辨不僅發生於當天的“在場”,更在以後的時日中延展,終將生長出屬於雲南本土自我的藝文價值觀。

本次演講從時代影像、建築設計、當代藝術、氣味美學、室內設計、書籍設計與自然相處之道等不同維度展開——

帶着對時代中“人”的理解與體關懷,人像攝影師肖全用鏡頭講述了一代人的影像故事;

始終以在地爲思考原點,建築師華黎往還於建築的“地平線”之中;

藝評家、華人第一位女性策展人陸蓉之在中西藝術與文化對照之中,秉持當代藝術的真我精神與永恆真愛;

通過氣味定義一個城市,氣味美學家、香水創意設計師莊卉家告訴我們閱讀和理解城市的方式還可以“用氣味行走城市”;

室內設計師梁建國以哲學思維呈現縝密地設計倫理,開啓設計重在傳承歷史文化基因,關注並解決當下問題,給未來留白;

而與“自然”交朋友,承蒙自然關照的書籍設計師朱贏椿不斷將自然引入設計,讓蟲子爲其作詩。

一場全時段沉浸式人文演講盛宴,中國人文領袖圈層對話中國人文理想重地,從京城氣象到春城稟賦,以先鋒探觸原生,在美學成爲生產力,賦能行業、反哺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探索史地互文,率先激發城市與人文更新。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山水鏡像中的遠方,榫卯結構中的家

這裏是【在場·演講】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舞臺上的紅土地,它是在地的氣味

這裏是昆明

【二】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ADCC生活藝術學院執行院長汪莎女士

開場致辭

在昆明的歷史年輪與山水鏡像之間

開啓我們“家與遠方”的探討

【三】

肖全 :《 家與遠方》

肖全,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歷經十餘年拍攝完成的《我們這一代》,對中國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藝術界人士進行影像建檔。他懷着對同代人命運的關懷,懷着對人本身的同情和熱愛,像一道和煦的陽光輕柔穿過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機爲每一位被訪者,投射下一幅溫存的造像。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肖全老師演講現場

紅土地,一灣池水,營造着昆明的在地感。

穿着紅色褲子,站在紅土地上,像是生長於這片土地的在地者。

演講現場,肖全老師從自我成長經歷講起,透過鏡頭觀察與記錄,用攝影凝結一個時代的影像詩。他用鏡頭記錄了楊麗萍、三毛、張藝謀等人物的重要階段。

在回答現場提問時,他說道,在他的看來,攝影是一種互相驗證,對方寧靜了,也就照見了你。

華黎:《 重尋地平線Refunding Horizon》

華黎給自己的事務所起名爲“跡”,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在地”的追求,“要去尋找去發現,去再現去延續去拓展的‘在地’建築的‘生命軌跡’。”他所理解的“在地”,“一是強調建築與自然環境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地’意味着每個項目作爲個案的特殊性,回應特定的場所、氣候、人;二是指建築回到最基本的問題:場所意義、空間、建造等,‘地’意味着建築的根基。”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華黎老師演講現場

建築是建築師表達世界的出口,它長久地講述着建築師如何看待這棟建築與周圍的關係,以及在這個場域中引發的思考。從華黎老師的演講中,我們開始重新審視建築與遠處,與天空,與地平線是怎樣的關係?該如何處理建築的分層與狀態?從雲南咖啡莊園的前後設計過程開始,華黎老師實現了用建築完成大地向天空的空間轉換。

華黎老師最強調的是“在地”,於是我們在他的建築案例中,看到他的建築就像一個微縮的村莊,建築設計除了設計空間,還可以設計一個村莊的寧靜。

陸蓉之:《家與遠方——真愛永恆》

陸蓉之,藝評家、華人第一位女性策展人、“動漫美學(Animamix)”理論及雙年展的創建者,現任臺北實踐大學管理學院創意產業博士班教授、藝術家雜誌社特約編撰,VIKI LULU HOUSE璐璐家創辦人/創意總監。電影《答應你(Re:Promises)》導演;著有《後現代的藝術現象》《當代美術透視》《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史》等著作。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陸蓉之老師演講現場

近七十歲的陸蓉之老師在生活中踐行着當代藝術精神。陸老師認爲,在如今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的發展下,信息透明化並快速傳播,這對“藝術”發生了重大的衝擊以及對未來的改變。藝術需要爲大衆而做,藝術也是大家可以親近的,但一定要求新和學習。

作爲上午最後一位重磅師者,跟隨陸老師穿梭往來於東西方當代藝術之間,分享人生傳奇的同時,更新了我們對當代藝術的認知以及藝術與時代的關係。最後她說,家與遠方,真愛永恆。

