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犯林建某,36岁,瑞安市第五中学毕业,大二时痴迷手机游戏,肄业。

回家异地高复一个学期,又放弃。

在家人再三劝导下,取得了温州大学财会专业函授毕业证书,曾经在飞云江三桥指挥部下属的某公司任临时监理。

由于认死理,不通融,惹恼了包工头,被钢笔戳透脸颊,构成轻伤,经上望派出所协调,接受赔偿三万元和解结案。

觉得自己敬业爱岗,无端被人欺负,耿耿于怀,辞职回家,无所事事。

父母在仙降镇菜市场杀鸡卖鸭,积攒了十万元,让他与亲友合伙投资复合鞋料厂。

由于老实,被伙计差遣,如同工人一般,心存怨言而退伙。

因父母信奉基督教,在教友的介绍下,与善良的苍南农村姑娘结婚,育有一女,视同掌上明珠。

也许,冥思苦想生活出路而持久失眠,大冬天穿着单薄衣裳、拖着凉鞋上街游逛,口中念念有词。

自此,家中感到问题严峻,以去杭城旅游为借口,哄骗上车,直接送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捆绑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接诊医师施剑飞。

随后,病情反复,一次比一次严重,来来回回住院三、四次。

今年正月,又送往杭七医住院,接诊医师江长旺。

我所接触的诸多精神病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自己的子女爱不释手,有点风吹草动,就想入非非,感觉天就有塌下来,很容易以命相搏。

隆山小学的命案,起因无疑鸡毛蒜皮。

四年级一班的女生林某某,成绩优秀,人也乖巧,因家庭的原因,生活来源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比较勤奋好学。

同班男生叶某某,同样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由于家长勤劳能干,生活比较优裕。

长女上高中,次女读小六,儿子的份量非同寻常。

周三,英语课,学生排队改作业,叶同学出其不意,打了林同学眼睛一拳,但只是轻微伤。

有两位同学,向班主任语文老师白某某禀报。双方女家长也有微信沟通,没有争执。

林某某回家后,父亲得知情况,心急如焚,向家人倾诉,臆想宝贝女儿会被全班同学欺负,扬言明天必须上学校教训那男孩。

家人怕出状况,马上阻止,但对精神病人,必须有一个打开心结的路子,便开导他向班主任老师反映诉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男生向女生道歉。”

林建某豁然开朗,用林某某妈的手机微信班主任,提出自己的担忧与诉求。

而班主任觉得同学之间的顽皮捣蛋,已经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一番即可,没有热情回应。

然而,在家中等了周四一天,放学回家的孩子,没有带来期待的消息,林建某阴云笼罩,不再找任何人诉苦。

次日下午放学前,自我定义走投无路的林建某,怀揣一把小小的水果刀,豁出自己的生命去讨说法。

常人,无法理解如此悲情的父亲,做出如此凶残的傻事,仅仅因为想入非非的牵挂。

因此,通过已经发生的血案,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家长群体如何彼此宽容、友善?

尤其,精神病患者处在上升通道,如何关切他们的焦虑?

如果事先有充分的调查摸底,特殊对象,予以特殊的细腻,譬如叶某某妈送上一箱水果,或者白老师引导叶某某上台致歉,并握手言好,即皆大欢喜,而不是两个家庭的灾难。

生活不易,多些理解,多些关爱,多些责任——记温州某小学悲剧

生活不易,多些理解,多些关爱,多些责任——记温州某小学悲剧

生活不易,多些理解,多些关爱,多些责任——记温州某小学悲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