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早已透過現象看透了輕食流行的本質:食物的背後,是中產階級的身份焦慮,他們心甘情願爲平息焦慮買單

  文裘雪瓊

  編輯張慧

  圖 視覺中國

  在北京國貿商圈工作的丁丁,10頓工作餐裏有四五頓在“喫草”。

  “如果不健身不喫草,我的身體肯定就垮掉了。”她言之鑿鑿地告訴《博客天下》。練完瑜伽到Wagas門店享用沙拉套餐,配美式咖啡,是她心中與健康生活最靠近的一刻。

  她偏愛的套餐售價58元,裏面有混合生菜、小扁豆、聖女果、四季豆。

  “58元帶給我的不止是食物,還有環境帶來的心理價值。”簡約的北歐風格,歡快的音樂,手寫的推薦菜單,讓置身其中的丁丁產生“很高級”的滿足感。

  輕食進入中國3年多,先俘虜了中產階級的頭腦,進而攻佔了他們的胃。

  這個詞來自歐洲,特指以沙拉、三明治、蔬果汁爲代表的低卡低脂食物。它的代名詞有健康餐、營養餐、減脂餐,像丁丁這樣的白領則俏皮而形象地稱之爲“喫草”。

  在丁丁的生活中,“草”觸手可及,打開外賣軟件搜索“輕食”,有100多個商家供她選擇,單價20-40元不等。步行5分鐘範圍內,就有兩家連鎖西式簡餐店,人均客單價70-80元。

  嗅覺敏銳的人從丁丁們的熱愛中看到了商機,曾經的星星之火,已是如日中天。

  1

  丁丁經常光顧的Wagas,位於國貿商圈一家昂貴寫字樓的一層拐角處,兩面臨街,位置絕佳。

  270平方米的店面,只有一根承柱,兩面落地玻璃窗,大而亮堂。原木桌、灰桌椅、灰藍沙發、黑色小吊燈是知識中產喜歡的腔調。角落擺放六七盆高大落地綠植,收銀臺後邊的木架上碼着幾排應季水果。

  員工早上8點開工,晚上10點收工。從上午十點半起,陸續有順豐、美團、達達的外賣員進店,取走一份份白底橙字、寫着“A HEALTHY OUTSIDE STARTS FROM THE INSIDE”(“健康由內而外”)的紙質包裝袋。

  高峯時段從中午12點持續到下午1點半。附近寫字樓的白領結伴而來,隊伍最長時有二十來人,幾乎排到店門口。冷氣吹拂下,無論是商務打扮的男士,還是衣着精緻的女士,都顯得放鬆從容。

  Wagas北京店

  50多張桌子很快坐滿,只有少數幾桌是外國人。3名服務生步履不停地穿梭於取餐區與座位區,半開放式廚房牆沿貼了一溜點菜單。

  炎炎夏日,消費者偏愛主食沙拉與果汁。Wagas的沙拉銷量冠軍有“雞肉牛油果芒果色拉”“煎牛肉能量bowl”。熱門果汁有“醫生說”“大力水手”,前者含有菠蘿、百香果和梨,後者包括牛油果、羽衣甘藍、菠菜、蘋果、梨和奇亞籽。

  食材體現了Wagas對健康與營養的重視——據說,牛油果含有的多種維生素能延緩衰老,保持皮膚光滑;羽衣甘藍富含大量纖維素與維生素A,對促進消化和保護視力有好處;奇亞籽中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則能預防心血管病。

  據店長Lynn估算,現在Wagas嘉裏中心店的日均訂單超過1000份。合夥人Jackie透露,Wagas的消費者,80%是老客戶,甚至有顧客一個月連續25天在線上訂餐。

  2016年起,輕食行業迎來了春天。根據美團點評平臺公佈的餐飲消費調查,2016年健康沙拉類外賣的訂單同期增速高達16倍,是外賣大盤增速的5.3倍。

  在行業報告《2017年南京餐飲關鍵詞》中,“沙拉”“輕食”是2017年外賣的新爆款,SKU增長量同比超過700%,被點擊頻次整體上升109%。

  一線城市的輕食賽道擠滿了創業領跑者:北京活躍着Yota、甜心搖滾沙拉、蔬小盒,純悅生活;在上海,知名的有大開沙界、沙綠輕食、米有沙拉;在廣州與深圳,好色派沙拉名氣響亮。

