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造假人們早已屢見不鮮,歷史上的學術騙子也非常多。這裏要談到一個騙子之王,堪稱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發表論文數212篇,僅29篇被接受,其餘87%的文章全部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

日本麻醉醫生藤井善隆(Yoshitaka Fujii)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關於治療噁心和嘔吐的藥物數據被人評價爲“完美得超乎想象。”

通常這樣的評語會讓人覺得這篇論文有價值有突破。可是在科學界,稱實驗結果“完美得超乎想象”並不是讚譽——由於科學探索從來不會一番風順,“完美”的評價相當於懷疑作者學術不端甚至造假。

聽到質疑聲時,藤井反問道:“你們要怎樣才能相信我?”換言之,“愛信不信。”後來,這個藤井又在該雜誌上發表了11篇論文。有人曾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提醒他們注意藤井,但並沒有得到重視。

2011年12月,他在《麻醉學期刊》(Journal of Anesthesia)上發表了最後一篇文章。截至2011年,藤井已發表文章200多篇,在他的研究領域可算非常高產了。

日本麻醉醫生藤井善隆。

令人震驚的是,如今他雄踞個人撤稿篇數榜首,遭撤稿的文章有驚人的183篇之多。因爲他在許多論文中造假的事實露餡了。

正是因爲這一嚴重造假事件,導致了“學術警察”的出現。這是一種用於搜尋學術造假的統計學工具。

藤井造假敗露,開始於2010年。《麻醉》雜誌發表了一篇由多位作者署名的論文,質疑藤井研究結果。

這篇評論由伊恩提斯授權發表,他說,這篇評論一經發出便收到了無法計量的來信,督促麻醉學期刊的編輯要有所行動。

《麻醉》期刊督促相關來信人對藤井的研究進行分析。調查結論是——藤井的數據根本不可能從真實實驗中獲得。

藤井在1991~2011年間共發表了168篇符合臨牀實驗“金標準”的論文,卡萊爾將這些論文與其他調查者文章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對比的變量包括患者試驗前的身高、血壓,以及藥物副作用出現的比例等。

卡萊爾得出結論:在藤井的一些文章中,通過其試驗得到最終研究結論的概率是10-33——一個低得可怕的數字。他解釋道:“這些數據偏離隨機樣本的程度足以說明它們根本不可能成爲證據。”也就是說:不要相信一件完美得難以置信的事情。

在卡萊爾的調查結論發表後不久,日本一項調查研究顯示,藤井所發表的212篇論文中有171篇則被認定完全僞造;僅有3篇的數據明顯可靠。另外。調查最後總結道:“他一直坐在試驗室裏根據自已的想象在寫科幻小說。”

斯坦福大學麻醉學家,時任《麻醉與鎮痛》主編的史蒂文·謝弗(Steven Shafer)說:“約翰·卡萊爾的基本方法已經作爲一種檢測研究造假的工具開始得到推廣,儘管它還在不斷完善中。”

舉步維艱的打擊造假之路

2014年,《自然》出現了一起令人震驚的幹細胞論文撤稿事件(小保方晴子STAP細胞論文造假事件),知名科學家笹井芳樹隨後自殺。因爲他是小保方晴子的導師。

STAP細胞造假事件主角,小保方晴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