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個發言的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徐敬業表示,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範疇不統一、工作體系不明確、工作內容缺乏規劃等問題仍然存在。爲此,崔鬱建議,由中央文明辦牽頭,將家庭家教家風納入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黨委加強領導、政府落實職能,羣團發揮作用,工作才能做好。

汪洋問孔子後人:“俗語說‘棍頭出孝子’,你怎麼看?”

6月28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議題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全國五好家庭”代表、孔子76代後裔孔令紹沒想到,自己能通過手機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視頻連線。

“俗語說‘棍頭出孝子’,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在聽取了孔令紹關於家風的介紹後,汪洋拋出了一個問題。

“打罵孩子這種事不是絕對沒有,但是很少很少。”孔令紹頗有些緊張,如實回答說:“這種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叛逆,培養孩子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我現在與兒子孫子都是最好的朋友。”

這是6月28日全國政協“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上的互動場景。孔令紹是作爲唯一受邀的家庭代表,在山東曲阜家中參加連線的。當天,15位委員和家庭代表通過全國政協機關主會場和天津、上海、山東、陝西等4個分會場,以及手機連線方式圍繞主題相繼發言。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農業農村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負責同志也應邀參會,現場回應。

家事也是國事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在遠程協商會之前,承辦此次會議組織的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在全國政協主席陳曉光、李斌的分別帶領下,組成調研組赴山東、陝西和上海進行了深入調研。

“把家庭建設好,是固本強基的事業,應該成爲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第一個發言的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徐敬業表示,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範疇不統一、工作體系不明確、工作內容缺乏規劃等問題仍然存在。他建議,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上升到國家治理層面加以重視,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制定出臺關於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指導意見。

來自天津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穎建議,通過專門立法來規範家庭教育,明確家庭教育法律地位,明確黨委政府、學校、社會組織、家庭的各自職責,並形成互相融通配合的合力。

“婦聯組織做了大量工作,但現實中力度還很有限,時常給人一種‘小馬拉大車’的感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副主席崔鬱關於“小馬拉大車”的形象比喻引發與會者共鳴。

“‘小馬拉大車’的問題確實存在。”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黃曉薇坦誠回應,婦聯是個羣團組織,需要職能部門“出頭”的事,讓基層婦女去“牽頭”,指揮誰做什麼,這是比較困難的。

爲此,崔鬱建議,由中央文明辦牽頭,將家庭家教家風納入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黨委加強領導、政府落實職能,羣團發揮作用,工作才能做好。

還有委員表示,解決“小馬拉大車”,一個方法是把“馬”養“壯”。連線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王麗萍介紹了上海的“家中心”,這個由婦聯培育的社區工作站,在當地黨委和職能部門的領導、支持下,已經成爲社區建設、家庭支持的重要力量。

“從上海的優秀案例能看出來,‘馬’能不能拉動‘車’,關鍵要看‘育馬者’。我們有這種經驗:家庭家教家風工作做得好的地區,除了婦聯組織工作努力之外,背後一定站着堅定的黨委與政府部門!”黃曉薇說。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王曉暉回應說,中央文明辦將認真研究採納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把家風建設抓實,推動工作往實裏走、往深裏走,加快文明家庭管理辦法的制定,廣泛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到家風建設中來。

好家教引領好家風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當前家庭教育過於看重“盼子成龍,望女成鳳”,重成才輕成人,這一傾向讓委員們頗爲擔憂。

“對於家庭,文化傳承比財富積累更重要。而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走進孩子的心裏’,讓他在快樂中成長;不是讓孩子出人頭地,而是讓他具備健全的人格。”孔令紹說,孔子爲孔氏家族留下了“詩禮傳家”的好家風,他概括爲“有文化,守規矩”。“一個人只有守好家規,才能在單位守規則,在政黨守紀律,在國家守法律,在社會守秩序。”他說。

“把孩子從單一的過重的考試分數和低效的知識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已經成爲開啓正確家庭教育模式呼聲中的最強音。”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開放大學校長袁雯如是說。

在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學區家校社合作共育現場,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進行了連線發言。他表示,應理順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的責任體系,把家庭教育納入教育整體發展戰略和教育行政基本職能,同時依託學校開展科學系統的父母成長教育,積極引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理念、內容、方法和策略上有機銜接。

相比城市家庭,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及特殊困難家庭的家庭教育狀況更爲嚴峻。

建議把家庭家教家風工作作爲鄉村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治理之中。”陝西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渭南市副市長高潔認爲,要注重家庭的完整性,從長遠來看,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紓解留守兒童等問題。而當務之急,則是通過在村級活動室設遠程視頻等舉措,力所能及地做實事。

上海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會副主委胡衛建議應大力扶持反家暴援助、困境兒童關愛、婚姻危機干預以及老年人權益保障等社服組織,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把居民“煩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消解於萌芽狀態。

“現代化的教育一定是家校共育的體系。”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回應說,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要與相關部門主動配合,推動建立街道、社區家庭教育的指導機構,明確各自的職責。

構建新時代良好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較爲穩定的行爲規範與準則。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家風?如何構建新時代良好家風?

山東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學典認爲,應將孝親敬老擺在首要地位,將和睦鄰里、融洽羣體作爲重要內容,將守誠敦禮作爲建設的重要方面,心懷國家、恪盡職守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新時代的家風,除了傳承,還要在青年家庭中重新梳理和樹立,確切地說就是要改善和創新家風。”天津分會場的天津市政協委員張建雲表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掰開揉碎融化在家風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抓好家風”,“領導幹部的家風,不僅關係自己的家庭,而且關係黨風政風。”

“必須把黨員領導幹部的家風建設作爲黨風廉政建設的重點突出出來。”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軍委政法委員會原書記李曉峯建議,應把家風建設作爲黨員領導幹部的必修課,將家庭情況作爲黨員領導幹部考評的重要內容。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李掖平認爲,還應發揮基層治理者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私利、敬畏法紀、以身作則的模範帶頭作用。

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佈的違紀違法中管幹部通報中,70%以上存在着家風不正,甚至家風敗壞的問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回應表示,黨員領導幹部的家風事關黨風政風,對社會風氣也有一定的示範效應,對領導幹部的家風建設應有更高標準、更嚴要求。

“要充分發掘傳統優秀家規家訓的教化作用”“將家風建設注入時代內涵,樹立新時代家庭文明新風尚”“深度挖掘紅色家風特色”“政協委員要帶頭做弘揚新家風的模範和表率”……3個小時裏,鏡頭在主會場、分會場、手機終端上不斷切換,委員提出的幾乎每條建議,都得到了相關部門同志的回應。

除了現場連線,主會場屏幕下方也頻繁“走馬燈”。這是各地委員通過移動履職平臺的在線發言,截至會議開始前1小時,共有來自全部34個界別的251位委員提出意見建議420條,內容超過10.5萬餘字。作爲新一屆政協工作的創新之舉,頗具“科技感”的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打破了建言資政的“時空壁壘”,讓協商雙方即使沒有“面對面”,也能實現“心連心”,推動人民政協更好更活地圍繞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轉載請聯繫授權

來源/團結報團結網

作者/周福志

編輯/吳蘇錦

美編/李凌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