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

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

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

提起隈研吾,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座座他所塑造的建筑,比如,日本福冈的星巴克、长城脚下公社的竹屋。说起隈研吾的创作核心理念,或许可以用“让建筑消失”来概括。使用当地的天然建筑材料,利用光线,增强建筑的通透感及明亮度,尽量使建筑自身融入四周的自然环境中。

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主场馆设计者,隈研吾强调“木与绿”的概念,建筑整体使用钢与木结合,延续了他对木材的偏爱;并在椭圆形体育场里种植了很多树。这也印证了他一贯的“负建筑”风格,让建筑“消失”在环境中。

2013年在申办报告中提出的比赛场馆计划总数为37个。其中,15个场馆利用现有设施,再新建22个场馆。新建设施中,11个场馆为永久设施,11个场馆为临时设施。

据介绍,建成后将可容纳80000名观众,附带可伸缩天棚,整个运动场结构简单,木质结构居多,非常的日式。

“负建筑”可解读为:内敛的,对自然没有敌意的;好用的,不强势的,直至消失的。但这种消失并不是外形的消失,而是建筑(相对过去建筑作为空间占有物的强势姿态),在历史、文化、环境面前的“消失”。他不在是场地中拔地而起的入侵者,也不是统占空间的专制者,而是服务者,是附属的地位。

建筑自古以来就是以战胜环境的姿态存在的,负建筑正是反其道而行的,与环境更相容的低姿态的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建筑材料取于自然,建筑本身融于自然。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

隈研吾在中国最为人所熟知的建筑就是位于长城脚下的“竹屋”

竹屋有6间卧室,二层有2间卧室,带有独立卫生间。纤纤细竹隔出的“茶室”是竹屋的点睛之笔,六面皆竹,透过竹缝可见长城的烽火台。“茶室”有十多平方米,悬于水上,极具禅意。开放式的厨房外,两个客厅互通互连。

其中一个客厅坐落在山野间,落地的玻璃窗与窗外的水草树木紧紧相依。客厅的一面墙由鸭绒垫做成,将夏季酷热和冬季苦寒远远隔在墙外。屋内有两条石板桥,其中之一通往 “茶室”,另一条则连接到饭厅和通往下面客房的走廊。

看到这个画面,有没有一种梅长苏梅宗主的感觉?

GC口腔科学博物馆

GC口腔科学博物馆是用6000根桧木棍搭建而成。

这座博物馆建筑的构造很明显来自传统的木玩“刺果(cidori,在中国被称为鲁班锁)”,原本12 x 12mm的木棍尺寸被隈研吾放大到60 x 60mm,形成稳固而精确的组合单元。最终的结果是如此优雅,就像一座9米高的木构三维格子状晶体。

恕我直言

这不就是中国的鲁班锁?

CIDORI

鲁班锁

梼原木桥博物馆(日本高知县)

该方案将日本传统美学与当代建筑元素相结合,力求让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和谐共处。这个好像漂浮在空中的建筑由无数相互交织排列的木梁架组成,所有结构都由建筑底部的一根中心支柱支撑。

由于基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建筑被设计成一个极具雕塑感的三角形体量,这个形式呼应了附近山体和周边建筑的轮廓。位于博物馆顶部的玻璃平台为室内引入了必要的自然光线,促进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是不是有点像中国馆?因为灵感都来自于一种结构——斗拱建筑的所有结构

都由底部的一根中心支柱支撑看起来那么不可思议!

