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稻豐收時,平遠大地一片金黃。

平遠縣油茶豐收。

平遠縣臍橙豐收。

“秋分稻見黃,大風要提防。”9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不少地區農民都在搶抓農時收穫農作物。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也將在今年的秋分日上線。

對於農業大縣梅州平遠縣來說,豐收季節也即將來到,青澀的臍橙孕育着橙黃夢想,田間稻穀逐漸飽滿,它們都在生長中,一顆顆、一粒粒吸足了養分,蓄勢待發,譜寫出平遠大地的農業新章。

近年來,根據全縣農業資源、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平遠縣着力構建以臍橙、油茶、南藥、茶葉、優質稻爲主導,以生態畜牧、特種水產、農產品加工與流通以及休閒觀光農業爲特色的產業體系,通過強品牌、促融合爲農民增收致富開闢新道路。2017年,平遠縣農業總產值20.67億元,比增3.8%;農業增加值13.34億元,比增4.2%;農村人均純收入15307元,比增10%。

打造區域品牌形成集聚效應

平遠是廣東臍橙之鄉,根據該縣的土地資源調查報告顯示,平遠縣山地普遍海拔爲400米以下,坡度小於20度,適宜發展臍橙的土地面積有20.2萬畝。

如此得天獨厚的資源造就了平遠臍橙品牌。作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生產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優質臍橙生產加工基地,平遠臍橙自1983年開始試種,1995年大面積推廣,目前列入平遠縣臍橙產業園栽培面積達3.3萬畝,主要品系爲紐荷爾臍橙。

平遠臍橙是平遠縣產值最高、效益最好的優勢主導產業。近年來,平遠臍橙產業化、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從種苗供應、生產加工、技術服務到倉儲物流、營銷推介等環節的全產業鏈體系。

“但臍橙仍然是贛南臍橙名氣大。”平遠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贛南臍橙種植面積廣,集聚效應大。

今年,以聚力建設規模化種養基地爲依託、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羣爲指導思想的《關於開展2018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的通知》發佈。平遠縣致力藉機將平遠臍橙做強做大,成功將平遠縣臍橙產業園申報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根據規劃,平遠縣臍橙產業園範圍涉及大柘、中行、八尺、仁居、差乾和上舉6個鎮,總面積716.61平方公里。產業園以飛龍果業等省級龍頭加工企業及國家級合作社爲依託,整體形成“一核四區一帶”的空間佈局。

產業園計劃總投資7530萬元,其中,申請省財政資金500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1000萬元,農業經營主體籌集1530萬元,按照生產板塊、加工倉儲、品牌營銷、科技創新、示範帶動、配套服務體系六大功能開展創建。力爭到2020年,產業園臍橙生產規模達4.41萬畝,產值達7.8億元;二三產業產值達4.2億元;園區農民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15%以上。

“臍橙是富民產業,老百姓有二三十畝基本可以實現脫貧。平遠臍橙產業有一定基礎,爲了做強做大,需要產業園的帶動,融合三產,撬動資本,聚集社會各種支持,把整個產業鏈的價值最大化。”龍頭企業飛龍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平說。

與此同時,平遠還在打造“客家炒綠”等農業品牌。

“客家人家家戶戶招待客人都用綠茶,但問到具體是什麼茶時就說不清了。”平遠園山湖茶場負責人沈子玉說,客家人有悠久的飲茶、製茶歷史,但因爲缺少品牌和統一標準,客家茶常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

爲進一步打響茶葉品牌,在梅州市茶葉協會的示範帶動下,平遠縣於2016年4月成立了茶葉協會,併成功舉辦平遠縣首屆千人禪茶會暨客家炒綠髮展研討會,助推茶葉產業健康發展。

平遠茶企如今也主動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藉助高校力量,加強對客家茶——“客家炒綠”技術的研究與品牌建設探索。這對“客家炒綠”新品種選育、推廣,標準化生產,產品創新,人才培養,品牌建設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隨着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平遠“客家炒綠”品牌宣傳和推介力度的不斷加大,平遠“客家炒綠”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提高。

“通過提品質,樹品牌,近年來平遠茶葉的平均價格起碼漲了3倍。”沈子玉說。

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在平遠曼陀山莊可以看到,近處是花海、風車等旅遊景觀,而不遠處的山坡上則種滿了油茶。