莊卉家 :《“城市的氣味地景”URBAN SMELLSCAPE》

莊卉家,香水創意設計師、藝術家、作家,多年來專注氣味及其相關的文化和美學領域,曾任紐約Ralph Lauren等時尚品牌的香水品牌藝術總監,Tom Ford香氛美妝特約設計顧問,現任瑞士Della Chuang Creatives 工作室主持人。她獲選2011年國際設計師聯盟(IDA)“百大設計師”之一,並多次贏得美國FiFi Awards香水大獎。2019年,因其在氣味設計與文化推廣的專業,榮獲寶格麗Avrora Awards傑出女性藝術家大賞。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莊卉家老師演講現場

每一方留存着我們生活痕跡的天地,都沾染着人類賦予空間的獨特氣味。作爲下午的開場師者,莊卉家老師帶我們一起走進“城市的氣味地景”,告訴我們如何在一呼一吸之間感知氣味,氣味又是如何形塑一座城市,改變一座城市未來的?更新了氣味所存在的 美學價值:氣味所引發的是想象力和感覺的延伸,不動聲色地讓我們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更在無形之中調節着空間的調性與立意。莊卉家老師還分享了她與團隊用“SmellWalk+數據化的氣味地圖”的方式用氣味定義一座城市。

梁建國 :《 2 5 3:過去 現在 未來》

梁建國,著名設計師、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ADCC)執行主任,從業四十年,信奉大道至簡,美要放下,設計需要人文關懷的理念。主張用哲學的思維、快樂的方式做設計,作品兼具當代性與中國傳統,用中國設計講述東方生活美學。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梁建國老師演講現場

梁建國老師認爲,設計是20%的過去、50%的現在、30%的未來,並分享了衆多設計案例,人類發展到當下,“設計”這一思維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有效的解決問題,更在於對想象嶄新未來的思考和行動的設計,需要縝密的創意、 批判性的探究, 以及值得尊敬的設計倫理。

演講最後,他說,他是農民的孩子,此時站在紅土地上,一下就有感覺了,“所以我能講很多”。

朱贏椿 :《回到大自然的家》

朱贏椿,書籍設計師、現任南京書衣坊工作室設計總監、南京師範大學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在書籍出版行業,他是“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習慣性獲獎者,有“鬼才設計師”之稱,代表作《不裁》《蟻囈》《肥肉》《蟲子書》《便形鳥》一經問世,便吸引衆人目光,成爲設計界的傳說。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朱贏椿老師演講現場

朱贏椿老師對自己的定義是“大自然的孩子”,他說:“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 ,被自然填滿的心與被學問填滿的心年齡是不一樣的。昆明,關乎理想,作爲本次「在場·演講」壓軸師者,朱老師讓我們看到了自然的滋養,用自然丈量內心的尺度與自由。在朱老師這裏,蟲子會作畫、會寫詩、會設計……他說自然就是他的老師,他所有的靈感與設計受益於此。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演講現場

特邀嘉賓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陳志鵬和他的自然音樂團隊

陳志鵬,自然藝術家,國際音樂家,自然音樂發起人,自然養育教育倡導者。

他長年攜團隊和世界民族、世界音樂及多元藝術合作,受邀交流自然音樂藝術與文化。自然音樂團隊倡導、傳承,併發揚中國及東方和世界的優秀文化,呈現人與環境生態健康的本質。此次來到昆明,以自然的詩意打開家與遠方。

此次演講,我們特邀陳志鵬及其團隊助力演講現場,不僅爲我們帶來了自然音樂開場,期間更是即興演奏配合朱贏椿老師的蟲子視頻,音樂的律動伴隨蟲子的爬行節奏,別開生面,驚豔全場。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表演現場

十六噸雲南紅土鋪設在舞臺,六位師者立於紅土之上,爲我們分享各自領域內的思考與洞見,印證了【在場·演講】中“非在場·不可得”的觀點。

演講最後,觀衆將一捧紅土裝進信封內,帶回家與遠方,這是大地與人的自然鏈接。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圖 | 肖全老師在信封上爲觀衆簽下自己的名字

家與遠方:探索在地人文,賦能城市更新

藝術力即生產力

爲企業賦能 爲行業賦能 爲城市賦能

鏈接城市最核心

激活城市人文更新

誠摯感謝

聯合主辦方

“全球家居 品牌典範”

紅星美凱龍

協辦單位

新果文化

彼岸藝術

雲南省美術家協會設計藝術委員會美時美客

支持單位

雲南省室內裝飾行業協會設計專業委員會

雲南省室內設計行業協會

CllD雲南設計聯盟雲旅協環境設計分會

昆明市建築室內設計協會

中國湛江設計力量

原點共享家居美學設計中心

兩千公里,從京城出走至春城

一天時間,以在場的力量讓身體進入思想

一場藝文思潮與古老詩意的碰撞

一次家的重新出發與遠方的歸來

這個時代

註定因爲我們的在場

而不一樣

【在場】

關乎理想,關注人文

即將抵達更多人文歷史與當代精神生髮之地

在場·演講,聚焦人文美學而發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