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任American Airlines的總裁,換成了10多年前給John Leahy打電話的Gerard Arpey. 他表示,空客320neo勾起了他們的興趣,而波音什麼都拿不出來,全新設計的飛機要等到2025年,我們等不起。2011年7月20日,American Airlines宣佈了460架飛機的史上最大飛機訂單 - 260架空客320系列(130架A320neo+100架A320ceo)和200架波音737系列(100架737NG+100架換髮版的737NG,那時候,波音公司都還沒想好這個新機型叫啥名呢)。

確認訂單 波音喫零蛋

第53屆巴黎航展6月落下帷幕,它和英國範堡羅航展輪流交替舉辦(航史趣談: 航展和航空業的發家史),是感知航空業冷暖盛衰的晴雨表。而其中最爲人津津樂道的“指標”,是航展訂單。

而本次展會如預期一樣,飛機訂單量果然縮水。

二十年輪迴 波音空客恩怨錄

圖1:兩大展會的十年訂單量

毫無疑問,兩大展會,重點是看兩大對手:波音和空客。

二十年輪迴 波音空客恩怨錄

這次展會上給,空客拿到了388架新訂單,波音簽了232架,合計斬獲620架飛機訂單。

這串數字看着還算不賴,但請注意,數字也會“說謊”。這些敲鑼打鼓宣佈的飛機訂單裏,大多數只是一個缺乏約束力的購買意向。

在空客的388架總訂單裏,確認訂單隻有區區97架(上圖中紅色表示);波音的232架總訂單裏,確認訂單爲零!

破天荒的零。波音737MAX造成的餘悸和烏雲,遠未散去。

簡直是救世主出現

然而,任何時代都不缺乏“仗義者”。美國國際航空集團IAG突然慷慨伸手,簽下200架波音737MAX 的初步購機意向訂單LOI。雖然LOI並不具備足夠約束力,不需要繳納訂金啥的,也不涉及違約責任。但波音應該也是千恩萬謝地滿足而歸。

IAG是機隊規模超過570架的全球第六大航空公司,窄體機隊爲全空客。然而,就在737MAX全球停飛、波音處於輿論風口浪尖之際,突然宣佈了200架737MAX的LOI訂單。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問題來了,IAG爲什麼要出手MAX?

一方面,機隊有着多樣化戰略的需求。IAG的老大Willie Walsh在其他場合曾表示,IAG這麼大規模的航企,窄體機隊保持清一色的空客飛機(窄體機隊近550架),這不是好事。引進其他機型,促進製造商之間的競爭,才更符合航企的利益。

IAG是一個航空集團,旗下包含British Airways、Iberia和Aer Lingus這三家大型載旗航司外,還有LEVEL和VUELING兩家LCC航企。據媒體報道,如果正式引進737MAX飛機,大多會交給旗下這兩家LCC成員航企用於運營中短途航線。

另一方面,IAG老大對波音737MAX飛機情有獨鍾。IAG的老大Willie Walsh曾是一名資深737飛行員,在巴黎航展前幾周,他曾在倫敦Gatwick機場,親自駕駛了裝有升級版MCAS系統的737 MAX模擬機,覺得沒問題,才同意簽署的LOI訂單。他甚至還表示,等到復飛之後,他願意親自坐一次MAX飛機。

多說一句,Willie Walsh這位老哥似乎有“波音情結”,他這不是第一次在危難時刻站出來替波音站臺,2013年4月,波音787飛機因爲電池原因還處於全面停飛的時候,Willie Walsh就偏偏挑這個時候宣佈,將IAG的18架787飛機Option訂單改成確認訂單。

其實,IAG對於波音飛機並不陌生。在空客飛機統治IAG窄體機隊之前,波音737 Classic系列曾長期服役於IAG。事實上,British Airways在2015年退役了最後一架737-400飛機之後,才結束了波音737系列在IAG的運營史。

而在British Airways和Iberia的機隊裏,都有運營波音的747,787,777等寬體機型。

所以,IAG對於波音,對於737系列飛機並不陌生。而且這個檔口,價格自然很好。IAG訂單裏包含的737 MAX8目錄價爲1.2億美金,MAX10目錄價是1.34億美金。在正常的交易環境裏,這麼大的客戶,這麼大的訂單,目錄價打個6折是起碼的。

何況,這是在波音公司處於“水深火熱”的時候,IAG上門“雪中送炭”,所以我猜,打個4-5折,也不算“勒索”吧。

就是買一送一的意思。

另外,飛機的交付期是從2023-2027年,就是說,就算未來轉爲正式訂單,首架交付也要在4年以後。其實哪用4年,不出一年,MAX到底復飛與否,行業和市場對MAX的信心恢復到什麼水平,就都水落石出了。

