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在7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不僅讓上海人抓狂,也讓我們這些“局外人”膽戰心驚,如果我們城市效仿上海,我們怎麼辦,上海還爲此催生了一個新興職業——代收垃圾網約工(聽說收入不錯),現在我們就應該未雨綢繆 。這就代表着上海的垃圾分類將被納入法制框架,也標誌着上海的做法會在全國各地大中城市推廣,在這裏,也許大家要問,古代又是如何處理垃圾的呢?

現在上海人被扔垃圾逼瘋了,那古代人又是如何扔垃圾的?

應該說,我國古代的城市化度遠比歐洲國家高,城市居民也遠遠高於同時代的歐洲國家,在城市治理方面也先進的多,在我國春秋戰國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固定的城池,有了非農業人口,有了“城市居民”城市已經出現,而且規模不小,人口開始聚居生活,如此一來必然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廢物。當時“官府”還是很有遠見的,制定了十分嚴格的律法來管理垃圾廢物。漢承秦制,根據《漢書·五行志》記載:“商君之法,棄灰於道者,黥。”這裏的灰指的就是垃圾廢物,那亂倒垃圾廢物如何處理呢?很重,就是在你的臉上刻字而且要塗墨。這可是五刑之一,基本上和偷東西一樣,假設老王亂丟垃圾,就會在老王臉上刻字:亂丟垃圾可恥”,這幾個字要用黑筆塗上,明顯一些,廣而告之。意思就是老王不講公共道德,不講文明。

現在上海人被扔垃圾逼瘋了,那古代人又是如何扔垃圾的?

對比今天的上海,秦漢的老王們就悲催多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嚴酷律法是是秦漢一個主要標識,對比之下,如今隨地亂扔垃圾。我們真的寬鬆和文明瞭許多。春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也說過:“殷之法,棄灰於道者斷其手。”這裏的殷指的是商朝,那個時候,隨意丟棄和亂扔垃圾廢物,一律要剁手,不可謂不狠不重。律法如此森嚴,如此殘酷、胡亂丟棄垃圾和廢物也依舊是大有人在,無法確保“城市”乾淨和整潔,因此維護清潔“城市”就必然成爲官員的主要職責和任務,就此產生了設置了“條狼氏”一職。這一職務在《周禮·秋官》有着明確的機記載。“條狼氏”職責是清除道路、驅避行人。相當於環衛工人與城管的結合體。本身既要清潔道路。又要監督“老王們”亂倒垃圾。“條狼氏”職務屬於官派,是喫公家飯的

現在上海人被扔垃圾逼瘋了,那古代人又是如何扔垃圾的?

自漢代開始,“城市”裏有了暗渠、用於排污,雨水可以從暗渠排到城外,確保城內不澇。隋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達到幾百萬。我們的古人十分的聰慧,充分地利用了自然規律和法則來處理民生。而且完全確保了“城市”不澇。生活不受垃圾和廢物的影響,至今唐代的排污渠還可以使用,我們完全可以想見這樣一個巨型的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肯定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隋唐兩代爲了全面和利索地處理垃圾和廢物問題,隋唐爲此也頒佈了最嚴格的律法,其嚴格程度甚至嚴於秦漢。

現在上海人被扔垃圾逼瘋了,那古代人又是如何扔垃圾的?

跟據大唐律法《唐律疏議》記載,在大街上亂扔垃圾廢物的老王,會被立即打六十大板,如果你認識老王,不對老王亂扔垃圾的行爲做出處罰,一旦被檢舉,你和老王一起打六十大板。而且早在唐代,唐朝就有了類似於現在的代收垃圾網約工的“工作”就和現在的以回收垃圾一樣、不過他們多了一項工作就是,處理人畜糞便。有不少人還爲此發家成爲大款。宋代《太平廣記》就有明確記載:“河東人裴明禮,善於理業,收人間所棄物,積而鬻之,以此家產鉅萬。

現在上海人被扔垃圾逼瘋了,那古代人又是如何扔垃圾的?

兩宋無疑是古代市民化程度最高時期,兩宋具有最完整的市民生活場所,和最完善的的民生管理機構,宋代設有管理城市的環境衛生專門的機構:街道司。宋代就有街道這個名詞了,當然宋代的街道和我們今天的街道是兩個概念,宋代的街道司下有專職的環衛工人,他們的工作包括打掃城市街道、清除城市垃圾和廢物,畜類和居民糞便也有人專門處理。每天干清潔工人高達數百人,他們同樣屬於官派,喫公家飯。每年定期疏通溝渠,便於排污。夯實街道。而且做類似於現在灑水車的工作 ,清潔整頓“市容”

現在上海人被扔垃圾逼瘋了,那古代人又是如何扔垃圾的?

可以說,我國古代有着最完善的垃圾清理方式和最嚴格的法律。這些都證明了古人樸素的環境意識,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古人天人合一的看法裏。保持自然環境的和諧是十分重要的。古人,我們更應該愛護我們的環境。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