  好的Slogan是打動消費者的關鍵,訣竅是將飲食選擇上升爲生活態度。Wagas宣揚“Eat well,Live well”;蔬小盒主張“唯食材和身材不可辜負”;純悅生活與沙綠輕食爲自己貼上專業標籤,前者要做“你身邊的健康生活方式專家”,後者立志成爲“值得信賴的健康生活品牌”。

  好的Slogan是打動消費者的關鍵

  專業、綠色、新鮮、環保是輕食品牌的立足之地,也是中產積極消費者認同的理念。

  爲了證明健康專業度,輕食品牌的介紹中往往強調,菜品研發團隊由中西餐大廚與專業營養師構成。食材必須是綠色無公害的,橄欖油往往從意大利、西班牙進口,“俗氣”且高熱量的千島醬、蛋黃醬被嗤之以鼻,每日新鮮製作的無添加醬汁纔是標配。

  另一個賣點是所謂的超級食物。

  “這些大衆認可的熱門食材,肯定是我們的首要選擇,雖然羽衣甘藍要比普通生菜貴3倍。”蔬小盒創始人張笑松告訴《博客天下》,他們的沙拉中經常用到牛油果,有3種沙拉用到了羽衣甘藍和藜麥,有一款沙拉還添加了時下最火的奇亞籽。

  餐盒作爲食物的載體也要講究。可降解、可回收的餐盒成本不菲卻是輕食行業的外賣標配。“腰封”上標註着所含卡路里、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的數值,將健康主張變得可視化、直觀化。

  線下門店的裝修就更講究了。

  蔬小盒世貿天階店,60多平方米的就餐區天花板上懸掛自行車,牆壁鑲嵌攀巖彩石,LED屏幕滾動播放維多利亞內衣秀,以激發女性對好身材的嚮往。

  蔬小盒世貿天階店

  這一切的目的都是增加消費者的認同感,商家早已透過現象看透了輕食流行的本質:食物的背後,是中產階層的身份焦慮,他們心甘情願爲平息焦慮買單。

  2

  不誇張地說,Wagas培育了中國市場上第一代輕食消費者。

  “我和我的合夥人多年來一直堅信,中國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廣泛追求一定會在某個時間節點發生,現在這個時刻已經來到。”Wagas合夥人Jackie說。

  2001年,丹麥小夥子John和澳洲華裔女生Jackie聯合創立西式簡餐品牌Wagas,首店開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中信泰富廣場。無論是牛皮紙印刷的菜單,還是果汁、三明治、沙拉、意麪等餐食,當時都是絕對的小衆。

  頭幾年,客人90%是外國人。中國人的生意多數來自星巴克的“帶動”——Jackie發現在星巴克喝咖啡的中國人,飯點會到Wagas用餐。

  彼時,西式簡餐在中國並不普及。當時在讀大學的方方請室友到賽百味喫三明治,一位室友喫完就吐了。“可能因爲(食材)太生了”。

  2008年,Wagas在西單大悅城開了第一家分店,卻因爲業績不佳很快關閉。原本列入計劃的三家門店分別位於光華路、前門、三里屯,均未如期開業。

  那時,名氣最大的沙拉是必勝客的自助沙拉臺——沙拉任選,只需32元。沙拉臺上約10種食材,除了新鮮而常見的蔬菜,時令水果,還有糖漬水果罐頭。因爲只能取一次,甚至出現了“如何將沙拉塔疊到最高”“無敵6層必勝客自助沙拉制作方法”等攻略。年輕人像蓋房子那般堆“沙拉塔”:用胡蘿蔔當鋼筋、用黃瓜當牆磚、用玉米粒葡萄乾填補縫隙、用沙拉醬當水泥