所以對於IAG來說,給波音做了一個大大的“人情”,但自身要承擔的風險其實並不大。

矇在鼓裏的空客被蒙兩次

關於這個訂單,更富戲劇性的是,空客公司高管說,空客事先不知道IAG有招標購買窄體機,沒機會參與投標(好在這個還只是LOI,空客還有機會)。

這麼大的客戶,這麼大的訂單,空客居然被矇在鼓裏,滋味肯定不好受。

歷史的驚愕,總是會驚人的重複。空客此刻,一定會回想起20年前的重大失利,那次也是被矇在鼓裏。

上世紀90年代,“史上最強銷售”John Leahy剛剛榮升空客全球銷售老大,屁股還沒坐熱,就接到老朋友時任American Airlines分管財務規劃的高級副總裁Gerard 的一個電話:

Gerard: John,你得想想找點別的事做做了。American Airlines公司總裁兼CEO的Bob正和波音商用飛機總裁Ron聊得正HIGH呢,談排他性購機協議的事兒。一旦事成之後,在你退休之前,基本就沒你空客什麼事兒了。

John: 你是在逗我吧?!籤個獨家協議,和波音綁死在一條船上,扼殺競爭?!

Gerard:.........

1996年11月,爲了在北美市場封殺空客,波音公司和全美最大的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正式簽署了排他性購機協議,約定

American Airlines此後20年裏只買波音的飛機,作爲回報,波音公司給予American Airlines“最惠國待遇”,即保證波音公司賣給American Airlines的飛機售價是最低的,如果賣給其他客戶的價格更低,波音公司把差價賠給它。

幾個月之內,United Airlines, Delta Airlines, Continental Airlines和Southwest Airlines等幾家美國航企緊跟老大American Airlines的步伐,分別和波音簽署了類似的排他性購機協議。

這對於John Leahy和空客公司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到了1997年,波音公司計劃併購麥道公司,但合併案需要歐盟的批准,作爲交換條件,波音公司不得不宣佈放棄美國幾大航之間的排他性協議。

然而,檯面之下,之後的十多年裏,美國航企們一直心照不宣地“恪守”着波音獨家供貨協議,不買空客的飛機。

歷史大反轉

直到2011年,空客公司憑藉320neo新飛機,纔等到了撕開波音獨家壟斷局面的突破口。

2010年12月,空客公司搶先一步推出了新型換髮的320neo飛機,贏得了雪花片一般的訂單。而競爭對手波音公司卻一直按兵不動,波音高管堅持認爲,737NG挺好的,換髮沒多大意義,不如再等幾年,直接搞一個全新設計的窄體機,然後繼續橫掃天下。

當時,全波音機隊的American Airlines急需新型窄體機來替代即將淘汰的MD80/757等機隊。

時任American Airlines的總裁,換成了10多年前給John Leahy打電話的Gerard Arpey. 他表示,空客320neo勾起了他們的興趣,而波音什麼都拿不出來,全新設計的飛機要等到2025年,我們等不起。

而且,爲了敲開American Airlines的大門,空客公司也是豁了出去,同樣遞上了“最惠國待遇”條款,保證賣給它的飛機價格是最低的,否則賠錢。

於是,2011年6月的第49屆巴黎航展上,波音公司獲悉,超級大金主American Airlines接近和空客公司達成一個近500架窄體機的民航史上最大采購訂單。

這下子,輪到波音震驚了。

波音公司高層迅速緊急開會,48小時之內就做出決定:上換髮版的737NG!

2011年7月20日,American Airlines宣佈了460架飛機的史上最大飛機訂單 - 260架空客320系列(130架A320neo+100架A320ceo)和200架波音737系列(100架737NG+100架換髮版的737NG,那時候,波音公司都還沒想好這個新機型叫啥名呢)。

儘管最終訂單被波音分走了一杯羹,但空客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這是自1996年波音和美國幾大航企執行排他性購機協議這麼多年來,美國航空公司首次購買空客新飛機。

然而,這個對於波音臨時的勝利和應急的訂單,帶來了一個抹不去的陰影,造成了當下巨大的悲劇。

致命的嘗試

這張訂單帶來的一個重大影響,是波音公司被迫放棄了設計一款全新的窄體機,而是倉促上馬了737NG換髮項目,就是如今的737 MAX!

空客320neo項目(2010年12月啓動)比波音737MAX(2011年7月啓動)早啓動了7個月,而且準備相對比較充分,掌握了主動權。

爲了跟上步伐,波音公司必須想辦法把一個更大的發動機塞到翅膀下面。波音737系列飛機的機翼高度有限,而發動機又有最低離地高度的安全要求,所以如何把一個口徑更大的發動機塞到翅膀下面,一直是波音工程師們頭疼的問題。

設計737NG的時候,聰明的工程師們找到了解決辦法: 把發動機做成饅頭狀。

二十年輪迴 波音空客恩怨錄

圖2:饅頭狀的發動機

如今737MAX要求的發動機更大,怎麼塞得下呢?

