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秀山指揮部隊通過坑道作業,對永豐鎮的堅固城牆實施爆破,經過激烈巷戰,全殲守敵,俘虜國民黨軍中將軍長李日基以下6000餘人,而此時的獨4旅兵力只有4000餘人。在戰鬥中,楊秀山冒着炮火親臨一線指揮,就在他全神貫注地指揮部隊與敵人激戰之時,一架國民黨軍飛機向指揮所俯衝掃射,千鈞一髮之際,旅長頓星雲一把將楊秀山按倒在戰壕裏。


開國中將,敢衝敢打被賀龍稱爲“猛子”,帶出赫赫有名的獨4旅成爲《保衛延安》的原型

文/馬榮升

在我軍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大批軍政兼優、文韜武略的傑出指揮人才,建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楊秀山就是其中一位。他以政治工作見長,任職以政治委員居多,但作戰勇猛、多謀善斷,論帶兵打仗絲毫不遜於其他有名戰將。他對黨忠誠,治軍有方,功勳卓著,爲我黨、我軍和新中國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他頭纏繃帶往隊伍裏一走,就是最好的政治動員

楊秀山原名楊木森,1914年8月出生於湖北省沔陽縣。他的童年是在貧困中度過的,僅僅讀了兩年私塾,就不得不給地主放牛。1928年,革命的火種開始在他家鄉湖北沔陽悄然散播,這對粗通文墨的楊秀山產生了很大影響。第二年,他經同學介紹,祕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開始走上革命道路。大革命失敗後,賀龍、周逸羣等創建了以洪湖爲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其領導的革命武裝改編爲紅6軍,軍長爲曠繼勳,政治委員爲周逸羣。1930年1月,楊秀山參加紅軍,被編入紅6軍軍部特務隊當傳令兵,後調入第17師當宣傳員,翌年又被調到荊門縣獨立營特務隊擔任副隊長。當時,蘇區面臨國民黨軍的大舉“圍剿”,荊門縣革命力量被迫進行分散鬥爭,楊秀山憑藉機智勇敢,多次成功完成組織交給他的偵察、聯絡等工作。

1934年7月,楊秀山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後,荊門縣獨立營縮編爲湘鄂西獨立師的一個連。沒過多久,該獨立師又改編爲紅3軍第7師的一個團,楊秀山在該團擔任班長,後又調入師政治部當宣傳隊長。當年10月,紅3軍和紅6軍團會師後,紅3軍恢復紅2軍團番號,第7師改稱第4師,楊秀山任該師直屬隊黨總支書記。他作戰勇猛,敢衝敢打,在浯溪河戰鬥中孤身一人繳獲敵人1挺機關槍並抓獲1名俘虜。

1935年1月,楊秀山被任命爲第4師第11團政治委員。在反“圍剿”作戰期間,楊秀山指揮部隊與兄弟部隊一道,殲滅國民黨軍第58師的一個團並抓獲大批俘虜。在追擊殘敵過程中,楊秀山身先士卒,始終衝鋒在第一線。在追擊到陳家河時,他指揮部隊對佔據有利地形的國民黨軍發起猛攻,不幸中彈,子彈從左肩胛骨射入,從脖子後面穿出,頓時血流如注。賀龍和關嚮應見他傷勢不輕,馬上命令送軍團衛生部包紮,並叮囑他安心養傷。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楊秀山的傷口逐漸癒合,但左胳膊功能受限,不得不用布帶子掉在胸前。儘管如此,他依舊頑強指揮部隊在戰鬥中英勇殺敵,並協同兄弟部隊在忠堡戰鬥中一舉殲滅國民黨軍1個師部、1個旅和1個營,活捉敵縱隊司令張振漢。在其後的戰鬥中,他再次受傷,彈片擊中腳踝。由於醫療條件有限,當時僅取出兩塊彈片,50多年後做檢查時發現仍殘留十餘塊彈片。

當年8月,楊秀山率第11團隨第4師佔領湖南津市。他積極宣傳黨和紅軍主張,大力動員羣衆參加紅軍,在較短時間內吸收新戰士700多人,全團擴充到1000餘人。楊秀山利用繳獲的國民黨軍物資,改善並統一了部隊着裝,全團面貌煥然一新,賀龍、任弼時等軍團領導來團視察時給予了高度評價。