這是平遠縣農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一個縮影。

“曼陀山莊農業公園2015年12月創建至今,已累計吸引入園遊客70多萬人次,帶動當地200多農戶在園區就業,戶年均增收6000多元。”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地”)總經理黃益斌介紹,“新大地”原是以油茶產業發展爲主導的農企,後來在原來油茶產業園的基礎上,引進旅遊元素,打造了曼陀山莊農業公園。

“新大地”的發展正是平遠縣要引導農業發展的方向,2018年平遠縣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要堅持“農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利用臍橙、油茶、南藥、優質稻、有機茶等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繼續打造一批農旅示範莊園,促進農副產品變禮品、民房變民宿、農區變景區,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擴大農村就業容量。

在平遠縣臍橙產業園的規劃中也可以看到,平遠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決心。規劃這樣提到,以國道206和省道S331爲聯動軸線,串聯省風景名勝區五指石、粵東名勝南臺山、客家相思谷以及“客家先賢第一人程旼”故鄉等旅遊資源,以及飛龍果業臍橙綜合園區、大柘鎮、中行鎮、八尺鎮、仁居鎮、差幹鎮、上舉鎮等功能區現有的特色莊園、生態農莊等,開發農旅深度融合產業,形成1條萬畝以上特色水果休閒旅遊產業帶。

除了發展旅遊產業外,平遠鼓勵企業打造完整產業鏈,陳俊平說,目前飛龍果業已攻克了臍橙深加工技術難題,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爲完善的臍橙全產業鏈供應商。目前,該公司開發了鮮榨橙汁、濃縮橙汁、香精油、橙皮油、臍橙酒等系列產品,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種植梅片樹以100畝爲基數,按梅片樹生長週期3年計算,100畝梅片樹第三年可採收新鮮枝葉300噸(按當前農戶種植產量每株可產量10公斤,按100畝×300株/畝×10公斤/株計算),報價收購價爲1200元/噸,直接收入爲36萬元。種植三年後第一次採收即可回收總投資費用的71%,每畝純收益可達2090元。”這是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凌鳳清爲農戶算的一筆經濟賬。

作爲一家從事梅片樹種植、天然冰片提取及藥物研發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至2017年,該企業建立了8674畝梅片樹種植基地,帶動了農戶種植10050畝。

“目前梅片樹的種植量還遠遠不夠公司的可生產量。未來5年,我們還將按‘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保價收購梅片樹枝葉,將梅片樹種植基地發展到10萬畝。”凌鳳清說,公司將爲農戶提供梅片樹種植技術,同時還會召開產業聯盟大會,就如何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增加產收進行探討。

據介紹,按人均7000元年收入爲預脫貧計算,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梅片樹產業已經帶動預脫貧羣衆8500人,爲社會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受益農戶2100多家,戶均增收2萬元。

平遠縣在發展五大特色農業產業過程中,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採取訂單生產、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方式,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目前,平遠的臍橙、油茶、南藥、茶葉、優質稻都有集種植、加工、研發、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

受平遠園山湖茶場的帶動,周邊農戶紛紛種起有機茶。石正鎮下豐村村民王平平就是其中一員。王平平說,他家種植有4畝茶田,之前茶葉一斤僅賣60元,改進製茶工藝後,現在可賣到一斤200元。

此外,還有許多農戶被聘用到茶園工作,多爲附近村莊的留守老人和婦女。

“我們通過‘農眼’系統,可以在手機裏實時查看降雨量、土壤溼度和空氣溼度等數據,根據這些適時組織或調整人員進場施工種植。”沈子玉說,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撐下,留守老人和婦女可以在茶場技術員的指導下轉變爲產業工人。

豐收鏡頭

農企發展不斷求新求變

恰逢豐收節 油茶進入小豐年

9月,距離油茶採收期“霜降”節氣,還有一段時間,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地”)總經理黃益斌已在期盼着豐收:“2015年的大寒潮,影響了油茶兩年的產量,今年正值災害過後,油茶的第一個小豐年,不少工廠都鉚足了勁等待開摘後生產。”

“正好油茶趕上豐年的時候,國家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屬於農民以及農民企業家的一個節日,這個慶典給了我們一個展示平臺,希望能把梅州的優質產品給亮相出去。”黃益斌對於此次豐收節有頗多期盼,“梅州地處山區,想要把產品推廣出去,打開市場,企業要付出更多努力,而這次曝光機會難得,對於開拓新市場,打響品牌都有所助益”。

