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姓“富、傅、付”的滿洲人就是富察氏嗎?

(富察家族LOGO)

滿洲“富、傅、付姓”

富察銘安

滿洲姓富、傅、付、福、符等姓氏,至今應該有很多人都姓“傅、富、付”了,究竟這些人都是富察氏麼?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與“富”諧音的共有:除了富察氏外,還有富爾庫魯氏、富佳氏、富爾哈氏、富森氏、傅錫理氏、富色勒氏、福塔氏、傅錫氏、富蘇瑚氏、石富察氏、富珠理氏、敷臣氏、富思庫氏等共十四個姓氏。

這些姓氏,現在會有很多可能會姓“富、傅、付”,其中絕大多數是富察氏人,但其中並非全部都姓“富察氏”,只是可惜他們是否都知道老姓,很難說。別人也無從考證,所以是滿族“富、傅、付姓”的人,多數都自認爲是富察氏。也無法分辨,更無從分辨,除非自己有家譜記載爲證。好在“富察氏”在滿洲里人數最多,佔比例也最大,錯誤比例也就很小,

只有“石富察氏”,應該不姓富,而是姓“石”這個好區分。至於“石富察氏”與“富察氏”有何瓜葛或淵源不得而知,暫時還沒發現任何跡象,無法定論。

而且,富察氏改漢姓的,也有不是“富、傅、付姓”,比較多的還有李姓,而且還有漢姓錢的,我們就於2017年5月17日曾發過漢姓是錢的富察家譜,詳見《 》。

漢姓“富、傅、付”的滿洲人就是富察氏嗎?

(富察家族的旗幟)

富察氏歷史

富察氏,滿族、蒙古族、錫伯族等民族均有此姓氏。

一般認爲,富察氏滿洲非常古老的姓氏,遠在肅慎時代,就有此姓氏。

富察氏始祖,現在只能說某支富察氏始祖是哪位先人。因爲富察氏真正的始祖今天很難於考證,因爲沒有遠祖時期的文字記載,那時我們還沒有文字,以前的結繩記事甚至流傳於今,祭祀時的子孫繩既是那時流傳下來的。至於什麼時間具有的姓氏也是難於考證。現在有文字史料記載的起自遼金時期。

先說一下金國曆史,金景祖爲第六世,出生於1021年,金始祖當是九世紀中葉(850-870年)生人。在北方勢力漸強,至景祖時,自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之屬,以至五國之長,皆聽命。生女直原無鐵,景祖時得鐵,因之以修弓矢,備器械,兵勢稍振,前後願附者衆。斡泯水蒲察部、泰神忒保水完顏部、統門水溫迪痕部、神隱水完顏部,皆相繼來附。在金國前期形成由一些部落組成的一個軍事共同體,我們富察氏當時在漢人的文獻裏記載爲蒲察部,是一個非常強盛的一個部族,斡泯水蒲察部既是。

金國時有白號之姓、黑號之姓之分。蒲察氏隸屬於黑號之姓。

白號之姓姓氏衆多。有八十多個。

凡白號之姓,完顏、溫迪罕、夾谷、陀滿、僕散、術虎、移剌荅、斡勒、斡準、把、阿不罕、卓魯、回特、黑罕、會蘭、沈谷、塞蒲裏、吾古孫、石敦、卓陀、阿廝準、匹獨思、潘術古、諳石剌、石古苦、綴罕、光吉剌,皆封金源郡。

斐滿、徒單、溫敦、兀林荅、阿典、紇石烈、納闌、孛術魯、阿勒根、納合、石盞、蒲鮮、古裏甲、阿迭、聶摸欒、抹拈、納坦、兀撒惹、阿鮮、把古、溫古孫、耨碗、撒合烈、吾塞、和速嘉、能偃、阿里班、兀裏坦、聶散、蒲速烈,皆封廣平郡。

吾古論、兀顏、女奚烈、獨吉、黃摑、顏盞、蒲古裏,必蘭、斡雷、獨鼎、尼厖窟(窟亦作古)、拓特、盍散、撒荅牙、阿速、撒剗、準土谷、納謀魯、業速布、安煦烈、愛申、拿可、貴益昆、溫撒、梭罕、霍域,皆封隴西郡。

黑號之姓十六個,唐括(舊書作同古)、蒲察、術甲、蒙古、蒲速、粘割、奧屯、斜卯、準葛、諳蠻、獨虎、術魯、磨輦、益輦、帖暖、蘇孛輦,皆封彭城郡。(今江蘇省徐州市)。

富察氏在金國時代,記載爲蒲察氏。因此有人說,蒲察氏改爲富察氏。本人認爲,姓氏沒有改變。猶如現在同樣一篇中文,不同地域的人去朗讀,有些地方人讀出來,會有一些人聽不懂,有些字音好像完全不同。由其他人用筆記錄下來,就有可能與原來文章出入很大。其實什麼也沒有改。何況各方面都不發達的千年以前。

蒲察氏在金國時爲蒲察部居民,也可以認爲是因地而姓。金國時有白號之姓、黑號之姓之分。蒲察氏爲黑號之姓。據我分析,千年之前,白號之姓應當是粟末靺鞨居民;黑號之姓當是黑水靺鞨居民。