開國中將,敢衝敢打被賀龍稱爲“猛子”,帶出赫赫有名的獨4旅成爲《保衛延安》的原型


◆楊秀山(左)與張宗遜。

1935年10月,楊秀山被任命爲第4師副政治委員。此時,中央紅軍已勝利完成戰略轉移並抵達陝北,留守江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的紅2、紅6軍團成爲國民黨軍“圍剿”重點。但經過艱苦作戰,仍難以打破國民黨軍的進攻。根據中革軍委指示,除紅6軍團第18師留在蘇區堅持鬥爭外,紅2、紅6軍團主力實施戰略轉移。楊秀山率部從桑植出發,一路轉戰湘中、湘西,再入貴州。在轉移過程中,紅軍連續作戰,雖重創敵軍,但自身亦遭受較大損失。第6師第18團政治委員餘秋裏身負重傷,上級任命楊秀山火速接任其職。

爲打破國民黨軍的四面合圍,楊秀山和團長成鈞奉命率部截擊尾追紅軍的滇軍第7旅。這是一場惡戰,戰鬥異常激烈。參謀長身負重傷,2營營長犧牲,幾名連長傷亡大半,就連身邊的警衛員也犧牲了。楊秀山的左眼被子彈擊中,但他簡單包紮了一下,依舊繼續指揮戰鬥。戰士們看到他們的政委頭纏繃帶但仍堅持戰鬥,頓時士氣大振,最終頑強打退了滇軍的瘋狂進攻,勝利完成了軍團賦予的任務。

孫子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赤子,故可與之俱死。”自古以來,唯有將不惜命,才能上下同心,勇奪勝利。楊秀山在戰鬥中總是一馬當先,猛衝猛打,以至於賀龍稱他爲“猛子”。他頭纏繃帶往隊伍裏一走,就是最好的政治動員,就能極大地鼓舞人心、提振士氣。但這次負傷給他留下了終身痛苦,由於傷及頭部,他在日後時常遭受頭疼的折磨。

在攻打雲南省祥雲縣城的戰鬥中,楊秀山負責率部攻打南門。他指揮部隊撞開城門,手持機槍對着門洞就是一陣猛掃,守城門的國民黨軍倉皇逃遁。經過戰鬥,我軍佔領祥雲城,俘獲縣長楊仲壽以下1000餘人。經過楊秀山的思想動員,800餘名俘虜自願加入紅軍隊伍。受此感召,楊仲壽也主動要求參加紅軍,並一路跟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楊秀山把在戰鬥中繳獲的一匹棗紅馬送給了賀龍,賀龍後來又將這匹馬送給了朱德。在翻越雲南哈巴雪山途中,第12團政治委員朱輝照負傷,楊秀山被調任該團接替其職。

1936年7月,紅2、紅6軍團到達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根據中革軍委命令,紅2、紅6軍團與紅32軍組成紅二方面軍。隨後,楊秀山率部跟隨紅二方面軍北上甘南。在過草地期間,他積極參與籌糧,並把籌措的糧食支援兄弟部隊,最終渡過了長征途中最爲艱苦的一段時期。紅軍抵達甘肅岷州地區後,爲配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楊秀山奉命率部參加截擊國民黨軍胡宗南部的戰役計劃。他和團長率第12團作爲中路攻擊部隊,連夜奔襲國民黨軍駐守的成縣縣城。楊秀山親率一個營從城東門攻入,但遭到隱蔽在街道兩側民房內國民黨軍的猛烈攔阻射擊。紅軍攻勢遭到阻滯,傷亡不斷增大。楊秀山經過觀察,靈機一動,命令機槍手瞄準街道上鋪設的青石板向前延伸掃射,跳彈和飛濺的碎石打得隱蔽在街道兩側的國民黨軍無處可藏。楊秀山趁勢率部發起連續攻擊,最終全殲國民黨軍,勝利佔領縣城。賀龍、任弼時等領導進入縣城後,聽說楊秀山以智取勝,專門前去參觀那條被機槍打成馬蜂窩的青石板路,並連聲誇讚“打得好”。

