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表面看上去就像一塊圓形木板,有着木板的紋理和顏色,木星的大紅斑就像是一個帶着年輪的疤痕,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的木星照片上都有它,它幾乎就是木星的標誌,我們可以憑藉它輕鬆分辨木星和土星以及其他類木行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大紅斑則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是一團激烈的沿逆時針方向運動的下沉氣流,每6個地球日自轉一週,裏面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但是其深度則超過了300多公里,是地球海洋平均深度的近百倍,除了氫和氦氣之外,大紅斑裏面主要是氨和甲烷氣體雲,但含有大量的紅磷化物,所以呈紅褐色。它大致位於南緯23°處,但其位置在不斷的橫向變化中,其南北寬度在12000-14000千米之間變化,東西方向上的長度的變化比較大,最長時可達40000千米左右,一般長度在20000~30000千米,可見其最大的時候裏面可以塞下3-4個地球。

木星大紅斑發現於1644年,關於它的觀測記錄一直到1713年都有,但是之後關於木星的觀察記錄卻沒有了木星大紅斑的影子,在長達118年的時間中失去了關於它的記載,直到1830年,天文學家們纔看到了它,不過天文學家們並不認爲它消失了,猜測有可能是變了顏色,不那麼容易被發現,所以這個巨型風暴至少已經存在了300多年。

關於大紅斑的成因,天文學家們分析認爲是木星內部溫度最高的部分呈柱狀的旋渦不斷朝外噴射的地方,柱狀的旋渦與大氣中的甲烷、氨等物質產生化合作用,從而形成了橘紅色的氣態物質團,和地球上的颱風有相同的形成機理。通過紅外線觀察加上對它自轉趨勢的推導,得出大紅斑是一個高壓區,那裏的雲層頂端比周圍地區特別高,而且也特別冷。

不過大紅斑一直在縮小中,如今其規模已降到了歷史最低,去年5月份,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及歐空局都發布了對大紅斑的觀測結果,通過朱諾探測器和哈勃天文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表明,大紅斑的寬度已達到有記載以來最小值,只有16500千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