黑號之姓比白號之姓少得多。黑號之姓有:唐括135(舊書作同古)、蒲察256、術甲27、蒙古30、蒲速29、粘割51、奧屯45、斜卯20、準葛1、諳蠻1、獨虎1、術魯58、磨輦1、益輦1、帖暖1、蘇孛輦1,等十六個姓氏。皆封彭城郡。

每個姓氏後面的數字,是各個姓氏在《金史》中出現的次數。由此可看出,蒲察氏在金國時,黑號姓氏中,勢力爲第一位。唐括氏所以排在蒲察氏前面,是由於景祖九子,元配唐括氏生劾(he)者,次世祖,次劾孫,次肅宗,次穆宗。

景祖所生九子中,有弟兄五人爲唐括氏所生。其中世祖、肅宗、穆宗都曾爲大金掌權。完顏阿骨打,又是世祖子。爲此唐括氏排在蒲察氏前。

蒲察氏是大金國威望最高的皇后,是完顏阿骨打的四嬸,肅宗靖宣皇后,蒲察氏。完顏阿骨打對其四嬸尊崇有加。乃至:太祖將舉兵,入告於後。後曰:“汝邦家之長,見可則行。吾老矣,無貽我憂,汝亦必不至是。”太祖奉觴爲壽,即奉後出門,驩酒禱天。後命太祖正坐,號令諸將。自是太祖每出師還,輒率諸將上謁,獻所俘獲。

待其如太后亦有過之。史上能獲此殊榮者,也極少見。

《金史》中說到蒲察氏地位時,有一處記載。國朝故事,皆徒單、唐括、蒲察、納籣、僕散、紇石烈、烏林荅、烏古論諸部部長之家,世爲姻婚,娶後尚主。與國姓“完顏氏”世代婚姻的姓氏有八個,按金國皇后地位,蒲察氏第三位。

另有一處記載:金之徒單、納籣、唐括、蒲察、(裴滿)、紇石烈、僕散(比前面少烏林答、烏古倫、二姓氏)皆貴族也,天子娶後必於是,公主下嫁必於是,與周之齊、紀無異,此昏禮之最得宜者,盛於漢、唐矣。

此處所載與另一處所載,這裏多一裴滿氏,少了烏林荅、烏古輪兩個姓氏,兩處記載時間次序還未考證,未知先後。但蒲察氏在金國的貴族地位始終沒變。

現在大家知道滿洲八大姓,富察氏是滿洲八大姓之一。

實際上,金朝女真也有八大姓, 除了當時皇族姓氏完顏外,還有徒單、拿懶、唐括、蒲察、裴滿、紇石烈、僕散,皆屬於貴族也,天子娶後必於是,公主下嫁必於是。所以只有這些姓氏與皇室世代姻親,成爲貴族,參與國政,其他姓氏不得參與。皇后必須屬於女真八大姓之一,其他姓氏的不能爲皇后。

蒲察在金國時是名門望族,與皇族世代姻親,文臣武將遍佈朝野。《金史》記載蒲察字樣出現二百五十多處。

也正是如此,元滅金後,蒲察氏慘遭荼毒。遭遇滅頂之災,正是“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蒲察氏有的改姓更名(元史中明確記載:李庭原姓蒲察氏),有的流浪天涯,遁入深山,長白山周圍人跡罕至,便成了富察氏東山再起之聖地。

漢姓“富、傅、付”的滿洲人就是富察氏嗎?

(富察家族的家族徽章)

富察氏始祖

根據目前我掌握的各支始祖,可以分爲兩部分:

一、《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中所載,共367支。也就是記載了367位始祖,其中有六十多支標明誰與誰是同宗。合併起來後還有三百位左右始祖,根據記載內容有的年代較早,有的年代稍晚。年代最早的,至今當有六百歲左右,這樣的統計一下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有:鄂赫訥殷的託普嘉、那丹雅哈的達巴爾漢、訥殷江的舒奇摩爾根、綏芬的富禮塔、黑龍江的尼喀善等五位。其餘的多在四百-五百歲左右如:沙濟的旺吉努四百七十歲左右、萬塔錫四百四十歲左右、延珠瑚四百三十歲左右、本科理四百五十歲左右。唐哈思呼不到四百歲,莽色五百歲左右、喀爾喀瑪四百五十歲左右。不一一列舉了。更多的不足四百歲。最晚的也有三百多歲的,佔得比例很大。

二、民間所存族譜記載,至今我所見到的族譜,記載最多的有二十二、三代人 ,所載始祖至今應有六百歲,也有二十代左右的,始祖當有五百多歲,如鄂赫訥殷富察氏始祖濤甲就有六百歲,《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的:夢古慎郭和等五支是濤甲後裔。沙濟富察氏始祖檀都也有近六百歲,前面說的沙濟前四位:旺吉努、萬塔錫、延珠瑚、本科理等都是檀都的後裔。達巴爾漢、舒奇摩爾根、富禮塔、尼喀善等四位後裔至今沒能接觸。吉林烏拉街打牲烏拉富察氏與海林舊街富察氏本屬同宗,他們的始祖岱先也五百多歲了。

其他三百多支因缺乏史料,暫時無從查證。有待於富察氏熱心人發掘考察。

作者富察銘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