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雅士們的一大快事,就是把書畫珍品放在自家書房裏欣賞。這是何等的愜意!中國歷史上,喜歡收藏的大家恆河沙數,作爲明末清初著名的收藏家,梁清標一生中收藏了600多件稀世珍品,堪稱收藏界中的“大咖”級人物。

青園·人文燕趙|明末清初收藏大家梁清標

▲梁清標畫像(由正定縣梁清標研究會祕書長梁新順提供)

爲官三起三落不隨波逐流

梁清標(1620~1691年),字玉立,一字蒼巖,號棠村、蕉林。明朝末年出生在真定(正定)一個官宦世家,祖父梁夢龍是嘉靖年間的進士,曾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爲官享有清名,世人稱“梁閣老”。

梁清標幼年過繼給任南雄知府的叔父梁維基,他在富有儒家精神的家庭中長大,自小接受入世、兼濟天下的理念,崇禎十六年(1643年),考中了明朝最後一榜進士,入翰林院庶常館深造,後任庶吉士。清軍入關後,順治十三年(1656年),官至吏部尚書。

史書記載,梁清標爲官繼承了梁家的祖訓家風,以“公輔之器”“治國安民”爲人生理想,從政後表現出了不隨波逐流的清高氣質。

首先,由於性情率真,順治十六年(1659年),梁清標遭人彈劾,連降三級。後來康熙三年(1664年),又重新被起用,擔任了禮部尚書。康熙六年(1667年),47歲的梁清標受命任會試主考。當時鰲拜專權,很多官員依附於鰲拜,梁清標對鰲拜敬而遠之,因此受到了排擠又被革職。不過康熙皇帝對這位才子念念不忘,在出巡真定期間,傳詔讓梁清標陪駕,後下旨起用他補刑部尚書。第二年調任戶部尚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梁清標破例以戶部尚書的職銜兼任兵部尚書,事業達到了人生巔峯,可謂權高位重。可惜好景不長,由於舉薦官員失職,他又被連降三級。一生官場三起三落,波折橫生,政途坎坷。

縱觀梁清標的一生,雖然幾度升遷,幾度革職,但總的來說還算有驚無險,平安終老。一來由於家族顯赫,他與其兄梁清寬、堂弟梁清遠同列“九卿”,時稱“三梁”。二是梁清標情商很高,他與順治、康熙兩任皇帝保持着師友關係,經常給康熙講課,還被皇帝留下陪同喫飯。第二次革職後,梁清標返回鄉里,擺脫案牘之勞形讓他歡喜。《正定縣誌》載,當時的他“翩然歸裏,手揖蕉林書屋,賦詩飲酒,優遊泉石,有焉之志”。自此,開啓了他在藝術收藏史上精彩的一頁。

青園·人文燕趙|明末清初收藏大家梁清標

▲梁清標收藏的《平復帖》

詩文驚豔,才高八斗

身爲名門之後,梁清標風雅好古,詩、詞、文章無一不能。少年時“生而穎異,讀書目數行俱下,搦管成文,飆發泉湧”。爲官閒暇,常以文章自娛,著文“點筆揮灑,捷如風雨”。他一生著述頗豐,文章風格鮮明,詞作清新雋雅、秀麗平和,世人稱他“領袖詞林數十年,巋然爲距人長德”,並把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大家吳偉業同論。著有《蕉林詩集》《蕉林文稿》《蕉林隨筆》《棠村詞》等諸多文集。(目前,《蕉林詩集》《棠村詞》和《秋碧堂法書》已由正定縣梁清標研究會祕書長梁新順重新點校出版)

在《落日行》中,他寫道:“穀賤傷農古所嘆,鬻兒賣女死道途”“百戰苦爲封侯計,萬家祁寒夜流涕”,鞭撻時政弊端,內容使人警醒,有唐代杜甫《兵車行》之風。“半船坐雨冷瀟瀟,彷彿江天弄晚潮。人在西窗清似水,最堪聽處是芭蕉”,則反映了他甘於歸隱、內心平靜的一面,詩風清麗可人,意境深遠。

青園·人文燕趙|明末清初收藏大家梁清標

▲梁清標收藏的《上陽臺帖》

清初“南畫北渡”的核心人物

“南畫北渡”,是指書畫藏品從南向北轉移、鑑藏標準的變化以及北方收藏中心興起等,時間大致發生在明末至清乾隆期間。

明朝中後期,書畫收藏主要集中在南方江浙一帶,嚴嵩、項元汴、王世貞、李日華等都是當時的收藏大家。明亡以後,名人書畫精品成了商人們爭相獵逐的對象,原來收藏比較集中的書畫藏品逐漸分散開來,向梁清標、孫承澤、高士奇等爲核心的北方藏家轉移。

