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革安徽省委會、六安市委會正致力於加大對朱蘊山生平事蹟和光輝精神的深度挖掘和研究,積極拓展教育功能,把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努力擴大教育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使之成爲民革黨員瞭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鍊的重要場所,成爲廣大羣衆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成爲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此前,民革安徽省委會、六安市委會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收集有關朱蘊山生平的史料、照片、文獻文物,協助出版《朱蘊山傳》,協助拍攝專題紀錄片《朱蘊山》,修建朱蘊山紀念塔,建成“蘊山大道”等。

編者按

在民主黨派自身建設中,思想政治建設始終是核心。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既要拓展內容渠道,也要豐富方式方法。以黨史教育基地和黨員教育基地爲載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民革中央多年來堅持的做法。黨史教育基地是廣大民革黨員瞭解先賢事蹟、傳承優良傳統的有力抓手,黨員教育基地則是增強廣大民革黨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覺性、堅定民革黨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信念的重要依託。

「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朱蘊山紀念館

青瓦白牆的朱蘊山紀念館掩映在青山白雲間。

朱蘊山是我國傑出的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堅強的革命戰士和著名政治活動家,是民革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民革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朱蘊山早年加入光復會,曾參與徐錫麟發動的皖浙起義。隨後他加入了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討袁運動和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1947年,他與李濟深、何香凝、蔡廷鍇等共同發起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常委。1948年,朱蘊山響應中國共產黨的“五一口號”,北上到達東北解放區。

在朱蘊山的故鄉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東河口鎮嵩嶚巖村,青瓦白牆的朱蘊山紀念館矗立在青山綠水之間。這座凝結着幾代民革人執着和牽掛的場館,如今正迎來一批又一批追逐先賢腳步、傳承光榮傳統、與黨同心同行的民革人。

朱蘊山紀念館於2013年4月上旬動工,當年7月18日開館,歷時100天建成。此前,民革安徽省委會、六安市委會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收集有關朱蘊山生平的史料、照片、文獻文物,協助出版《朱蘊山傳》,協助拍攝專題紀錄片《朱蘊山》,修建朱蘊山紀念塔,建成“蘊山大道”等。

建成後的朱蘊山紀念館總用地面積5345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580平方米(不含輔助建築),館藏有朱蘊山生前所用物品、手跡、專著和相關史料、傳記等。

目前,朱蘊山紀念館已經成爲民革六安市委會乃至整個六安的一張愛國主義名片。開館以來,該館已接待包括民革黨員在內的各界人士和國際友人逾12萬人次來訪參觀。民革中央、中共安徽省委、中共六安市委領導多次來到紀念館調研視察。

朱蘊山紀念館詳實記錄了朱蘊山先生的革命生平和不同尋常的人生歷程,銘刻着意義重大的革命歷史事件,擁有十分豐富的精神內涵。民革安徽省委會、六安市委會正致力於加大對朱蘊山生平事蹟和光輝精神的深度挖掘和研究,積極拓展教育功能,把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努力擴大教育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使之成爲民革黨員瞭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鍊的重要場所,成爲廣大羣衆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成爲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

「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朱蘊山紀念館

來源 _ 王靜

本期編輯 _ 程子豪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