呂梁山“擠”敵,痛殲日僞軍

全面抗戰爆發後,楊秀山擔任八路軍120師騎兵營政治委員。他根據師首長賀龍指示,率部開赴長城內外晉北和綏遠地區打擊日本侵略軍。楊秀山牢記賀龍囑託,在訓練部隊的同時,深入發動羣衆投身全民抗日救亡運動,不斷壯大抗日隊伍。不久,日軍偵察到我軍的活動情況,遂準備採取行動實施合圍。楊秀山和營長張鴻卿得到情報後迅速率部轉移,從長城邊上的殺虎口成功跳出日軍包圍圈。其後,楊秀山帶領騎兵營隨120師主力挺進冀中,以鞏固和壯大我抗日遊擊根據地。期間,楊秀山被任命爲120師第358旅第4團政治委員。

1940年1月,楊秀山隨師主力重返晉西北地區,參加對日軍作戰和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鬥爭。這年6月,日軍集中2萬餘人對晉西北根據地實施大“掃蕩”,企圖一舉剿滅我根據地抗日武裝。楊秀山根據旅首長指示,率部開赴米峪鎮,準備同日軍打一場預期的遭遇戰。次日拂曉,第4團同日軍主力一部接戰,在第716團配合下向日軍發起猛攻,日軍遭到重大殺傷後構築陣地固守並伺機突圍。旅首長決心圍殲該股日軍。在團長負傷的情況下,楊秀山指揮部隊對龜縮於囫練村的日軍實施火攻,重創日軍。19日拂曉,楊秀山又奉命率部接替第716團,對盤踞在囫練村山上的日軍發起強攻,經過激戰,全殲日軍。米峪鎮戰鬥共殲滅日軍大隊長以下500餘人,俘4人,並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其他物資,粉碎了日軍的“圍剿”,鞏固了抗日根據地,對當時的抗戰形勢產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11月,第4團改稱第7團,楊秀山仍擔任政治委員。

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階段,日軍對華北實施“強化治安”運動,集中主要兵力對抗日根據地推行“蠶食”政策並頻繁實施“掃蕩”,給我根據地軍民的生存帶來嚴重威脅。在此緊要關頭,主持華北局工作的彭德懷作出組織武裝工作隊、粉碎敵人“蠶食”政策的指示,號召動員一切力量打擊日軍,把侵略者從根據地趕出去。正率領部隊在太原周圍呂梁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的楊秀山,立即行動起來,抽調幹部組織精幹的武裝工作隊,同時放手發動羣衆,積極開展反“蠶食”鬥爭。武工隊依託羣衆,相繼摧毀了滲透到根據地的日僞軍祕密組織和勢力,鎮壓了一批罪大惡極的漢奸,瓦解和爭取了不少僞政權和僞組織。經過一系列鬥爭,根據地局面逐步好轉。與此同時,楊秀山還組織部隊主動出擊,通過伏擊、偷襲、拔點等行動,連續作戰100餘次,通過“擠地盤”這種特殊的鬥爭形式,最終把日僞軍勢力擠壓至其據點附近僅數平方公里之內,使敵人不敢輕易外出對我根據地實施襲擾。由此,根據地形勢日漸好轉,大大增強了軍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彭德懷稱讚第7團在晉綏反“蠶食”鬥爭中“表現突出”。毛澤東及時總結了晉綏根據地的做法,向全國發出“把敵人擠出去”的偉大號召,並將其作爲寶貴經驗向全國各抗日根據地推廣。

一波三折,接力護送劉少奇返回延安

在晉綏抗日期間,楊秀山還奉命執行了一項特殊任務——迎接和護送劉少奇返回延安。劉少奇時任華中局書記,根據毛澤東指示要返回延安參加中央工作。爲此,需要途經華中、山東、晉東南、太嶽區和太汾公路,沿途要穿越日僞和國民黨頑固派設置的100多道封鎖線。在日軍加緊對根據地實施“掃蕩”的情況下,劉少奇要安全返回延安,途中危險重重。根據中央指示,劉少奇返途中的安全工作,由各地黨政軍組織派出專門武裝實施接力護送。

