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知识分享▕  专业解读

☂ 订阅NewMediaLab ☂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s),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

金字塔原理提出,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使用金字塔原理能够检查作者思想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还能够帮助发现遗漏的思想,并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思维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其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基本上,大脑会认为一同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事物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举个例子,古希腊人向星空眺望时,看到的是由星辰组成的各种图案,而不是散乱的星辰。这个例子证明人脑具有将事物进行归类组织的特点。

当你听别人说话或阅读文章时,也会发生类似的对思想进行组织的现象。你会将同时出现的或位置相邻的几个思想联系在一起,并努力以某种逻辑模式将其组织起来。这种逻辑模式必定是金字塔结构,因为只有金字塔结构才能够满足大脑的以下要求:仅记忆7个以内的思想或概念;找出其逻辑关系。

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地构建金字塔结构通常较容易一些,因为你开始思考的是你最容易确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题,以及读者对该主题的了解情况。

自下而上法

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自己思考得还不够成熟,无法构建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譬如,有时你无法准确地确定要讨论的主题,有时对读者头脑中的疑问尚不清楚,有时则无法确定读者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遇到这些情况时,可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句层次上着手。

如果能够确定任何关键句,那很好,但多数情况下你可能还无法确定。不要着急,你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走”的过程自下而上地组织你的思想:

•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得出结论

思考的逻辑

确定逻辑顺序

明托《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规定:所有列入同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这条规则不仅可以保证列入同一组的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组,还可以防止你遗漏任何有关思想。换句话说,你已经将一些思想归集—起,并可以用“步骤”之类的名词描述这些思想的共性。但是,你还必须将这些思想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的顺序组织起来,否则就不能确定这些思想确实属于同一过程,也不能确定这些思想就是该过程的所有步骤。

时间顺序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逻辑顺序,因为这种顺序是分组思想中使用最广泛的。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做的就是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第二、第三)依次表述达到某一效果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如:建议、目标等),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一些结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前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在罗列思想时无法区分原因和结果;后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思维中实际上已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你想象的“某事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某事物”必须被合理地划分为不同的部分。

创建逻辑结构

在将某个整体(不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概念性的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各部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二是所有部分必须完全穷尽。一旦逻辑结构建立起来,就可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个部分。

解决问题的逻辑

作者提出了一种理想的逻辑:

界定问题

判定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一定努力得到的结果和希望得到的结果之间是否有差距。由世界上存在的某一特定情境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我称之为非期望结果(R1)。

如果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比如销售下降),想得到其他结果(比如销售增长),我把其称为期望结果(R2)。解决方案则是指如何从R1到R2。

以上界定问题的方法叫序列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它可以帮助你从以下按逻辑顺序排列的问题中寻找答案:

1.有没有/可不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2.它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界定问题的框架

分析问题的标准程序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为了最有效地找到结论和行动方案,分析人员必须有意识、有条理地去收集事实,从中得出逻辑上一致的发现。但多数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人很可能会去收集该领域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料,等到所有的事实和资料齐备的时候才开始正式进行分析。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但旨定要付出额外的辛苦。比较好的方法是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来指导分析和引导思维,这样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简化了把结果构建成金字塔的工作。

首先从资料入手。从资料入手的方法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咨询业的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咨询还是一项新兴的职业,咨询公司尚未大量积累起有关各个企业和行业的知识。因此,那时候的普遍做法是,不论客户存在什么问题,都从全公司或全行业分析入手。

其次使用诊断框架帮助你设想客户产生问题时的状况。这种设想最终会揭示出你的分析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头痛但不知道原因,所以无法医治。你第一步应该设想一下造成头痛的可能原因。

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楚的结构,即包括不同单位组成的系统,各自完成某项特定的功能。画一幅系统的现况或理想状况的图,能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通过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田曦

编辑:林嘉纯

小编也要去学习金字塔式写作

长按

关注我们

NewMediaLab

最新的新媒体与品牌传播资讯

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分享

最权威的专家解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