回想起2015年的寒潮,31歲的黃益斌有很多話說,那時他剛擔任“新大地”總經理不久。“油茶有個別名叫五季果,要經歷冬春夏秋冬五個季節才能豐收,所以2015的寒潮影響了兩年的產量。”黃益斌說,爲了減少油茶減產帶來的損失,他與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出了針對中低端消費羣的茶籽食用調和油,並通過工行、建行的金融電商平臺銷往全國。

這幾年,在農業企業發展方面,黃益斌一直求新求變,做了許多探索。比如,成立了“新大地”電商部。“以前銷售,我們主要是通過超市、特產店和貿易公司等,會受到區域的限制。但現在我們通過電商可以銷往全國,如今線上交易已佔公司銷售的六成左右。”黃益斌介紹,2017年,“新大地”發往全國的快遞包裹累計20.4萬個,超一半是寄往長三角以北的。

除了發展電商外,“新大地”還在一二三產業融合中做出有益探索。“一產種植、二產油茶加工、三產電商銷售+旅遊。”這是黃益斌對“新大地”的規劃,2015年“新大地”在原萬畝油茶產業園的基礎上引進旅遊元素,融合農旅、工旅、文旅、商旅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建立“產業加旅遊,旅遊促產業”發展格局,打造休閒農業旅遊項目——曼陀山莊。“我們的種植基地、生產工廠、旅遊基地是同一個地方。作爲一個食品輕工業企業,能把工廠做成花園一樣,遊客通過直觀的觀看,會對你的生產環境非常放心,從而把企業的良好形象宣傳出去。”黃益斌說。

除了想辦法提升企業發展空間外,這幾年“新大地”也在履行龍頭企業的帶動責任,近年來其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帶動當地5000多農戶發展油茶生產,戶年均增收4000元。“油茶從長遠來說,經濟效應很高,但其生產週期很長。”黃益斌說,理論上油茶樹3年結果,5年豐產,但結合實際,也常常出現4—5年結果,8年豐產的情況。“如果沒有企業和政府支持,要一個農戶等待8年纔看到結果,是比較困難的。”黃益斌說。

平遠特色農產品

近年來,平遠縣立足當地傳統優勢和發展實際,創新農業發展思路,重點打造“臍橙、油茶、南藥、茶葉、優質稻”五大特色產業。

臍橙

平遠是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臍橙)標準化生產基地、全省最大的優質臍橙生產基地、廣東橙鄉。“平遠臍橙”成功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先後獲得廣東省區域優勢農產品“最具發展潛力獎”等榮譽。目前列入平遠縣臍橙產業園面積達3.3萬畝,總產3.89萬噸,總產值達5.58億元,主要分佈在八尺、仁居、差幹、上舉等鎮。2018年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錄,被授予“梅州市平遠縣臍橙產業園”進行重點扶持。主要龍頭企業爲梅州飛龍果業有限公司。

南藥

平遠是全省首個“廣東涼茶”專用藥材生產基地和“中國仙草之鄉”。平遠南藥種植面積達3.61萬畝,總產6.3萬噸,產值2.97億元。主要有仙人草、梅片樹、溪黃草、金錢草、雞血藤、崗梅等20多個品種,主要分佈在八尺、仁居、差幹、上舉、泗水、石正等鎮,主要龍頭企業爲廣東南領藥業有限公司、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優質稻

平遠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4.2萬畝,產量7.8萬噸,產值5.6億元。主要有黃梨佔、天優華佔、深優9708、黑香米、禾穀等品種,主要分佈在熱柘、中行、大柘、長田等鎮。主要龍頭企業爲梅州市金穗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茶葉

平遠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39萬畝,總產800噸,產值1.6億元。主要分佈在東石、八尺、石正等鎮,有石正南臺茶、東石鍋叾茶、石正雲霧茶等品牌。其中,“石正雲霧”綠茶、“石正金紅”紅茶、“石正雲霧”烏龍茶和“鍋叾”水仙綠茶、“石正巖韻”烏龍茶5個產品獲得廣東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油茶

平遠縣是全國油茶豐產林栽培示範試點縣和“中國油茶之鄉”。近年來,油茶產業已成爲平遠縣的農業支柱產業和產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平遠縣油茶種植面積2017年達12.1萬畝,投產9.9萬畝,年產茶油1245噸,年產值1.9億元。主要分佈在長田、中行等鎮。主要龍頭企業爲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潤源實業有限公司。

平遠名片

原中央蘇區縣

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油茶豐產林國家示範區

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原料(臍橙)基地縣

中國仙草之鄉

中國油茶之鄉

廣東臍橙之鄉

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撰文:藍單 朱雙玲

本版圖片均爲資料圖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