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因民一一我夢中常回到的地方

不知多少次在夢醒時分還流連於你的懷抱,也不知多少次還相聚在你那熟悉的容顏下,你讓我這個剛剛踏入社會的青年,沿着你的足跡走向了成熟,走到了不惑之年。

因民

因民幹衝

你始終用你那渾厚的力量,內在的寶藏支撐起了大山的脊樑,吸引着一批批遠道而來的有志之士,耕耘着自己的夢想,這就是你—因民,我夢中常回到的第二故鄉。

因民

因民小雨溪

記得30多年前我告別家中的親人,隻身一人翻山越嶺來到你的身旁,當時你給我的感覺是既陌生而又嚴酷,一眼看不到邊的大山連綿起伏,一座座山峯高聳入雲,險不可攀。

因民小山腦

因民紅山

狹窄的山谷中,分佈着大大小小的廠房、平樓。兩條鐵軌上,一輛輛機礦車在綠色車頭的牽引下,從那深不見底的礦硐中進進出出,滿載着大小不一的銅礦石,順着2472主運輸道飛馳而去。老遠就能聽到車頭上發出的叮噹聲,隨時提醒着人們不能靠近,保持好安全距離。

因民

2472主運輸道

特別是每年的冬天,馬掌子、面山、大劈槽山上的雜木,都會垂墜下一尺多長的黑頭凌,更是讓我喫盡了苦頭。每到夜深人靜時,身處人地生疏的大山深處,裹着一條冰冷的被子久久不能入睡,任由淚水浸溼了枕頭,想家、想家中的親人。

因民小雨溪

東五中

這樣的時間沒有持續多久,隨着工作的分派,在完成了二級單位的安全教育後,與我工作後的第一個王師傅見了面。他50多歲,來自礦區周邊農村,個子不高,常年穿一套勞動布工作服,戴一頂卡機布的藍帽子,對每一個認與不認識的人都是那樣的友善,從來就沒有看見他在別人面前發過脾氣,同事們都說他人實在,喫苦耐勞,常常在髒、累活的工作場地見到他的身影,有時連我這個新工都爲他嗚不平,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會對我說,使不完的力氣打不幹的井水,這算得了什麼,回去好好睡一覺明天不就好了嗎。

因民三風口

職工醫院

紅山

師傅的言傳身教,讓我看到了老一輩礦山人淳樸善良、勤勞堅韌的人性本質。後來雖因工作變動,又先後有了第二、第三個師傅,而在他們身上同樣具有着老王師傅礦山人的個性特徵。

因民三風口

紅山球場、老電影院、河轉灣

當我完成三年的學徒,在所從事的工作中小有成績,已經能夠獨擋一面時,我的三個師傅早巳經把我看成了他們的家人,我也儼然成爲了他們家中的一員,碰到什麼不開心的事,總會找他們訴說,這讓我又找到了一種家的感覺。周圍的同事、朋友也常相約在一起,走進這大山深處,去領略它的蒼勁雄渾、博大寬廣的胸懷。這時的因民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個值得信任、奮鬥的地方。

因民三風口

一坑

隨着時光的流逝,在我工作滿十年後,有幸被單位抽調從事其他工作,當我得到這個消息時,首先想到的是不想離開,因爲在我的內心深處,早巳經把因民當成了我的家,我不想離開家中的親人,不想離開已經接納了我的這一方熱土,不想背叛與大山的約定。

一坑的梯子

後來經過了解最終還是要回到原單位時,才讓我放下了思想包袱。這一走讓我的人生出現了一大轉折,也讓我在工作中遇到了第四位師傅,遇到了一個個給予我大力支持的摯友、同事,使我在工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更有底氣。每當碰到困難時,是因民的文化,是因民人的豁達、忠貞給予了我力量,我感恩因民這片熱土,感恩一路同行的每一個因民人。

小學

供銷科

一千九菜市場

30年後,當我已經離開因民,但每次夢境中總會回到這個始終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因民,那裏的一街一景,一山一石,是那樣的清晰可見,它們彷彿都記載了我爲之奮鬥了30多年的成長曆程,是因民的山山水水養育了我,培養了我,我爲因民驕傲,我爲因民自豪。

一坑辦公樓

一千九

三坑辦公樓

圖片:老堃

原創:林中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