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大銀幕到舞臺之上,繁多場景的切換成了一大挑戰,對此音樂劇版《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也交出了極爲令人滿意的答卷。音樂劇版《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設定相較電影版則稍有不同。

即使你對《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這部音樂劇一無所知,只看它的海報也會爲它深深着迷:在蔚藍的星河之下,一男一女相互依偎的背影,以及遠處的埃菲爾鐵塔,“浪漫”“唯美”等衆多形容詞呼之欲出。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海報。

電影版由吉恩·凱利領銜主演,曾在五十年代拿下最佳影片在內的6項奧斯卡大獎,併成爲當時米高梅最賣座的電影。而後,由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編舞Christopher Wheeldon重新編導的音樂劇版在2014、2015、2017年先後於巴黎、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首演,拿下託尼獎最佳編舞在內的四項大獎,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它來到了中國,近期在保利劇院上演。

在電影版的劇情中,落魄而有繪畫天分的退伍士兵邂逅年輕的售貨員,墜入愛河後發現對方與歌手好友已有婚約,最終好友放手成全、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故事我們聽了太多。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電影版海報,充滿了復古的時代氣息。

音樂劇版《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設定相較電影版則稍有不同。故事背景被放在了二戰剛剛結束之時,全劇在卐字旗的墜落、法國國旗的升起中拉開帷幕,緊接着幾場羣舞的戲勾勒出社會的面貌:比比皆是的鬥毆、爭奪,沉浸在重逢的喜悅抑或離索的悲痛,“愛”便成爲了解救民衆精神世界的良方。在人物設定與情節上,女主角Lise成了渴望登上芭蕾舞臺的醜小鴨,三位主要的男性角色,畫家Jerry、歌手Henri以及作曲家Adam都愛上了她。故事仍圍繞核心三人組的感情糾葛展開,而在感情上稍處下風的Adam則更多承擔了講述者推進情節的作用。

此外,音樂劇版還建立了一層新的人物聯結——Lise面試希望出演的芭蕾舞劇,恰巧由仰慕男主的女二號Milo出資,而後又吸納了Jerry、Adam作爲舞臺設計與作曲。這樣的設計融入了家族願望與個人理想間如何選擇、對夢想的執着這些新的主題,也讓整部作品的脈絡清晰起來。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本次音樂劇演出圖,還原了當時的巴黎街頭。

從大銀幕到舞臺之上,繁多場景的切換成了一大挑戰,對此音樂劇版《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也交出了極爲令人滿意的答卷。從巴黎街頭初遇的酒吧、百貨商店,到暗生情愫的舞蹈教室、藝術沙龍,再到最終定情的塞納河畔,簡潔而不失質感的舞美設計勾勒出劇中的十餘個場景,在羣舞的配合下它們在舞臺上自如切換,也讓那份浪漫之都專屬的美自然流轉,令人應接不暇。電影版中選用的天才作曲家格什溫創作的音樂也在音樂劇版中得到了保留,無論是拉近三位男主關係的《I Got Rhythm》,抑或兩位愛情中配角獨自感傷時唱起的《But Not For Me》,則把一份專屬上世紀百老匯的風味綿延至今。

音樂劇版的最大閃光之處則在於Wheeldon技驚四座的編舞,很多段落甚至令人恍惚這更應被稱爲一部芭蕾舞劇。並非一味地追求場面的宏大或是技術動作的高超,在劇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Wheeldon用舞蹈設計對情節的推動以及細膩情緒的捕捉,無論是酒館中人羣的山呼海嘯,抑或坐立難安時的扭捏姿態,都被巧妙而有機地融合進演員們的舞步之中,這樣的設計,也無形中平添了一分詼諧與新意。出演本劇的大多是唱跳俱佳的優秀演員,特別是飾演女主角的Leanne Cope曾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首席芭蕾明星。她很好地把握了Lise面對感情時的彷徨,很多語言不及的心意則通過肢體的表達很好地傳達出來,並在最終的戲中戲部分駕馭了這場精彩絕倫的芭蕾大秀。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用芭蕾舞重溫百老匯音樂劇舊夢

美輪美奐的舞臺。

在劇中伊始,Lise曾對Jerry說,“生活可不像你們美國的電影。”這句臺詞其實也在暗示着觀衆,那代表着樂觀、浪漫的美國精神,與正處於戰後重建的巴黎所代表的現實之間的難平溝壑。然而,最終浪漫戰勝了現實,塞納河畔的相擁一吻,依舊令我們心馳神往。作爲觀衆,我們大可不必過分苛責《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劇情上的千篇一律,面對這份對百老匯曾經輝煌的最好追憶,那些舞步之間流淌着的熾熱情感,值得我們敞開心扉去細細品味。

□崔顥(戲劇工作者)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翟永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