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此同時,由《個體私營》雜誌承辦的“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峨眉山市召開,國內外經濟學家和全省個體私營企業代表500多人蔘會,彙集相關論文60多篇,爲後來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當時,正值四川民營經濟發展起步階段,在採訪民兵武裝工作期間,由於大量接觸瞭解了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現狀,特別是民營經濟當時處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況,由此產生了要辦一份刊物爲民營經濟的發展鼓與呼的念頭。

見證四川民營

蘭顯宏

翻開四川民營經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走筆不凡,落畫有彩。

四川的民營經濟,從“雞毛換糖”到“滿天的雞毛飛舞”,四十年改革開放,無數商界精英挺立市場經濟潮頭,一批批民營企業家在艱苦中創業,在浪海中搏擊,書寫了一部部四川的民營傳奇。

今年,祖國迎來70週年華誕。屹立世界東方的祖國在70年間,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如今強大起來,備受全世界關注。我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是改革開放與祖國成長和發展的見證人。半個多世紀,倏忽即逝,塵封往事,俱上心頭。1980年,我從重慶的一座大山深處到了軍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大熔爐裏,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從一名戰士成長爲一名部隊的新聞工作者,先後在成都軍區《戰旗報》、總參《通信戰士》雜誌擔任編輯記者工作。1988年,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和四川省軍區聯合創辦的《國防時報》正式創刊,我被調到報社任記者部主任。在《國防時報》工作期間,我幾乎踏遍了當時包括重慶在內的200多個縣(市、區)。當時,正值四川民營經濟發展起步階段,在採訪民兵武裝工作期間,由於大量接觸瞭解了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現狀,特別是民營經濟當時處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況,由此產生了要辦一份刊物爲民營經濟的發展鼓與呼的念頭。當時,關於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在全國上下爭論不休,到底該不該爲民營企業說話我也沒有把握。1990年,我隨四川省軍區司令員任應來和當時的四川省委副書記顧金池到嶽池縣參加全省扶貧工作會議。途中,任司令和顧副書記決定到嶽池的石埡鎮看望聞名全國的養豬大王劉顯合,在與劉顯合及其兒子們的交談中,更進一步的瞭解了作爲民營企業的方方面面的不容易和苦衷。隨後,我又分別採訪了新津新希望飼料廠的陳育新(劉永美)、彭山愛國擁軍女企業家彭斌茹,以及資陽磚廠廠長吳定清、安縣發明“一根筍”養豬法的劉定國等。通過深入採訪和了解,民營企業在當時的那種處境可以說是十分艱難。國家沒有明確的政策,民營企業要想辦事,處處遭人“白眼”不受待見,一說到民營企業或私人老闆,自覺不自覺地就“矮人一截”。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區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東方風來滿眼春》。這篇文章一發表,大江南北的廣大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者奔走相告,歡欣鼓舞。緊接着從中央到地方,鼓勵支持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政策文件紛紛出臺。此時,我對辦一份專門反映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的刊物更加堅定了信心。有了想法,還得有辦法。辦一份刊物,關鍵要有主管和主辦單位,找誰呢?當時雙流電視臺我的一個戰友,對我這一想法非常支持,他說雙流縣工商局局長謝華棟非常重視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他把這一想法同謝局長一溝通,謝局長滿口答應。於是,由雙流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主管、雙流縣個體私營經濟協會主辦的《個體私營》雜誌得到了成都市新聞出版局的批准。我也就脫下軍裝,放棄《國防時報》記者部主任的職位,用有限的轉業費一門心思投入到創辦《個體私營》雜誌的工作中。1993年,《個體私營》雜誌創刊號問世,一時間,全國80%的縣以上個體勞動者協會爭先徵訂,在省外,江蘇的常州市就達到萬份以上;在四川,徵訂數上千份的縣達到30多個,雜誌剛一創刊發行量就達到近十萬份,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強烈反響。省上有關領導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對此也高度關注,省人大副主任宋大凡、分管個體私營經濟工作的副局長嚴運碧、個體處長楊楠爲此專門到雙流縣工商局過問此事。經過協商,《個體私營》雜誌的主管部門變更爲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辦單位爲四川省個體勞動者協會和四川省私營企業協會。雜誌社的總顧問爲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宋大凡,編委會成員爲分管局長嚴運碧、個體處長楊楠、個體處副處長徐健康、個體勞動者協會副祕書長王國濱、私營企業協會副祕書長李劍以及各市州工商局分管局長。

