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质量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品牌是目标。

9月20日,“首届中国集群品牌论坛”在京举行,中国建筑建材集群等9个品牌集群正式成立。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 289)主席顾问组主席刘平均表示,国际市场20%的国际知名品牌拥有80%的市场份额,全球经济已进入品牌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处在质量经济阶段,但中国消费者已进入品牌消费时代。我国要加快培育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中国建筑建材集群品牌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发起成立,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承担集群秘书处工作。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英表示,在当前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集群品牌建设,既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途径,也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品牌提升价值  建筑业需练内功

◆  ◆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 289)主席顾问组主席   刘平均

“我国高质量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假冒伪劣长期屡禁不止,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 刘平均在论坛演讲时表示,我国的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已经从80年代的70%稳步提升到现在的90%以上,中国质量总体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抢购洋奶粉、抢购日本智能马桶盖等现象的出现表明,精心培育中外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的“中国品牌”势在必行,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对此,中国建筑建材品牌集群成员——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舟股份”)董事长助理、国内营销总监黄海刚深有感触。黄海刚表示,一舟股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创期时,主要是为世界五百强电子企业做数据线缆以及安防线缆的代工。介于国外品牌在国内主导市场的现象,一舟股份决定自创品牌,全力着手打造“一舟”品牌。“国际巨头提供标准,我们代工制作说明我们的技术能力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但做代工,技术用我们的,人力用我们的,利润却最低,在国际国内市场没有品牌就意味着没有话语权。”黄海刚表示,经过2000到2010年十年的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布局,在“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中,一舟股份率先提出“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概念,强化“一舟”品牌营销,迅速打开市场,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前三。到现在,一舟股份拥有70多个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品牌的价值是无形的,所以有了‘一舟’品牌的成功,我们现在的业务已经从原来的数据线缆制造延伸到了网络通信、网络能源、智慧城市三大板块。”说起企业20余年的发展,黄海刚深深感受到了品牌的价值。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最大的国家,然而,要打造建筑业的中国品牌,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孙英表示,“一方面,资源能源消耗高,对环境影响、破坏大,建筑业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40%,排放CO2约占全社会CO2排放量的43%,产生的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特别是由于前期大量交付的是毛坯房,二次装修造成资源能源的重复浪费,产生大量不可降解的建筑垃圾,也给建筑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绿色建筑  智慧建筑

◆  ◆

怎样才能体现建筑业的品牌价值?孙英给出的答案是通过科技创新建设长寿命、高品质、绿色低碳的好房子

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组织十几家房地产领军企业,启动百年住宅示范项目建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持单位,负责百年住宅的研发设计工作。

孙英表示,百年住宅业被称为新四化住宅,“核心理念就是四化建筑长寿化建设产业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

建筑产业化是将目前大量湿式作业的建设方式升级为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品质优良化是指提高功能布局的合理性,采用健康环保材料和高品质部品、部件提高住宅品质;绿色低碳化指降低建筑能耗,应用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技术。

《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了解到,目前,百年住宅建设实践取得突出成果,已建在建项目超过了100万平米。

筑梦公司总经理  孙军

就打造建筑业中的中国品牌,中国建筑建材品牌集群成员——筑梦公司总经理孙军表示,符合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建筑方式是打造品牌的利器。筑梦公司推广的SSGF技术以"Safe&share安全共享"、"Sci-tech科技创新"、"Green绿色可持续"、"Fine优质高效"为四大核心理念,有效避免了传统建筑施工中的开裂、渗漏、空鼓等多项质量隐患,并通过科学、有序、精密管理,在达到环保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优化建造周期。“因为采用了SSGF体系,我们可以大幅度的节约木材的使用,节约沙和水泥的使用,如果 2017 年我国新开工的住宅全部采用 SSGF,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000 万吨,节约 1.3 万平方公里森林,节约 4.6 亿吨的沙,节约 75 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和减少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孙军向《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表示,目前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已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400多个项目中应用推广。

在黄海刚看来,未来的房子除了绿色低碳、健康长寿,也将会朝着智慧建筑方向发展。“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在提‘智慧城市’,但智慧城市到底怎么建,其实目前没有一个标准,很多地方都在建大数据库,这是一个存储、分析中心,要如何实现好的运用,需要思考探索。”黄海刚向《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表示, “智慧大脑+数据分析管理中心+多种智慧应用”是相对完整的智慧城市构建体系。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借助绿色智能建筑、大数据基础建设为工具,更有利于实现智慧城市、工业云等大数据的应用与运营。

住房城乡建设部唯一综合媒体

中国建设报房地产融媒平台

支持单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

微信ID:chinahousing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嘿,还有

欢迎加入我们的侃房群~

一起侃房侃人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