別出心裁的工程師們又找到了辦法: 把發動機前置,推到機翼前緣,就不會被機翼的離地高度侷限住了。

二十年輪迴 波音空客恩怨錄

圖3:發動機前置

二十年輪迴 波音空客恩怨錄

圖4:MAX發動機的正面

與此同時,波音公司還把機頭起落架加高了一點,進一步抬高機身,終於解決了發動機離地高度的問題。

但是改變都是有代價的。

一款飛機設計的時候,爲了確保其氣動穩定性,飛機的重心和氣動中心的絕對和相對位置都是非常講究的。

比如,一般地,重心位置要處於氣動中心之前,如果處於後面,飛機就會產生抬頭趨勢,一旦遭遇氣流或飛行員操作不當,飛機很容易抬頭過高導致失速。

下圖中的黑線,是穿過波音737飛機重心的一個橫軸,是飛機俯仰(飛機抬頭或低頭)時圍繞的中心軸。

二十年輪迴 波音空客恩怨錄

圖5:MAX飛機的中心軸

現在問題來了,737MAX新換裝的兩臺大發動機,都位於飛機重心之前。

直徑這麼大的發動機,跟着飛機在空氣中高速穿行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大的空氣阻力,會形成一個位于飛機重心之前的導致飛機抬頭的升力。

當因爲遭遇氣流或飛行員操作不當導致飛機抬頭過高(飛機AOA仰角過大)的時候,這個升力就會變大,從而造成飛機失速(仰角大過一定程度,飛機失去足夠升力,失控),這是非常危險的。

這就意味着,在大仰角的情況下,737MAX的俯仰穩定性是有問題的。

怎麼辦?

方法總比問題多吧,波音造了那麼多飛機了,這個不是什麼大問題吧。改飛機飛行包線,改飛機控制系統,改飛行員駕駛手冊等。

但這不行,因爲波音還需要權衡下一個問題:

二、737MAX和737NG的通用性

爲了加快MAX投放市場,波音必須儘可能保持新舊機型之間的通用性,才能縮短MAX的試飛、取證和客戶啓動準備時間。

二十年輪迴 波音空客恩怨錄

圖6:兼容性很重要

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波音公司在推銷737MAX飛機的時候,着重強調,新推出的737MAX和737NG,Pilot type rating、Grounding handing、Maintenance program、Flight simulators、Reliability都是一樣的,737NG的運營商可以毫不費力地過渡到737MAX機型。

這裏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其中提到的,737NG和MAX的飛行模擬是一樣的,意味着,737NG飛行員不需要做專門的模擬飛行培訓,就能自然過渡到MAX。

要保證737MAX飛行駕駛的通用性,那大仰角下的俯仰穩定性問題怎麼解決呢?

波音公司決定在飛控系統的底層軟件裏新增一個MCAS(Maneuvering Characteristics Augmentation System,機動特性增強系統)系統。當飛機在手動飛行狀態下,遇到仰角過高而面臨失速危險時,MCAS系統自動介入,幫助飛行員壓低機頭。

爲了不給飛行員增加額外的信息負擔(確保飛機駕駛通用性),波音公司沒有將MCAS系統告訴飛行員和FAA,沒有寫入飛機飛行手冊和機組操作手冊裏。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人間悲劇的上演:2018年10月的獅航JT610空難,和2019年3月的埃塞爾比亞航空ET302空難。這兩起災難都指向了波音737MAX飛機的MCAS系統。

當然,這兩起空難事故,不能都簡單粗暴地完全記到波音MCAS系統頭上。任何一起重大災難性的事故,往往是一連串錯誤或問題如多米諾骨牌一般連續倒下而釀成的,而不是簡單歸咎到一個原因。

如今成爲“衆矢之的”的MCAS系統,只是錯誤鏈中的源頭一環。一切都要等待官方的事故調查報告,所有問題纔有定論。

回頭來看,波音當年做出上馬737MAX的抉擇,無疑是正確的,只是,它也無法預見到之後發生的一切。

再度逼人的空客

巴黎航展似乎是空客的福地。和2011年一樣,這次空客再次率先出招。

2011年巴黎航展,空客率先推出了換髮升級版的A320neo飛機,併成爲了明星,而波音儘管一直有意上馬一款全新設計的窄體機項目,卻舉棋不定,按兵不動;航展後不久,American Airlines一張A320大訂單逼出了波音一個737MAX項目。

2019年巴黎航展,空客率先推出了航程升級版的A321XLR飛機,併成爲了明星,而波音儘管一直有意上馬一款全新設計的“中間型市場”(Middle of Market, MOM)飛機,卻舉棋不定,按兵不動......

有沒有可能,今年航展結束後不久,某美國大型航企一張A321XLR大訂單,逼出波音一個什麼新項目?

小記

民機制造行業是一個高度複雜有充滿了兇險的市場。20多年前波音和American Airlines的一紙排他性協議,其蝴蝶效應如水波一般盪漾開來,至今深刻影響着全球民航業的格局和未來。

一款機型的成敗,足以讓幾十年的積累搖搖晃晃。

航空製造真是一個兇險的市場。

作者:楊燕超(特約撰稿人,微信號AeroFinance)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微信公衆號“知識自動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