《個體私營》雜誌的創辦,是中國第一份辦給個體經營者閱讀的刊物,深得廣大個體私營者喜愛,發行量高峯期達到20多萬份。國家工商局、中國個協對此給予高度讚揚和肯定。辦刊期間,宣傳了千千萬萬個個體私營業主愛黨愛國爲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的事蹟,先後對希望集團劉永好、安都集團劉達富、恩威集團薛永新、峨眉水泥廠吳淑蘭、通威集團劉漢元、邁普集團花欣、彩虹集團劉榮富、獅子樓餐飲楊祖偉等企業家作爲民營經濟發展的標杆進行長期宣傳,在民營經濟領域起到非常好的引領效果。與此同時,由《個體私營》雜誌承辦的“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峨眉山市召開,國內外經濟學家和全省個體私營企業代表500多人蔘會,彙集相關論文60多篇,爲後來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時間進入到新千年,由於種種原因,《個體私營》雜誌停辦。從2000年至今,民營經濟的發展我仍是直接的見證者。在此期間,我先後擔任過幾個商協會的祕書長,仍然做的是與民營經濟發展相關的工作。特別是在隴商川渝商會工作期間,先後與國內外100多家川渝商會保持着溝通和聯繫,隨時瞭解和掌握着四川民營企業家的成長和發展情況。每天起牀,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朋友圈”里民營經濟發展的信息和瀏覽“川商總會網站”,分享各地民營經濟發展的先進理念和措施推廣。幾十年的人生在一次次磨礪中不忘初心,舉步向前,自始至終站在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鼓與呼的前列,堅定不移地充當一個在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馬前卒”,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作爲”,但我爲我在這個時代所作的一切感到驕傲和自豪。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享受,更不是抵達,而是創造與體驗航行路上的每一個故事,每一處風景。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峯。查閱四川民營經濟增加值數據,兩條平行上升曲線清晰可見。1978年,全省GDP爲184.61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爲6.36億元;2017年,四川GDP爲36980.2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已突破“2萬億元”大關,達到了20738.9億元。另一條曲線,更直觀勾畫出其40年間的強勁發展態勢:1978年佔GDP比重僅爲3.4%;2017年佔比已飆升至56.1%。40年間,民營經濟從破繭而出到成爲重要支柱,從蹣跚學步到跳起摸高。2018年11月20日,四川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省委書記彭清華在會上勉勵廣大民營企業家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努力開闢“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要有“重整行裝再出發”的豪情,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勇立潮頭;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堅守實業,做強主業,打造“百年老店”,保持基業長青;要有“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魄力,用事業成就、社會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彭清華的一番勉勵讓廣大民營企業家既暖心又舒心,更是增添了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的信心。

九五之尊,如今的四川民營經濟已實現了“雙五雙九”。即創造了50%以上的經濟總量,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佔有了90%以上的企業數量,提供了9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令人尊重的“雙五雙九”,這是四川民營經濟發展的“成績單”,這一“成績單”更是四川民營經濟的發展史,民營企業家的創業史,川商精神的傳承史。

數據見證成長,成績見證發展。一路走來,伴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作爲既是四川民營經濟四十年發展的參與者,又是見證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用文字記錄下我與四川民營經濟發展的“簡短回憶”,以此向建國70週年獻禮。

(作者爲四川省園林產業商會祕書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