Coeda咖啡屋(日本静冈县)

这是一家位于日本静冈县一个花园的咖啡馆。他有着创新的结构形成以及独特的设计美学,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团队堆叠方形的木板形成一个巨大的树状建筑。该景区项目可以欣赏到太平洋和周边地区的景观。

该设计模仿了大树的稳固结构:在地震发生时,一个带有大树枝的树干提供以稳定性。隈研吾将这个项目命名为“coeda house”,意思是“小树枝的房子”。

该遗址坐落在俯瞰太平洋的悬崖上,可以让它成为体验大自然的天文台。

中国美术学院民族艺术博物馆

这座民俗艺术博物馆坐落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场地曾经是山坡上的一片茶田。隈研吾设计的美术馆形态与倾斜的地形相结合,并没有侵入到绿色的自然环境中。

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它的外形层层叠叠宛如茶田,掩映在风光旖旎的山间。许多本地老民宅曾使用过的瓦片和石材,让这里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为了让人能够感知到建筑下面曾经是茶园的土地,隈研吾在地面上设计了上下连续的坡道。土法烧制的瓦片同时被用于屋顶和隔墙,用以抵挡阳光的直射。

菱形的建筑形态创造了流动性的展览空间,交替变换的层高和空隙,将参观者带到被自然景观包围的户外区域。当地原生的建材和回收再利用的材料让建筑从基地土壤中生长出来。

从馆内向外望去,则有更加特别的精致。这里青瓦片的堆叠比民俗艺术博物馆更加密集。

ANTONICLAVÉ私人博物馆(西班牙)

隈研吾使用了传统的日本纸“和纸”,和纸具有特别的质感,质量也非常上乘。半透明的质感创造了光与影的微妙反应。活生生地美到炸!

博物馆内的纸是通过在铝网上喷纸浆而制成的,控制和调节溶液的厚度以及干燥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种透明度。

新津志博物馆

新津志博物馆位于中国新津老君山山脚下,以行形式浮动的瓷砖来呈现,并且通过其空间和展览,建筑本身也显示了道教的精髓。

外表面铺设的瓦片是就地取材并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也是为了向道教强调自然和平衡的宗旨致敬。瓦片通过金属丝制造出悬吊在空中仿佛摆脱重力并增加轻盈感的视觉效果。通过覆盖一层粒子可呼吸性表皮,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已然相互融合。

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日本花园

玻璃木屋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旧居改建项目,同时也是隈研吾的一个得意之作。

这个项目位于一个名为新迦南的小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知名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塞尔-布罗伊尔便在这里设计完成很多的房屋,而这次需要改建的项目则是菲利普·约翰逊在1956年为朋友Joe Black Leigh所设计的房子。

“我们的欲望希望我们把建筑物从周围环境中分割出来,我们忘记了建筑的本意是让我们容身、居住得更舒服,但我们却一味将建筑当成‘物’,在其身上画满各种符号,直至将我们自身淹没。”隈研吾认为,21世纪,看似很弱的“负建筑”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

勃朗峰大本营

隈研吾都市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勃朗峰大本营,位于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莱苏什小村庄,靠近最着名的勃朗峰。该项目旨在与壮丽的山景自然结合。

建筑师想要创建一个宽阔的屋顶,并预制设定南北走向的线状天窗,并让屋顶沿着自然坡地的走势布局。屋顶中间的露台提供了周边山脉360度全景的壮丽视野。建筑外围使用了天然橡木板,为立面和屋顶创建了不规则的韵律感,从而保持该项目的自然性和粗糙性,因此使用的都是树干原木,没有进行处理,表达木材自然的面貌。

“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自得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那种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建筑物难道真的不会出现吗?那种不再与周围环境相割裂的、非独立的建筑物难道真的不可能存在吗?如果建筑物像土地,又会怎样呢?”——正是在《负建筑》中提出疑问的隈研吾试图去探寻的答案。

他通过建筑的材质形成一种量的秩序,从而再形成一种秩序的美感,他尊重场地,尊重历史,借鉴当地文化及特色自然形态。

从平面设计走向空间构成,再走向实体建构,这是隈研吾走过的设计历程。

跟他理念一样:建筑永远是环境中的建筑,建筑的本质是环境。

-end-

最后给大家推荐ASRI实验室,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纯粹的学术与设计交流平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