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诗画楠溪和雅韵永昆同框,那真叫一个绝美!

秀丽的楠溪江和古老的永嘉昆曲,可以说是永嘉的两张“金名片”,而以300里楠溪江为舞台来演绎古老的永嘉昆曲耕读文化乡土文化,是在楠溪江土生土长的金亦武、胡臻等摄影人多年的梦想和愿望。

本着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永嘉昆曲的痴迷,金亦武等几位本土摄影人,通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将永嘉昆曲与楠溪江的人文地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读者看到了一部精美的画册——《楠溪诗画·永昆雅韵》。

画册共分七大篇,分别是"永昆戏语"、"楠溪寻梦"、"古村雅韵"、"乡音乡愁"、"英雄情怀"、"戏里戏外"和"永昆春彩"。

百里楠溪,六百年永昆

永昆戏语

"永昆戏语"篇对“永昆"的形态进行比较简单的介绍,感怀为之奉献毕生的老前辈。利用一场古村落里完整版的《张协状元》来展现永昆的艺术魅力和追求。

楠溪寻梦

"楠溪寻梦"篇主要是表达楠溪的画意,并引用《牡丹亭》等剧情歌颂纯洁坚贞的爱情。

古村雅韵

  "古村雅韵"篇主要表达的是农耕文化以及"世外桃园"式的生活模式。

乡音乡愁

"乡音乡愁"篇是用最"生活"的方式来近距离感受永昆的艺术原态,也让大家感受到传统美德一一勤劳贤良。

英雄情怀

 "英雄情怀"篇引用民族英雄陈虞之的悲壮故事以及永昆武生花脸的精湛表演,展现了楠溪人民的无畏和豪迈的一面。

戏里戏外

"戏里戏外"篇表达了对古村落文化消逝的担忧以及发出比较柔弱的呼吁。

永昆春彩

"永昆春彩"篇则是利用一场春景里的《张协状元》来表达楠溪花芬芳、春浪漫,以及用此来隐喻一种包容的生活态度。

胡臻告诉记者他们开始设想就是把永昆的美楠溪江的美一起呈现,在拍摄中他们尽可能地规避热门景点,用相对陌生的场景展现楠溪和永昆。“好多故事不是发生在温州的,怎么把戏融入楠溪江的风景是最困难的。”胡臻说,前面半年时间他们一直在找古村落和风景区等地方,学习昆曲知识,先拟定场地和戏剧,再咨询昆剧团的服装和道具,再写拍摄方案,拍好作品后还请一些摄影家给予建议。

“六百年来,有那么一群人,唱着带有家乡口音的昆腔游演于旷野庙台扎根农村薪火相传,他的名字就叫‘永昆’。他们的表演真实古朴自然明快,因带着草根文化的原生态色彩,俗称‘草昆’。永昆有过坚忍时的悲苦,消亡时的绝望,生还时的喜泣。不去讴歌为之奋斗终生的老艺人,不去高赞为之付出努力的各界人士,此时的永昆已如瑰宝并活跃在楠溪两岸……”

“鸟儿天还没亮就叫开了,炊烟袅起,朝霞绯红,家驹灵动。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见村口的大樟树时,勤劳的楠溪人便纷纷下地了。寻一处永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观一场永昆《琵琶记》的‘民间俗本’,赵五娘吃糠被噎住的表情真切感人,蔡婆丑行的扮相形象生动。永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正是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塑造来歌颂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

每幅精美的画册上都配上了胡臻灵动的文字介绍,按着每个主题篇章的不同,所配的内容也尽然不同。如“永昆戏语”中让人对永昆有基本的了解,"乡音乡愁"中则把剧本跟生活有了连接。

这本精美的画册,让我们看到了本土摄影人士,想用最好的方式表达楠溪的风景,想找寻最合适的时点嵌入昆戏,三百里楠溪,六百年永昆,可是最解乡愁的良药。

来源:永嘉发布

作者:永嘉传媒集团记者 柳苗苗/文

摄影:金亦武 胡臻等

编辑:小圆

责编:柠檬

最便捷的民生服务 最迅速的热点回应 最权威的信息发布 这里有 永嘉发布 微信号:yongjiafb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