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8/9/21-2018/9/24展覽地點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 第一展廳

爲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落實習總書記在19大報告中提出的“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婦女聯合會聯合主辦,上海市文藝培訓指導中心承辦,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新時代文明家庭風貌的“浦江流芳”2018建設美好家風美術書法攝影展於9月21日在上海圖書館開幕。“天下之本在家”,家風家訓是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是中華美德傳承的重要途徑。進入新時代,無論是個人的修身養性,還是家庭的家風家訓,都有了新的時代精神,優秀傳統家訓,時代文明家風,都應該“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成爲“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

上海市文藝培訓指導中心主任李俊主持開幕儀式並介紹展覽情況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鄭辛遙致辭

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尤存致辭

本次展覽,以中華傳統美德美育爲主題,內容包括中國歷史上的經典家風家訓、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家風、當代模範家庭的美德家風。從二千年前的諸子家訓,到黨的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等歷代領導人的革命家訓,上海的漫畫家們和女書法家們,用漫畫、書法形式,將優秀家訓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在觀衆面前,讓觀衆在藝術的欣賞中感悟到中華美德的精神所在。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來自上海市的武霞敏家庭、王金麗家庭、易解放家庭、張燦紅家庭、張金龍家庭、趙克蘭家庭、龔建強家庭、顧天來家庭共8戶家庭獲此殊榮。他們身上發揚着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體現着新時代的上海家風文化,形成了全社會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良好風尚。上海的攝影家們走近先進典型,用鏡頭紀錄下他們生活的瞬間,展示道德楷模們平凡又光輝的形象。

“家風展”共展出上海著名漫畫家創作的34幅漫畫作品、女書法家創作的45件書法作品以及上海攝影家的16幅攝影作品。主辦方還將這95件作品集結成冊,推出了《“浦江流芳”2018建設美好家風美術書法攝影作品集》。

著名滬劇演員錢思劍誦讀五代《錢氏家訓》片斷

嘉定區封浜小學的陳佳雯、李梓墨同學爲大家朗誦明代《王明陽家訓》片斷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開幕式上,作爲錢氏家族的後人,滬劇表演藝術家錢思劍用上海話朗讀了一段錢氏家訓,《錢氏家訓》是錢家先祖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國王錢鏐留給子孫的精神遺產,錢氏家訓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爲據,內容涵蓋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方面,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思想行爲做了全面的規範和教誨。來自嘉定區封浜小學的同學們則朗誦了一段《王陽明家訓》:“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在朗朗的誦讀聲中,讓參觀者更直觀感受到優秀家訓的傳承意義。在開幕式上,主辦方與藝術家代表,還向8戶全國文明家庭贈送了“家風展作品集”。把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意義融會貫通並藝術性地展示,深厚的思想內涵和精湛的藝術呈現,使得“家風展”贏得了廣大觀衆的共鳴。

首展於9月21日至9月24日在上圖一樓展廳展出。結束後,“家風展”還將赴楊浦、松江、閔行、長寧、嘉定、普陀等區進行巡迴展覽,讓市民們“零距離”感受藝術魅力,在家門口體驗修身途徑。

作品欣賞

△毛小榆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

△孫紹波自己能辦到的事,應該自己辦,不要事事都依靠別人。從小不愛勞動,光想依靠別人的勞動去生活,長大了會變成個怕困難、怕喫苦的人,就不會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焦裕祿對子女的要求

△鄒勤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諸葛亮

△沈天呈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孔子家訓》孔子

△鄭辛遙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格言聯璧》金纓

△張淳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李靜爲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司馬光《家範》

△田文惠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琅琊王氏家訓》

△徐梅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錢氏家訓》

△徐圓圓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顏氏家訓》顏之推

△倪俊人之至親,莫過於父子兄弟。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於責善,兄弟或因於爭財。有不因責善、爭財而不和者,世人見其不和,或就其中分別是非而莫名其由。蓋人之性,或寬緩,或褊急,或剛暴,或柔懦,或嚴重,或輕薄,或持檢,或放縱,或喜閒靜,或喜紛拏,或所見者小,或所見者大,所稟自是不同。父必欲子之強合於己,子之性未必然;兄必欲弟之性合於己,弟之性未必然。其性不可得而合,則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和之根源也。——袁採《袁氏世範》

關於本次展覽更多信息請關注

微信公衆號:上海圖書館

*本次展覽不需要門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