  必勝客的自助沙拉臺

  那是中國的第一次沙拉狂熱,推波助瀾的是消費者不能喫虧的心理暗示。2009年,必勝客以“自助沙拉已不能很好滿足顧客需求”爲由,撤銷了沙拉吧檯。

  這個決定並沒有引起多少火花,彼時即使對於時尚先鋒來說,沙拉也只是西餐的配菜,就連健身狂熱者也少有人用沙拉代餐。

  但很多人已經有了多喫菜能減肥的概念。

  2008年夏天,方方爲了減肥,在北京薊門裏地區浩沙健身辦了健身卡。教練建議她通過調整飲食來降體重。中午能喫米飯,但“就比乒乓球大一點,每一口使勁嚼,可珍惜了”;晚上她用清水煮菜葉——從菜市場買回生菜、小油菜、菠菜、娃娃菜,過水焯一遍,加點鹽或淋點醬油。

  超級食物少人問津。牛油果只出現在高端超市,被歸爲“進口水果”。但消費者對幾十元一顆、外表皺巴巴、切開油膩膩的水果並不感冒。羽衣甘藍還是一種景觀植物,在北方城市的街心花園和學校花壇裏經常見得到。

  三源裏菜市場96號攤主靳嶽霖告訴《博客天下》,他2008年進入三源裏,賣羅馬生菜、紫葉生菜、苦菊、圓生菜,一兩年後引入羽衣甘藍。客人多數是外國人,中國人有時會圍觀,問他,“這些是什麼菜,怎麼喫?”

  到了2012年,Wagas在上海的第26家門店開業時,外國客人與中國客人比例已基本相當。澳大利亞主廚開發的國際化餐食——牛油果檸檬果昔,南瓜松仁菠菜意麪,東南亞綠咖喱雞飯——逐漸收服了中國食客的味蕾。

  同年7月底,Wagas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開出首店。有同事歡天喜地告訴方方,“結果大家都奔走相告。”這一次,Wagas在北京站住了腳,很快又開了新的門店。

  Wagas北京三里屯店

  方方經常和同事去東直門來福士購物中心的Wagas喫午飯。門店面積不大,設有二三十個位置,生意好到“永遠都找不着座位”。

  3

  2014年是中國輕食行業的轉折之年,第一批喫螃蟹的本土創業團隊先後亮相。

  4月,甜心搖滾沙拉在北京創立。兩個月後,健康餐飲外送品牌Yota正式上線。進入7月,第一個打出“主食沙拉”概念的米有沙拉在上海開了首家門店。

  全民健身風潮和飲食消費升級給輕食創業添了一把柴。

  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中國有4億人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相比2007年增長8%,其中20-40歲人羣的鍛鍊人數翻了一番。歐睿國際諮詢數據顯示,2014-2016年中國健身房以約3%的速度穩步增長。

  與之相對的,是不容樂觀的國民健康狀況調查。國家衛計委調研發現,成年居民的超重率由2002年的28.1%增加到32.4%,肥胖率由9.8%增加到13.2%。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超重,4人中有一個高血壓,13人中有一個糖尿病。這些數據成爲中國人營養過剩的寫照。

  有些輕食創業者深受其困,從痛點中看到了商業機遇。

  Wagas主題餐廳

  Yota創始人鮑殫恆原本是企業高管,常年在寫字樓羣裏艱難覓食,一度3年長胖18斤。2013年她創業時,發現國貿地區女白領,還在流行“一天只喫一個蘋果”的減肥方式。

  2014年10月創辦大開沙界之前,馬楊是每年飛行12萬公里的諮詢師,體重200斤。他定期健身,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食物——中餐過於油膩,市面上的沙拉口味單一,“喫不飽,也不好喫”。

  2015年底,張笑松從互聯網公司離職。他並非健身族,也不喫健身餐,靠着商人的嗅覺認定輕食將是未來幾年的飲食趨勢——他的朋友圈與網上媒體,有關健康、健身的內容越來越多,且閱讀量不俗。順勢而爲,他成立蔬小盒,主打沙拉與低卡飯。

  中產階級成了輕食品牌最先想要抓住的客戶羣。他們有清晰的畫像:25-35歲,一線城市白領,收入可觀,有強烈的健康意識,願意爲健康生活付費。

  這個羣體足夠龐大,又有可觀的購買力。瑞信財富發佈的“2015全球財富數據手冊”,以擁有5萬至50萬美元的淨財富來界定中產階級成年人;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中產階層人口,達1.09億名。

