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景區歡迎您!

要中秋放假啦!

是不是準備去帶着全家旅遊啦?

聽說你也喜歡清西陵?

真不好意我也是誒~~

值此中秋佳節將至,

小編一路帶小跑的告訴你一個

重磅好消息!!

清西陵景區門票降價啦!!!

清西陵景區門票降價啦!!!

清西陵聯票價格由原來的120元/人次

降價到

108元/人次

持有聯票可以遊覽所有清西陵開放景區

驚不驚喜?

開不開心?

中秋小長假走起!!

觀光指南

 清 西 陵

(聯票包含所有開放景點)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其建築形式體現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清西陵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

1961年,清西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1月評爲國家首批4A級景區。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衆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泰  陵

(含大紅門)

清世宗泰陵,居於清西陵陵區的中心位置,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其餘各陵分佈在東西兩側。

清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埋葬着雍正帝及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位於永寧山主峯之下,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

泰陵的神道,由三層巨磚鋪成,上南往北分佈着40多項大大小小的建築。第一座建築物是進入陵區的一座聯拱式五孔橋,橋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這三座石坊,都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形式,用青花石築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獸等圖形,被視爲清西陵建築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泰陵是西陵的主體建築,規模大,體系完整。清西陵以泰陵爲中心,其餘各陵分佈在它的東西兩側,規制與清東陵基本相同。過一座聯拱式的五孔橋,進入陵區,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條寬十餘米、長5華里的神道貫穿陵區全部。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聖德神功碑樓、七孔石拱橋、石像生、隆恩門、隆恩殿、方城明樓和寶頂等一系列建築和石雕刻。

隆恩殿建造精美壯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黃瓦頂,木結構卯榫對接。明柱瀝粉貼金包裹,殿頂有旋子彩畫,梁枋裝飾金線點金,枋心彩畫“江山統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調和,殿宇金碧輝煌。

崇  陵

(含崇妃陵)

清崇陵位於泰陵的東南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是我國現存帝陵中最後的一座。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建築工巧,陵園儀樹中有罕見的羅漢松和銀松。地宮中合葬着光緒帝和隆裕皇后。

崇陵陵址名叫金龍峪。其規模雖不如雍正、嘉慶的陵墓那樣龐大,沒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築,但它除繼承清代建陵規制,參照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風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築技術的某些精華,仍具有它的特色。

整個陵寢根據守衛和祭把的需要,建築了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思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爲了增強排水性能,每個宮殿基部都建有2米寬的散水,明樓前和三座門前分別挖砌了御帶河,地宮內鑿有14個水眼與龍鬚溝相通。

隆思殿木料均爲異常珍貴的銅藻、鐵藻,用這種木料製作一把普通太師椅,重量竟高達百餘斤,所以隆思殿被譽爲“銅梁鐵柱”,且樑架之間增加了隔架料,既能託頂,又使殿內更加美觀。隆思殿內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圖案,柱身爲一條金龍盤繞向上,較其它帝陵的寶相花更加富麗堂皇。

崇陵妃園寢是光緒皇帝妃子的園寢,埋葬着瑾妃和珍妃,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格莊鎮,在泰陵的東南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崇陵東500米。瑾妃墓在東側,珍妃墓在西側。

昌  陵

(含昌西陵)

昌陵是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陵寢,位於 清西陵的泰陵之西。它的神道在泰陵聖德神功碑亭南與之相接,是唯一與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

昌西陵內安葬着嘉慶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昌西陵建於1851年至咸豐二年(1853年)。

昌西陵既不象孝聖憲皇后(乾隆帝生母)的泰東陵那樣宏偉富麗。隆思門以內的建築,從前到後,一座高於一座,陵寢圍牆前方後圓,表示“天圓地方”。在寶頂月臺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塊石板是塊迴音石,站在上面說話,無論聲音大小,都可以聽到宏亮的迴音。

昌西陵與慕陵體制相似,於方臺上直接建圓墳,沒有方城明樓,建築規制雖簡陋,卻有其特殊之處:一是隆恩殿內藻井彩繪爲丹鳳展翅,其他後陵則爲3朵蓮花襯以18個金點的水浪花紋;二是隆恩殿後與三座門之間有御帶河一條,河上有三座跨橋,中間一座有欄板,左右兩座各爲無欄平板橋;三是三座門前圍牆爲方形,三座門後北牆爲圓弧形,切入三座門的直牆上。圓形寶頂毫立於北弧牆前,祭臺立於三座門的中門內,而弧形圍牆產生了奇特的迴音壁、迴音石回聲現象,是中國陵寢建築中的孤品。

慕  陵

清宣宗慕陵位於清西陵的昌陵西15公里處的龍泉峪。該陵建造得很特殊,與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獨樹心裁之作。慕陵的特點是規模小,沒有方城、明樓、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築,但其工程重量之堅固,則超過泰、昌二陵。

整個圍牆,磨磚對縫,幹擺灌漿,牆身平齊結實。隆恩殿的建築工藝精巧,大殿全用金絲楠木,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開殿門,楠木香氣撲鼻而來。

該陵設計上更加刻意求簡,僅有建築27座,佔地45.6畝,比泰陵縮小近80畝。但其實外“儉”內“奢”,其用料材質精美,圍牆採用磨磚對縫、幹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幹擺的做法,加之兩建一拆的經歷,道光建陵耗資超過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永 福 寺

永福寺,位於易縣清西陵東部, 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專爲陵寢祭祀設置。

永福寺坐北面南,依地勢前低後高,層次分明。山門內依次有鐘鼓二樓、前殿、牌坊、碑樓,碑文記述了永福寺興建經過及用途。

碑樓後的中殿爲主殿,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殿內兩側設有佛壇。中殿之後有踏跺上月臺,臺上建有後樓,高2層,據說是放經卷之處。寺東西兩側各有一組建築,爲喇嘛居住之處。整個寺院主要殿宇均爲黃色琉璃瓦頂,餘爲布瓦頂。黃灰瓦頂、紅色院牆,掩映於蒼松之間,高低錯落,顯示出一幅幽靜壯觀的古剎風光。

猜你喜歡

1

緊急通知!來泰陵遊玩的遊客請一定要注意!

2

獎金200-1400元 | “山水靈秀地 光影清西陵”主題攝影大賽正式開啓

3

號外!號外!可以免費乘坐中巴車遊清西陵啦!

(點擊直達)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關注保定清西陵管委會微信公衆平臺!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指訊科技技術支持;

聯繫電話:15932133496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