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呂曉蘭


“冉家溝瓜頂呱呱,喫完嘴甜能粘牙”。這是今年街道流行一句誇讚冉家溝瓜的千陽話。不論超市還是街道,只要豎牌是冉家溝瓜,不論西瓜還是甜瓜,(也叫梨瓜)價錢都特別“硬”,但是人們卻願意出高價買好瓜。

千陽冉家溝,有個務瓜能手叫冉安倉


務瓜能手冉安倉


當我見到務瓜能手冉安倉老人時候,他正坐在冉家溝高速路延伸段賣瓜。攤位前圍着一圈過路旅客挑瓜、稱瓜、殺瓜一系列動作之後,一邊喫着紅豔豔的“紅雙喜”沙瓤西瓜和香甜翠綠的“綠寶”甜瓜,還不忘豎起大拇指稱讚一番。一位老人一邊喫瓜一邊含混不清地說:“甜,真甜,好喫,太好喫了”,扭頭對身邊同樣喫瓜的兒子和兒媳說:“挑揀一些瓜帶回家吧,西安很難喫到味道這麼純正的瓜了”。這時,滿頭白髮的冉安倉老人適時遞給旅客擦嘴紙。他黝黑的臉龐上露出一排潔白牙齒,憨憨的笑容中夾雜着一絲不易覺察的苦澀。

千陽冉家溝,有個務瓜能手叫冉安倉

冉家溝村西瓜

千陽冉家溝,有個務瓜能手叫冉安倉

甜瓜

送走一波又一波旅客,我抽空和花甲又三的老冉聊了起來。老冉有三個兒子,老二、老三都娶妻分家單過了。唯獨老大和他一起生活。說起老大,老冉炯炯有神的目光突然黯淡了下來。今年40歲大的兒子,由於腦癱生活不能自理,老伴成了大兒子長年生活保姆,喫喝拉撒全方位照料。由於大兒子關係, 2016年他們一家被“精準識別”爲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輩子剛強愛面子的老冉,當了貧困戶,感覺好像低了人一等。他看看滿頭白髮的老伴和整天蜷縮在炕頭的大兒子,也只能搖頭嘆息。把大兒子不幸硬生生地憋迴心底,深深積壓在內心深處。說起大兒子的病,老冉佈滿褶皺的臉龐明顯地抽搐了幾下。他回憶道,大兒子2歲以前和正常孩子一樣,活潑可愛,聰明好動,調皮淘氣的兒子給他一家帶來了歡聲笑語。那時候還是集體經濟,老冉給大集體種瓜掙工分,白天黑夜住在用椽和草蓆搭起“人”字型瓜棚裏。老冉憑藉嫺熟的間苗(破苗)、掐蔓(打叉)、壓蔓和底肥、苗肥、催肥等作務技術和施肥要領,作務的西瓜和甜瓜口感好,顏色鮮,味道甜贏得了上村下塬一片稱讚聲,也落下了“務瓜能手”的稱號。老冉愛瓜像愛他胖嘟嘟的兒子一樣。由於喫住在瓜棚很少回家,兒子感冒發燒,延誤了治療時間導致腦癱,留下了終身殘疾。這成了老冉心頭不敢觸碰的“硬傷”。從此他再也不種瓜了!

甜瓜禮品盒

千陽冉家溝,有個務瓜能手叫冉安倉

千陽冉家溝,有個務瓜能手叫冉安倉

甜瓜上架超市


老冉一家被識別爲貧困戶後,幫扶人一遍遍上門做工作,想辦法,立項目,幫他發展經濟,增加家庭收入,儘快脫貧致富。老冉看着幫扶人一次次上門耐心說服,細心開導。他們長談之後老冉默默地抽完兩根菸,把菸頭扔在地上,用腳尖狠狠地研滅,像把沉重的往事從心頭卸了下來似的。對幫扶人說:“我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只有務瓜手藝,19歲開始作物西瓜……”。說幹就幹,在幫扶人熱忱、精心幫扶下,2017年老冉承包了2座大棚,由於施肥足、防蟲好、上市早賣上了好價錢。一年下來仔細一算,除過所有投資,淨落一萬多元。老冉依靠瓜棚2017年一家三口率先脫貧了。

千陽冉家溝,有個務瓜能手叫冉安倉

01

扶貧單位認購現場


02

愛心人士認購現場

千陽冉家溝,有個務瓜能手叫冉安倉


老冉脫貧後,繼續承包大棚作務西瓜和甜瓜。他作物大棚瓜,不施化肥,專施農家肥和光碳原漿肥。這便是老冉種植的大棚瓜味道甜,顏色鮮的奧祕所在。在老冉的帶動下,冉家溝村有40多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建起120座大棚瓜,依靠大棚脫貧致富奔小康。今年6月20日千陽縣“社會扶貧暨消費扶貧對接推進會”在冉家溝村召開,8家幫扶單位和社會愛心人士當會認購100餘萬元農產品,爲冉家溝村西瓜和甜瓜打開了銷售渠道,也讓冉家溝村西瓜和甜瓜有了市場,遠銷寶雞、西安等地,爲瓜農們賺回大把票子。


千陽冉家溝,有個務瓜能手叫冉安倉

幫扶單位用大卡車購買冉家溝瓜

高速路旁高高隆起整齊劃一的大棚成爲了冉家溝村的標識,大棚在豔陽照耀下熠熠生輝。這支異軍突起被當地羣衆興奮地稱爲“白色革命”的座座大棚,正在播種、收穫着瓜農們的殷切希望和甜蜜事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