1942年10月的一天,楊秀山突然接到晉綏軍區發來的絕密電報,要求其率第7團一部和716團一部護送一位首長通過防區。軍區同時還指示軍區偵察分隊協同楊秀山完成此次任務,要求絕對保證首長安全。到底是什麼樣的首長,需要動用這麼多的護送力量?楊秀山心裏納悶。後來才瞭解到,這位化名胡服的中央領導就是大名鼎鼎的劉少奇。楊秀山沒見過劉少奇,但見過照片,對他本人甚是景仰。

當時,楊秀山部的活動範圍歸屬晉綏軍區第三軍分區管轄,而護送路線要經過他不熟悉的第八軍分區。這一帶形勢複雜,敵強我弱,遍佈日僞據點40多個,日軍平均每月都要對這裏進行一至兩次的合擊“掃蕩”。接到任務後,楊秀山立即和軍區派來的偵察科副科長馬森一起,仔細研究接護路線、沿途地形、敵人力量部署、社情民情等情況,最終制定了周密的接護計劃。楊秀山命令部隊攜帶3天糧食,並要求儘量避免與敵人戰鬥。

就在楊秀山焦急地盼望首長快點到來的時刻,偵察員跑來報告,大約300多名敵人正從文水方向撲來!是接送首長的消息泄露了嗎?還是敵人對我根據地一般性的襲擾活動?楊秀山臨危不亂,他當即決定兵分兩路,一路派馬森帶偵察分隊和一部分部隊到上賢村迎接首長,自己親自率領部隊主力奔赴西馬村鉗制敵人。但一直到了深夜,仍沒有收到首長到達的消息。後來得知,由於日軍正在對根據地實施“掃蕩”,劉少奇滯留於太嶽區還未出發。

過了不久,軍區命令楊秀山按原地點迎接少奇同志,同時還調派一個營歸楊秀山指揮,並指示其可隨時調用八分區的部隊。護送部隊很快抵達西馬村一帶,做好迎接準備。但就在此時,偵察員跑來報告,上賢村一帶有敵人活動,情況不明。同時又得到報告,由於情況有變,原定迎接地點取消,時間待定。接護行動一波三折,讓楊秀山不免有些緊張,但也在其意料之中。他經過冷靜分析,決定通過積極行動爲迎接首長創造條件。次日,楊秀山派出一部分部隊到敵人據點附近活動,以迷惑和牽制敵人,另一方面和軍區保持密切聯繫,隨時掌握少奇同志的動向。

“來了,來了!”在經過漫長而焦急的等待之後,迎接隊伍終於等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雖然未曾晤面,但對方的音容笑貌讓楊秀山一下子認出了這就是他日夜盼望的少奇同志。少奇同志面容清癯,但神態自若,看不到一絲倦容。他和藹可親,和大家一一握手,並熱情地和楊秀山拉家常。

經過短暫的休息,楊秀山請示少奇同志能否繼續前進,以便及早脫離敵佔區。“我聽你的指揮!”少奇同志和氣地對他說。護送部隊剛出發沒多久,遠處就傳來了激烈的槍聲,原來在前方探路的偵察分隊和敵人遭遇了。楊秀山判明情況後得知,襲擾敵人數量不多,以我方的力量喫掉它綽綽有餘,但這個時候保護首長安全是第一要務。楊秀山果斷決定改變預定護送路線,繞道通行。由於他的周密安排,劉少奇等人安全通過了危機重重的第八軍分區防區,最終平安抵達革命聖地延安。

1943年春,根據中央作出的全國敵後抗日根據地統一實施“一元化”領導的決策部署,楊秀山兼任中共靜樂、陽曲中心縣委書記,統一領導所屬地區的對敵鬥爭。次年2月,楊秀山率第7團歸建第358旅。不久,第7團番號撤銷,部隊編入第716團,楊秀山任政治委員。他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帶領所屬部隊開展大生產和大練兵運動,爲抗戰最終勝利積蓄力量。1945年1月,楊秀山擔任第358旅副政治委員,其後出席了在延安召開的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7月,楊秀山擔任呂梁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對日軍實施大反攻,直至取得抗戰勝利。