  Yota剛上線時,專注在國貿一座、財富中心、嘉裏中心“掃樓”,將產品免費送給白領體驗,再往三元橋、王府井等地拓展,一年多就積累了2萬用戶。

  純悅生活創始人盧青發現,2016年北京接到訂單最多的是金融街區域,上海是浦東和靜安寺,月薪5000-10000的用戶佔34%,1萬-2萬的有21%,2萬以上約爲 20%。

  中產階級成了輕食品牌最先想要抓住的客戶羣

  專家的建議也在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營養學家顧中一告訴《博客天下》,沙拉以拌、蒸、煮爲主,水果蔬菜維生素流失少,只要清洗、運輸與儲存過程安全衛生,多喫的確有益身體。他習慣從7-11買十來塊的沙拉,也時常在外賣APP訂,一份主食沙拉三五十塊錢,包含穀物、高蛋白質與維生素,“飽腹感挺強,也挺健康”。

  輕食行業的口味和理念難分伯仲,決定勝負的是營銷策略。

  爲建立消費者的健康飲食心智,輕食品牌在微博、微信公號介紹食材的營養成分,推薦減脂食譜,分享輕食餐做法。

  純悅生活的種子用戶,都是盧青在健身房認識的朋友。初期推廣時,運營團隊維持着20個與健身相關的微信羣和健身房聯手營銷:買套餐送私教體驗課,或者將月套餐和健身房月卡綁定優惠銷售。

  同樣座標北京的“食悟練”,發起人之一是黃曉明私人教練孟超。2016年面世時,他們將宣傳物料立在青鳥、浩沙等健身房內,也邀請健身 KOL 和明星教練來試餐,通過他們在社交網絡上造勢,打開口碑和知名度。

  2017年9月,集結郭碧婷、何穗、盛一倫、吳昕、劉畊宏、蔣勁夫的綜藝節目《明星健身房》開播,Wagas大廚現場定製營養套餐。這些套餐,在Wagas自有的沃樂送外賣平臺同步上線。《明星健身房2》舉辦發佈會時,總製片人曹青透露Wagas憑明星健身餐在三個月內獲得近千萬元收入。

  而甜心搖滾沙拉最初的知名度源自一次失敗的斯巴達勇士送餐活動。

  2015年7月,甜心搖滾沙拉招募了300名金髮碧眼的外國男模特,打扮成斯巴達勇士形象,赤裸着上身,手握沙拉罐,排成長隊在國貿和三里屯爲用戶送餐。帥氣健碩的男模上午刷爆了國貿白領的朋友圈,下午步行至三里屯時卻被朝陽區警察制伏在地。“斯巴達勇士”被按倒在地照片讓話題升溫,兩次登上微博頭條,300多家國內外媒體進行了報道。

  兩年過去了,甜心搖滾沙拉的業務已經覆蓋北京與上海,日均賣出16000罐沙拉,用戶復購率超過60%,客單價80元左右。

  2017年年初,蔬小盒世貿天階店開業前夕,張笑松派員工在門店半徑一公里內的寫字樓發放了2000張“贖罪卡”。卡片顏色各異,印着體現健康飲食理念的標語,而主旨只有一個:任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皆爲“犯罪”,你應該到蔬小盒“贖罪”,可享受八折優惠。

  開業當天,蔬小盒店門口排起長龍,因爲人太多,“連商場保安都驚動了”。

  張笑松告訴《博客天下》,現在蔬小盒的四家線下店,單店日成交量均爲300-400單、日流水達1.4萬-1.8萬,均實現較理想盈利。下半年,他將在北京再開設四家門店。

  4

  創業如大浪淘沙,輕食行業也不例外。2013年10月成立的“有柚”失敗了。海歸團隊打造的極客沙拉,嘗試過向“店中店+線上配送”轉型,終歸還是銷聲匿跡。

  但是新的創業者正在湧入。2018年農曆春節,林清子結束北漂生活,回到家鄉成都發展。在北京時,她工作日要點兩三次輕食午餐,週末則流連於三里屯的輕食餐廳。做一個自己的沙拉品牌的念頭,在她心裏生長了許久。

