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商報

閩商/閩企/商會/財經

掛個號排隊大半天,看個感冒花個萬兒八千?不存在的。

無需你通過繁複的流程去尋找對口的醫生,只要打開個人手機APP(或家庭數字TV),連上大數據庫,會有專屬的家庭醫生給你專業的建議。常規診療、遠程診療一體化,會診、轉診、預約一體化……80%的患者都能通過線上完成,只有 20%需要線下服務的支撐。

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我們擁有足夠的想象力去合理幻想未來的健康醫療服務。

9 月 5 日,在醫聯(福建)遠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聯),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以‘人’爲核心,利用物聯網、雲計算技術,以分佈式數據中心軟件大互聯模式建立一個全方位貫穿生命始終的實體綜合性健康服務平臺。醫聯將作爲基礎平臺提供商,幫助醫療機構、醫生、醫療應用開發商、醫藥商及健康服務提供商成長,實現新經濟的共享。”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幾個關鍵點:大健康、物聯網、雲計算、綜合性、新經濟共享……

在公司董事長謝鋒森看來,上述關鍵詞也是未來的遠程醫療的必要“硬件”。

早在十多年前,這樣的想法已經開始在國內萌生,那時候遠程醫療這個詞還不是那麼普及,直到2014年8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關於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首次明確遠程醫療的定義和內容。

在當前的政策話語體系中,遠程醫療和在線診療已經成爲互聯網醫療的兩個分支。前者指的是患者在首診醫院醫生陪同下,通過互聯網技術同上級醫院遠程會診或者遠程門診,是一種醫院之間的 B2B 或者 B2B2C 服務;而在線診療是醫院對患者個人的B2C服務。

那麼,誰能促進 B2B 和 B2C 之間的融合,誰就能成爲這個行業的獨角獸。

謝鋒森是龍巖人。從張一鳴到王興,再到方三文,在如今大衆的認知中,互聯網這個標籤彷彿已經與龍巖人密不可分。

遠程醫療也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一個全新領域。跟別的遠程醫療企業不同的是,醫聯剛開始並沒有馬上在遠程醫療的主體部分發力,而是選擇了投入巨大、戰線超長的健康大數據庫建立以及醫院之間的B2B互聯。

成立於 2008 年的醫聯,整整花費了近 10年時間爲遠程醫療夢想夯實基礎。其中,耗費醫聯最多精力和資源的要屬適用於各類醫療機構業務需求的統一平臺開發和大數據庫的建立。

醫院傳統的系統大部分來源於各供應商,小部分是由醫院自主開發,每個醫院使用的應用系統是由不同供應商提供的,這導致醫院與醫院之間(B2B)的數據關聯性很差,慢慢變成一個個信息孤島。

爲此,醫聯自2008年以來,自主研發了一個醫療與健康服務一體化的統一平臺,該平臺包括了100多套健康醫療應用系統,並以龍巖爲試點開始在包括市縣鄉村的區域範圍內全面應用,這些系統再無縫鏈接到他們的健康管理平臺(大數據庫)。

經過幾年的發展,用這種醫聯所謂的“農村包圍城市”做法,使龍巖地區的縣鄉醫院慢慢連成片,在醫院與醫院之間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

在龍巖獲得成功後,醫聯開始將這個模式複製到其他城市,目前已經覆蓋的區域跨 9 個省份,入網醫療機構達13000家。

以大數據庫爲中心,應用系統爲抓手,把各個醫療機構連接到數據中心,形成一個全新的商業閉環。在這個閉環中,形成了一個以遠程醫療、區域協同、遠程醫學信息共享、智能健康服務平臺建設爲核心的現代健康醫療服務產業。而這個產業,又可以打通醫療產業上、中、下游通路,構建互聯網健康醫療產業閉環。

在這個產業中,可以產生無限的遐想——

遠程醫療的關鍵問題在於落地,就是解決B2C的問題。

在上述醫聯示意圖中,對於普通患者的服務,就是醫聯的最後一公里。

“公司研發的‘醫聯健康 APP’上線以後,就形成了健康管理平臺+手機客戶端等載體的模式,解決遠程醫療最後一公里。”謝鋒森說。

2016年12月15日,省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稱,爲滿足羣衆就近就醫需求,我省將加快推進城市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2017 年各設區市選擇 1 個市轄區開展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到2020 年,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省覆蓋。

醫聯的這個 APP,其最大的亮點是利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線上分級診療。用戶下載 APP 並實名認證後,生病的時候只需打開 APP 就可以一鍵呼叫“家庭醫生”(個人簽約的基層全科醫生),向家庭醫生語音或者視頻諮詢健康問題,如果病情是線上就可以判斷、處理的,醫生馬上就能做出診療方案,開出電子處方,用戶可根據系統導航就近藥店購買藥品,或者直接使用線上配送服務將藥品配送到家。

這樣的診療模式,謝鋒森把他稱之爲遠程醫療的“工業4.0模式”。

如果用戶病情無法通過視頻語音等方式處理,用戶可以與家庭醫生預約“面診”,或者家庭醫生可以憑藉其專業判斷,逐級推介上級醫生開展遠程門診、會診、轉診、預約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醫聯健康 APP”還創新性地推出先診療後付費模式,並且實現患者就醫金融支付、醫保支付“一卡通”、保險支付的分級支付制度,免去了醫保申報的許多繁瑣程序。

在醫聯位於福州的總部辦公區裏,有一個大屏幕,上面有一組實時更新的數據。記者日前看到的數據是:服務人口達 3000 萬,日均在線醫護人員10萬人,日均在線遠程醫療專家2萬多人,日均遠程診療人次1.5萬人次,累計交易額達300多億元。

兩年前,醫聯完成 A 輪 5000 萬元的融資,而上述這組漂亮的數據,也即將爲醫聯帶來了B輪融資。具備遠程醫療領域獨角獸潛質的醫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將成長爲一個真正的獨角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