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镇西小章村位于宋庄镇西北3公里,西临潍河。民间文艺活动跑竹马历史悠久,闻名省内。

小章竹马起源于何时无考。据该村马氏家族历代流传,对小章竹马演出内容有两种传说。一是说元末明初,某元朝将领奉命押送美女南下,旅途上遇山游山、遇水玩水的情景演变而来。其二是说,元朝末年马姓家族中,有人在山西做了武官,小章竹马是为纪念他清明节带领儿女、家丁、丫环、侍从外出游山逛景留下的。从表演过程看,第一种传说可能性较大。

竹马演出阵容壮观。马队由9匹竹马组成,4男4女各驭1匹,分列两队,中间1人驭黄膘马,着元朝官员服装,扮督军押后,称为老座马。男旗手为古代兵卒打扮,头系扎巾,身穿兵服,后心背有一“兵”或“勇”字;脸谱为粉面小生,手挽马缰,腰佩刀剑,一派骑士风度。女骑手头戴珠宝玉翠,面搽脂粉,身穿红绿缎袄,腰系彩裙,为古代闺秀装束。有一马僮,手提马鞭,作马队指挥。队伍最前面,有一便衣青年手挑一面“马”字大旗,为马队旗号。接着是武术队,化装武士有4人抛马叉,2人滚马叉,耍单刀、双刀、拐子枪、梢子棍的各2人,20人肩扛扎枪,另有挥舞钢鞭和绳鞭者若干人,人数要求对等。马队之后,18名手持腊杆的护马队员分列两侧。整个队伍,最少60余人,多时100多人,阵容强大,步伐尽齐,彩旗飘扬,十分壮观。表演程式复杂,演技精彩,打斗念唱,花样繁多。

由于小章竹马活动是以当地民间武术为基础,所以数百年来,延续不衰。小章村历代开设武馆,村中青少年多数习武,竹马队成员大都是武术队员。保证队伍在演出中不受地方恶势力倾轧。抗战时期,小章竹马队曾与国民党军队王豫民部龙灯队在宋庄相遇。龙灯队有意挑衅拦路,王豫民的亲信还拔抢威胁。竹马武术队不肯受辱,抡起大刀便将龙灯队道具“龙头”一刀砍落。双方激烈格斗,龙灯队大败而逃。后王豫民想进行报复,但惧怕小章青年武术精湛,只好不了了之。

1988年后,小章竹马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文艺形式多次应邀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受到中外友人的欢迎,从此名声大振。

小章竹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