  市場環境正發生變化。健身房與私人教練試水爲學員提供免費的健康餐。而受到健康飲食觀念培育的消費者,意識到在家DIY輕食並不複雜。隨着輕食的普及,購買沙拉原料變得越來越便捷,美食APP上五花八門的輕食食譜眼花繚亂。

  作爲營養學家,顧中一對輕食餐廳發來的品嚐餐食、鑑定營養價值的邀請,一概婉拒了。在他眼中,飲食流行趨勢一直在變,但“科學證據的變化沒那麼快”。

  “好多飲食方法以前也流行過。大家還是按照均衡飲食,以植物性攝入爲主,控制好總熱量,其實就挺合理了。”他告訴《博客天下》,自己平時從線上超市下單食材,除了少油少鹽,烹飪方法並無其他特殊之處。

  消費者對輕食的迷信程度讓顧中一感到驚訝——有人每天給寶寶喫牛油果,有人主食只喫藜麥。對於這些中產階層追捧的超級食物,他的分析很冷靜:

  

  牛油果含有國人攝取不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和鉀,但熱量卻是一般水果的3倍以上。在他看來,十幾元一顆的牛油果“並不屬於非喫不可行列”,“完全可以通過調節植物油品種,喫香蕉、木耳、雞蛋等食物替代。”

  

  顧中一也指出,藜麥是一種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但相較於大豆優勢並不明顯;至於“膳食纖維豐富”,藜麥只含7%,還比不上燕麥。

  中產階層追捧的超級食物——藜麥

  而對於最近大熱的奇亞籽,營養學家黃東彥也曾提出質疑。他表示,大部分對奇亞籽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都是提純過再做試驗的,並沒有直接喫奇亞籽的研究。而且,人的消化系統直接接觸到奇亞籽的不飽和脂肪酸概率超級低,它更多的只是作爲低熱量食物過過腸,作爲提高飽腹感的輔助成分。

  但輕食品牌的市場潛力仍然不可限量。

  首先是其客戶羣對價格的敏感性低。方方認爲DIY沙拉是件麻煩事。“你要去菜市場一下子買很多東西,其實每一種只需要一點點,剩着很煩,等於你第二天還得喫這個,到第三天就不新鮮了。”

  丁丁同樣畏懼麻煩。她喜歡去Wagas門店用餐,“在那裏會讓我有種稍微脫離了一點點地氣的感覺。”

  對許多輕食消費者來說,喫到嘴裏的每一片羽衣甘藍,都是對中產身份的自我確認。輕食品牌常引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句話,“身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裏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她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對輕食買賬的人,很多都是村上春樹的忠粉。輕食和村上,都已成爲中產的身份標籤。

  隨着二三線城市經濟水平的增長,輕食品牌可以通過渠道下沉收穫更多更新的消費者。

  Wagas將門店開到了成都、南京和蘇州。大開沙界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西安、重慶、鄭州、昆明佈局了40多家門店。

  Wagas成都店

  林清子回鄉前,她擔憂“四川人偏重口味,大家不太能接受清淡的(沙拉)”。在太古裏、南部軟件園等區塊實地考察後,她發現沙拉店的數量與經營狀況都比預想中好得多。

  “大部分消費者對沙拉的印象是不夠好喫。這一塊的短板,正是我們創業的機會。”林清子告訴《博客天下》,半年來他們學習國外的低溫慢煮法,使得肉類質地更鮮嫩;他們自制醬汁,加入成都人熱愛的花椒、辣椒、泡椒。

  食材難找是一項大麻煩。成都沙拉生菜的供應渠道遠少於北京,林清子通過淘寶才找到供貨商,但無論是生菜質量還是數量,都稱不上穩定。

  幾天後,林清子的沙拉店就要開張了。她籌劃着進駐外賣平臺,尋找健身、美食KOL,與健身房、運動品牌談合作,幾乎在完整重現一線城市行業前輩的市場策略,只不過她收穫的,將是新的一撥擁躉了。

  (應受訪者要求,丁丁、林清子、方方均爲化名)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授權請聯繫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