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望着月亮时,我正在想你

有没有一本书,让你看得肝肠寸断?抑或是给你不同以往的感动?

会有的,你看过很多喜剧,也喜欢过不少悲剧,但是每每经历到一些大是大非时,总会想起书中的场景。比如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总会感受到一位百岁老人平静地在说:“我们仨,没有死别,只有生离。”这是一位先后痛失女儿和爱人的老人,在孤独的岁月里,讲述一个平凡的“万里长梦”。

第一个梦,钟书不言而别,“我”苦苦找寻,梦醒后,钟书面对“我”的抱怨,只是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经常做。

第二个梦,“我”已步履蹒跚,却要奔波于病重的女儿和爱人间,钟书身体日益欠佳,圆圆病重的场景也每夜在“我”的梦中,以致“我”都分不清那是梦还是现实。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看到这段文字,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多么想让老人停住这痛苦艰难的梦,却又想让这梦千秋万载地做下去。

看到第三部,已经分不清是老人的梦境还是回忆。“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从年轻时夫妻二人的留学经历,到圆圆出世,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一路走来尽管坎坷,可更多的是宝贵的平淡,所有困难都一步步挺了过来。他们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味来,比如被他们称作“探险”的饭后遛弯,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又称“石子”。没有过多的拘束,圆圆和爸爸是“哥们儿”,甚至爸爸只是“弟弟”。他们不求名利,不贪富裕,平稳而快乐地度过了属于“我们仨”的几十年。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如杨绛先生在篇末说的那段话。

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每每听到杨绛夫妇轻声叫“圆圆”,是不是明明看到的是父母跑到房门前喊你吃饭?被圆圆的点滴孝心打动时,有是不是懊恼自己为人子女所做的不足之处?

我们不去羡慕别人的日子,珍惜临行前妈妈的唠叨、珍惜爸爸身上掺杂着岁月的烟草味,把平淡的日子过得简单、纯洁、神圣。

撰稿:赵佳伟

编辑:武晓琳

审核:赵晟溪

相关文章