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知道,上海有64条用不拓宽的马路,而在这64条马路中,有一条马路很特别,除了典型的花园洋房建筑之外,无数名流政,要都在这条马路住过,使它有着“一条马路,半个中国”的美称,那就是上海的湖南路。其中很多是美商的中国营业公司——旧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投资兴建,原为洋商办公楼和官僚资本家住宅,1949年后由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956年划归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招待处,建立第一招待所,后改名为兴国招待所。

上海的马路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元素,不少依旧保留着东、西方两种文化碰撞的特殊符号,镶嵌着东、西方两种文明互相包容的印迹。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便是其中的典型。这些马路是建筑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演绎,和上海城市的特点密切相连。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大家都知道,上海有64条用不拓宽的马路,而在这64条马路中,有一条马路很特别,除了典型的花园洋房建筑之外,无数名流政,要都在这条马路住过,使它有着“一条马路,半个中国”的美称,那就是上海的湖南路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湖南路是上海市跨徐汇区及长宁区的一条街道,上海市区很少不通公交车的马路之一。东西走向,东起淮海中路,有上海图书馆相伴,西至华山路,与华山绿地为邻,全长一公里多,全段与永福路、武康路、高邮路、兴国路相交。没有到过湖南路的人,很难体会这里的静谧和优雅。不过,一旦走过一次,就会深深的喜欢上,而且会想着一来再来。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马路两旁的这里既有老式弄堂,也有各式洋楼,还有高档别墅和新式小区。装满着中外名人的故事。这些在湖南路生活过的名人,个个如雷贯耳,甚至有些人物,曾经在我们的小学、中学课本出现过,贯穿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教育。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湖南路8号,赵丹故居

赵丹故居位于离上海图书馆很近的湖南路8号。这是一幢三层楼独立式,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建于1930年。房屋结构是钢筋混凝土,落地钢窗门,外墙清水泥立面,长满了爬山虎。朝南阳台围着半圆形铁栏杆。整幢建筑显得简洁明快。该宅由当时的建筑师丁升保(S.P.Ting Architect)承担设计。建筑设计处处体现了形式的统一,连接街道的住宅大门也是同样的设计语言,虽然相当简洁,却同样透出设计师的职业功底。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1962年,中日之间开辟了半官半民接触和交流的窗口。为接待访华的 日本 电影界同行, 上海 电影局领导考虑到赵丹原来的住处有诸多不便。于是,就让他搬进了湖南 路8号的3楼。现为几十户居民合住的民居。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湖南路20弄2号 陈果夫旧居

这是一幢英式乡村风格的小洋房,建于1940年。曾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陈果夫的旧居,这幢住宅上部以褐色竹篱笆围合,一层为清水红砖墙,二层奶黄色刷面,有深褐色竖横交错木构架,三角形陡坡屋面覆盖红瓦。在当时属于相当豪华的了。陈果夫的为人让人敬佩,无奈去台湾后失势,一度生活靠亲友接济,甚至落魄到买药钱都没有的地步。再对比昔日上海的豪宅,不得不让人唏嘘。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湖南路105号,张叔驯故居 上海交响乐团

“远东第一”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是亚洲最早建立,中国交响乐的发源地,它建于1879年。它由上海公共乐队到1907年扩为管弦乐队,1922年乐队改称为上海工部局乐队。最早广泛介绍西方音乐、最早演奏中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最早培养中国音乐人才、最早培养中国交响乐听众,被誉为“远东第一”。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湖南路262号,“湖南别墅”

坐落在湖南路与武康路交口处,是具有西班牙式风格的花园洋房,建于1931年。典型的西式独立式花园住宅。建筑风格显然是西式的,人字形山墙构成南向和东向的主立面。曾为周佛海住宅,从建筑的风格可以看出当时上海相当富裕阶层优越的生活方式。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1943年,周佛海居住后改名湖南别墅。

1946年起作为“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尝”总会会址。

1949年下半年,邓小平、陈毅两家曾入住此楼(上海市委小招待所)。

1962年后,贺子珍移居到了武康路湖南别墅,直到1984年病故,现为瑞金宾馆分馆。 贺子珍是湖南别墅时间最长的一位“主人”。对于这位“前第一夫人”,周边的居民都或多或少有些印象:穿着朴素整洁、慈眉善目。贺子珍的最后7年,是在上海华东医院中度过的,1984年病逝,享年75岁。

上海最安静的马路,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马路,半个中国”

兴国宾馆

于湖南路、华山路、兴国路三条路相交的兴国宾馆,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90%以上。宾馆内拥有28幢风格迥异的别墅楼,分别建于20世纪20、30年代,有法国、英国、德国、美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各式风格的别墅,每幢别墅楼前都有花坛草坪,形成风格独特的园林庭院,环境幽雅。其中很多是美商的中国营业公司——旧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投资兴建,原为洋商办公楼和官僚资本家住宅,1949年后由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956年划归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招待处,建立第一招待所,后改名为兴国招待所。1979年,改为兴国宾馆,对外开放。如果你路过兴国宾馆,有兴趣的话,不妨去那里坐坐喝过下午茶,会觉得相当有意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