作爲“南畫北渡”的核心人物,這個時期是梁清標收藏書畫的高峯。他僱用裝裱高手張黃美,專門從事南北雙向的書畫買賣。書畫經紀人張則之是梁清標購買字畫的關鍵人物,相繼爲他購買了大量書畫精品,如現在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北宋畫家郭熙的《幽谷圖軸》。

青園·人文燕趙|明末清初收藏大家梁清標

金石書畫收藏“甲海內”

梁清標出生於鐘鼎世家,家族顯赫,叔祖梁志也是“收藏甲富”之人。到了梁清標這一代,梁家財力越來越雄厚,在正定擁有大量地產。他所寫的《秋憶趙郡風物成雜詠三十首》詩中第七首稱:“城東別墅輞川圖,手種垂楊一萬株。大麓經秋霜乾冷,綠煙猶似昔時無。”豐厚的家產,是他入手書畫收藏的堅實基礎。

梁清標的文化修養深厚,對歷代書畫鑑賞力很高,古代書畫經他鑑定並蓋有收藏印章的,絕大多數是真跡。他的藏品中,除了流傳已久、見於前賢著述的宋元名作,還有許多未見前人著錄、沒有前賢題記的藝術真品。當時人們說,私人收藏家以數量論,當推項元汴;以質量論,當數梁清標。

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中說:梁家“蒐藏金石文字書畫鼎彝之屬甲海內”。據統計,梁清標收藏的法帖有107件,其中晉唐名家名跡28件、宋元名家名跡74件、明代4件、清代1件;收藏的繪畫有500件左右,晉代至五代的繪畫藏品有63件,宋元藏品349件,明清繪畫藏品87件。後來流入清內府、編入《石渠寶笈》的147件梁清標藏品皆爲上等,可見藏品之精。按照當時的價格估算,超過30萬兩雪花銀。

梁清標收藏的書帖,有號稱“鎮國之寶”的晉代陸機的《平復帖》、王羲之的《蘭亭序》(張金界奴本)、唐代李白的《上陽臺帖》、杜牧的《張好好詩》、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和《竹山堂聯句》、宋代的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歸去來辭》、黃庭堅的《陰長生詩》、米芾的《七言詩》、蔡襄的《自書詩》、元代趙孟頫的《洛神賦》《常清靜經》《黃庭經》等。這裏面的每一件名帖放在今天,都是獨一無二、震爍古今的藝術珍品。

除了名家法帖,梁清標還收藏了晉代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後梁荊浩的《匡廬圖》、宋代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清代王時敏的《仿古山水冊》等,每一件畫作均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扛鼎之作。他所鑑藏的晉唐、宋元書畫,成爲當今各大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的上等藏品。

青園·人文燕趙|明末清初收藏大家梁清標

▲梁公神道碑

梁氏收藏意義深遠

爲了推廣中國書法文化,梁清標選出了自家收藏的部分精品名帖,請金陵有名的雕刻大師精心摹刻,印製《秋碧堂法書》傳世,該刻本保持了書法原跡神采飛揚的韻味,成爲清初較有影響力的名帖。

梁清標除了書畫收藏,還繼承了家傳數千冊圖書典籍,醉心蒐羅各種沒有刊印的珍貴孤本圖書,全盛之時,私人藏書達十餘萬卷。中國的藏書樓“南有天一閣,北有蕉林書屋”,天一閣以收藏書籍著稱,蕉林書屋則是梁清標的收藏之所,是中國曆代書畫的珍藏聖地。它們都是中國藝術史上備受仰慕的文化標誌。

梁清標嘔心瀝血收藏保護的藝術珍品,是中華民族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作爲明末清初的重要收藏家,他在王朝更迭的亂世期間,不遺餘力把中國歷史上衆多名畫法帖保存周全,讓中國文脈得以延續,可謂功德無量!

蕉林書屋珍藏數量巨大,藏品藝術價值極高,影響深遠,至今國內外很多大博物館中的館藏文物乃至鎮館之寶都是從這裏走出來的。梁清標的收藏,給後人留下了太多寶貴的文化資源。他堪稱中國收藏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彪炳史冊。

(徐東坡/文 刊於燕趙都市報2019年7月5日第14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