兵貴在將,弱旅亦可鍛造成勁旅

解放戰爭初期,晉綏軍區根據形勢需要組建了獨立第4旅,由楊秀山任政治委員,頓星雲任旅長。這支部隊是以地方武裝爲基礎組建而成,以“解放戰士”爲主,而且裝備簡陋,缺少重裝備,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弱旅”。然而,“兵無強弱,強弱在將”。在楊秀山、頓星雲的領導下,這支弱旅在戰鬥中逐漸成長爲一支能征善戰的驍勇之師,在重大攻堅行動中屢屢受命擔負主攻任務,人數也由最初的1800餘人發展壯大到高峯時期的1萬多人,其殲敵數量遠遠超過了自身兵力數量。這一成績的取得,與楊秀山卓越的治軍能力,尤其是其高超的政治工作水平分不開的。

楊秀山一上任,就雷厲風行地大抓部隊政治工作。他首先從思想教育着手,着力提高全旅官兵的階級覺悟和政治立場,樹立起敢打硬仗惡仗、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的決心和信心。爲此,他在強化部隊軍事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同時,大力開展豐富多樣的思想政治工作。爲進一步加強戰鬥作風、強化革命自覺,楊秀山指導部隊在戰鬥間隙開展“訴苦三查”(即訴階級苦、查階級、查思想、查鬥志)爲主要內容的政治整訓,通過深挖窮人受苦受難的階級根源,極大地激發了官兵的鬥志。在解放大西北作戰期間,楊秀山又利用戰鬥間隙開展評鬥志、評智慧、評政策的“三評”活動和以總結實戰經驗、練戰術、練技術爲主要內容的軍事整訓,取得良好效果。在他的領導下,獨4旅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全旅精神面貌和戰鬥力大爲提高,在解放戰爭中取得一系列重大勝利,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和先進事蹟。新華社記者杜鵬程在解放戰爭期間常駐獨4旅進行戰地報道,解放後他以親身經歷創作了長篇小說《保衛延安》,藝術性地再現了以獨4旅爲原型的英雄羣體形象。

1946年11月,獨4旅和第359旅合編爲晉綏軍區第2縱隊,司令員王震。不久,楊秀山奉命率獨4旅參加呂梁戰役,先後攻佔永和、大寧和隰縣縣城,俘虜國民黨軍1600餘人。在其後的中陽戰鬥中,獨4旅通過坑道作業攻佔國民黨重兵扼守的中陽縣城,俘虜國民黨軍少將師長以下1000餘人。

1947年3月,國民黨軍糾集25萬人對我陝甘寧邊區發動大規模進攻,楊秀山率部參加保衛延安的作戰行動。楊秀山對部隊做了充分的思想政治動員,全旅將士紛紛請戰,決心誓死保衛黨中央。在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等一系列戰鬥中,獨4旅均受命擔負主攻任務,取得三戰三捷的佳績,共俘虜國民黨軍1000餘人。蟠龍戰鬥結束後,西北野戰部隊專門召開現場會,由獨4旅介紹對壕作業和爆破經驗,受到彭德懷的表揚。戰鬥英雄王老虎代表獨4旅出席了慶功大會,並在主席臺上與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並列就坐。


開國中將,敢衝敢打被賀龍稱爲“猛子”,帶出赫赫有名的獨4旅成爲《保衛延安》的原型


◆沙家店戰役。

8月,西北野戰軍發起沙家店戰役,楊秀山率部協同兄弟部隊向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發起攻擊。彭德懷向參戰部隊發出“消滅36師,活捉鍾松(敵36師師長)”的戰鬥號令。在戰鬥中,楊秀山冒着炮火親臨一線指揮,就在他全神貫注地指揮部隊與敵人激戰之時,一架國民黨軍飛機向指揮所俯衝掃射,千鈞一髮之際,旅長頓星雲一把將楊秀山按倒在戰壕裏。“嗖嗖嗖!”子彈呼嘯着掃射在戰壕兩側,濺起的泥土落了倆人一身。“好險!你救了我一命!”楊秀山對頓星雲說。經過激戰,第36師被全殲。值得一提的是,國民黨軍隨後重建了該師,但在解放戰爭後期被我軍再次全殲,而參與殲滅的仍然包括楊秀山指揮的部隊。

