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出家的時候,因爲八十年代初,各個方面的生活也是比較刻苦的。上午如果拜佛辛苦或者勞動,只有醃的茴子白的菜幫可以隨便喫,也是當地的信衆供養的,只能夠喫到那些。

從小接觸到一些老和尚,就像我們大家熟悉的峨口弘老和尚,或者已經往生了的正聞老師父。在文革當中,他們都在太原附近的小廟裏,實際也不是小廟,那個時候給國家看文物。但他們能利用那樣的機會得以住寺廟,也很知足的。去看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是自己種一點土豆等等,拿一點土豆,或者拿一點菜拌一點糧食,做成菜團團那類的,就能夠喫飽一頓。

弘老和尚說:“能不能製造出一種所謂的菜丸,就喫上一個,這一天就可以不喫飯了?”爲啥他這樣說呢?就是想利用其他時間來好好修行辦道的。所以給同學們說的“黃葉菜用鹽炒,只要撐得肚皮飽”,實際也就是從這些老和尚那兒聽來的。

以後生活漸漸地好起來,正聞老和尚到我家,供養他蒸的土豆,大家在那兒喫的時候都是把土豆皮撕掉喫的,但我們放到桌子上的土豆皮,他都拿起來喫。他說這個好喫、好喫。以後再看他,一粒米,就是那麼一個黃菜葉他都不肯扔掉的。他都會說:“哎,我是一個苦惱的出家人,我的福報不夠哇!我得好好地爲衆生服務,得好好地來珍惜自己的這點兒福報。”

這位老和尚住到哪裏,也怪得很,都是缺水。當我們問起來的時候,他就說:“這就是因果的顯現,因爲我過去太浪費水了,所以現在到哪個地方看上去挺好,但是修上一個廟,就是沒有水。”

爲什麼提起來這個話題呢?就是告訴大家,我們身在福中要知福、要惜福,要好好地利用我們的福報來修行自利利他、成佛利益衆生的事業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