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趙樸初《佛教常識答問》|第二章(38-40)什麼是巴利文?

|序言|

《節選》:

我曾看到一本毛主席的勤務員李銀橋寫的書。有一天,毛主席對李銀橋說:“我們去看看佛教寺廟,好不好?”李銀橋說:“那有什麼看頭?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說:“片面片面,那是文化。”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周建人先生寫信給我說:“文革”初期范文瀾先生向他說,自己正在補課,讀佛書。範老說,佛教在中國將近兩千年,對中國文化有那麼深厚的關係,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國文化史。

1987年,我到四川一個佛教名勝地方看到被人貼迷信標語的事實,回來寫了一份報告,錢學森博士看見了,寫信給我說:“宗教是文化。”

這三個人,一是偉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一是當代的大科學家,所見相同,都承認佛教是文化。

---趙樸初

第二章:佛法的基本內容和佛教經籍

38.問:什麼是巴利文?

答:巴利Pali是古代印度一種語言,是佛陀時代摩揭陀國一帶的大衆語。據說佛就是用這種語言說法的,所以弟子們也用這種語言記誦他的經教。

巴利語雖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經而保存了下來。巴利就是經典的意思。古代印度人民有一種傳統習慣,就是把典籍用口口相傳的方式背誦下來,而不重視書寫。

根據《錫蘭島史》記載,公元前一世紀時候,纔在錫蘭開始傳寫。到公元五世紀,摩揭陀國三藏法師(通達三藏學者的稱號)覺音(Buddhaghosa)到錫蘭,重新用錫蘭的僧伽羅文字母把巴利文三藏全部記錄下來(一說覺音在錫蘭時將當時保存很多的用僧伽羅文寫的註疏譯成巴利文)。

原來的巴利文字母已經不存在,現在緬甸、柬埔寨、泰國的巴利文三藏也都是用他們本國字母記錄的。最近印度也正在從事用印地文字母記錄並印行巴利文三藏的工作。

39.問:除巴利文之外,還有哪幾種文字記錄的佛經?

答:還有梵文Sanskrit。佛教分南傳和北傳,傳到南方去的用巴利文,是小乘佛教經典;傳到北方去的用梵文,多數是大乘佛教經典,也有小乘經典。巴利語是古代俗語,梵文則是古代雅語。

來源:《 佛教常識答問 》趙樸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