經過半年多連續作戰,部隊十分疲憊而且減員很大,有的連僅剩下十幾個人,最多的也只有三四十人,其他大部分是補充進來的“解放戰士”。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楊秀山仍然指揮部隊頑強作戰,並取得重大勝利。黃龍戰役中,在缺少重武器的情況下,楊秀山指揮獨4旅擔負主攻任務,俘國民黨軍中將以下1000餘人,繳獲野戰炮6門和彈藥無數。

12月,楊秀山帶領獨4旅參加第三次攻打山西運城的作戰。國民黨軍在運城駐有重兵,並構築了堅固工事,我軍歷時12天才突入城內。在攻打最爲堅固的第12號碉堡時,國民黨軍飛機對我攻城部隊實施攔阻轟炸,一架飛機在俯衝掃射時,楊秀山端起機槍對其猛烈還擊,敵機冒着一股黑煙逃竄,最後摔落在山西解縣境內。新華社隨軍記者杜鵬程就此事寫了一篇報道,在陝北廣播電臺播出,在解放區引發轟動。是役,楊秀山率獨4旅和兄弟部隊一起,全殲國民黨守軍,勝利解放運城。

1948年,我西北野戰軍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開始向盤踞在大西北的國民黨軍發起全面反攻。楊秀山率部隨2縱西渡黃河,參加宜川、瓦子街戰役,收復延安、洛川,並解放十餘座縣城。獨4旅殲敵1000餘人、俘敵700餘人,但自身亦傷亡600餘人。不過,經過“解放戰士”的補充,基本上實現了“收支相當”。此次戰役,獨4旅第13團(後改稱第10團)被縱隊授予“宜川戰鬥第一功”榮譽錦旗,後來又在參加洛川戰役中受到中央軍委嘉獎。在其後的澄郃戰役中,由於頓星雲負傷,楊秀山受命擔任獨4旅旅長兼政治委員。在攻打永豐鎮的戰鬥中,王震命令楊秀山率獨4旅再次擔負主攻任務,負責消滅龜縮於此的國民黨第76軍。楊秀山指揮部隊通過坑道作業,對永豐鎮的堅固城牆實施爆破,經過激烈巷戰,全殲守敵,俘虜國民黨軍中將軍長李日基以下6000餘人,而此時的獨4旅兵力只有4000餘人。


開國中將,敢衝敢打被賀龍稱爲“猛子”,帶出赫赫有名的獨4旅成爲《保衛延安》的原型


◆1948年2月,瓦子街戰役(即宜川戰役)。

楊秀山在此次戰鬥中再次受傷。王震十分愛惜這員猛將,他動情地說:“秀山,你要是犧牲了,可是我的過錯啊!”楊秀山笑着說:“我命大,哪裏會輕易犧牲呢!”王震爽朗地笑了。經過永豐戰鬥,獨4旅人數已超過萬人,一舉成爲西北野戰軍當時人數最多的一個旅。楊秀山把俘虜編爲4個“解放團”,經改造教育後補充到各個連隊,剩餘的再分配到其他部隊。


開國中將,敢衝敢打被賀龍稱爲“猛子”,帶出赫赫有名的獨4旅成爲《保衛延安》的原型


◆1949年12月1日,二軍抵達喀什,各族羣衆熱烈歡迎。圖中敬禮者爲王恩茂,其左依次爲左齊、楊秀山、頓星雲,其右爲起義將領韓際隆。

1949年,根據中央軍委命令,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2縱改稱第2軍,獨4旅改稱第4師,楊秀山任該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繼續率部參加解放西北的系列戰役行動。解放後,他率部進軍新疆,擔負起保衛祖國邊陲的重任。1950年1月,楊秀山擔任第2軍副軍長,次年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留校工作,其後相繼出任解放軍軍事師範學校校長、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軍委訓練總監部軍事學院和學校部副部長、總參謀部軍校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和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等職。1955年9月,楊秀山被授予中將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文革”期間,他受到政治迫害。2002年11月27日,楊秀山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9歲。

本文爲《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衆號:dangshiboca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